台灣投資怪象!覺得1.5%的房貸好貴,買管理費要2%的基金卻很開心?
原文請點此:http://goo.gl/jk7lVV
金先生和戴先生,兩人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各有發展。金先生成為基金公司主管,戴先生則是銀行主管。
有天,他們碰頭了。
金先生說:「啊!老戴,過得還好吧?」
戴先生說:「實在是苦不堪言。我們跟存戶收存款,要給0.9%的定存利率。貸款出去,現在有些優惠房貸只剩1.5%的利率。中間只有0.6%的利差可賺!還是你們基金業好啊!」
金先生:「這樣比起來好像我們比較好一點。客戶拿錢跟我們買股票型基金,經理費就是實收1.5%起跳。」
戴先生:「對啊。客戶投資你們的基金,就要讓你們收錢。而且你們似乎很有默契,沒人打壞行規。股票型基金經理費都收1.5%(以上)。那像我們銀行業者,互相比看誰的貸款利率低,來爭取客戶。」
金先生:「也是啦!」
戴先生:「還有,現在房貸戶精的要死。很會比,很會爭。每0.1%的利率都要跟你計較。可以1.5%貸到,絕對不會付1.6%。生意難做啊。那像你們基金投資人,好像很少在計較收1.5%還是1.0%的經理費?」
金先生:「的確是這樣啊。說到在意費用,聽說只有一個叫『綠角』的財經作家,寫了很多文章請投資人注意費用。好像也沒太多人理他。有時還會被我們的同業和寫手抨擊。也有很多『投資專家』,幫我們宣傳注意績效就不必留意費用的觀點。沒有太多基金投資人在注意費用啦。在台灣銷售的境外基金和本土基金,收費雖然很高,但的確都還維持可觀的資產水位。」
戴先生:「是啊。收費方式差太多。我們銀行給房貸戶每月的報表,讓他們一眼就看出自己又付出了幾千、幾萬的利息。你們收費是從淨值內扣。很多上百萬、上千萬在買基金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一年的基金支出,比自己的所得稅支出還要高啊!一千萬,買內扣2%的基金,一年你們就收了20萬啦!」
金先生:「這種內扣收費方式,我們的確比較占便宜一點。比較不會讓人注意到。」
戴先生:「說來說去,你們公司有適合的職缺記得跟我說一聲啊。真的是該換跑道了。」
從上面這個虛擬對話(或者真的發生過?),就可以知道很多投資人行為模式的詭異之處。
【看更多】
基金收費的1.5%,跟房貸利率收你1.5%,不同之處在哪些地方?
買基金卻不看費用,後果是什麼?一個投資人把錢拿去買內扣費用2%的基金,跟另一個人去使用內扣費用0.2%的投資工具,想清楚這1.8%的差距的意義,你會嚇一大跳!
有人省吃儉用,很快的還清貸款;然後繼續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投入每年內扣費用比房貸利率還要高的基金?!真有這麼荒謬的行為?
本文獲綠角授權轉載,原文:你是在買基金還是背貸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