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轉載:從民調科學看川普當選的4個迷思

王宏恩/從民調科學看川普當選的4個迷思

川普當選後有各種評論出爐,但其中不少錯誤的歸因與迷思。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從真實的數據來說明4個被眾人熱烈討論、但可能沒有證據支持的解釋,我也同時提出4個可能的解釋原因,來分析這次的選舉結果。

川普當選的四個「不是」

第一,美國民意有變,但沒有巨變。 首先要澄清的是,希拉蕊在總統大選普選獲得48%的選票,跟川普幾乎一樣,甚至還多一點。歐巴馬在2008年獲得53%、2012年獲得51%。甚至本次在參眾兩院,民主黨在參議院多拿了1席,在眾議院預估會多拿10席。因此,要企圖用一句話或一種理論概括全體美國人民民心,都註定是誇飾與片面。
第二,希拉蕊落選不是因為美國總體經濟不好。 2008年歐巴馬上任時,因為金融海嘯,失業率高達8~10%,但在選前已經降至4.9%,且創造的工作機會數(1500萬)也高於前任總統布希(800萬)。的確,歐巴馬時期的平均經濟成長率比前三任差,那要看怎麼歸因,但這成長率仍遠高於同期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各國的平均,美國股票市場也超過金融海嘯前的水準
第三,川普當選不代表美國民眾力挺歧視。 北卡州目前是全美的保守派陣營急先鋒,州議會通過的「變性者不能選自己性向HB2廁所法案」已爭吵整年,導致NBA跟眾多球賽明星賽、演唱會與大企業投資撤出北卡;另外,爆發黑人教堂被攻擊案、以及通過降低投票便利性的法案,也剛被因不利少數族裔而被聯邦法院宣告違憲,州政府正跟聯邦政府互相提告。在這樣圍繞著歧視爭辯的地方脈絡下,北卡州長麥克洛里(Pat McCrory)的得票數,從2012年的55%掉到2016年的49%,輸給民主黨的挑戰者庫伯(Roy Cooper)。
另一個因2014年爆發非裔被警察槍殺引發大規模爆動,而受到全美關注的密蘇里州結果則更複雜。這裡現任民主黨州尼克森(Jay Nixon)在2012年還有55%的選票,但這次其繼任者拿得44%,遠輸共和黨53%。但在同時,密蘇里州的參議員選舉,共和黨的現任者布朗特(Roy Blunt)得票則從54%掉到49%。選舉結果並非都對保守的共和黨有利。
但從這兩個重點的保守州來看,即使如歧視黑人的3K黨等個案確實存在,但很難說美國民眾多數是因為歧視而力挺川普與共和黨;更嚴重與直接的政策歧視並沒有反映在地方選舉選票增加上。
第四,川普當選不是只因為中下階層。 無論是《紐約時報》或是CNN的出口民調(在投票所外訪問選民),希拉蕊在收入低於5萬美元的30%選民中,還是拿到超過5成的選票。
當然,從《紐時》的比較來看,川普在中下階層的選票約從30%增加到40%,而希拉蕊在收入5萬到10萬的支持率從44%增為46%,收入10~20萬的支持率從38%增為47%,但這些結果反而只代表:單看收入(假如收入能當成社會階層的話),在這次的總統選舉中並沒有足夠的解釋力。另外,假如單純是「菁英對決百姓」,那麼窮苦的少數族裔也應該力挺川普,但顯然不是如此。

四個可能讓川普贏的理由

那麼,講了那麼多,川普會贏,「可能」是因為什麼因素呢?
第一,希拉蕊自身的問題,但不只是「不誠實」。 在上面提到的北卡州中,民主黨贏回州長,在這450萬選票中,民主黨州長票數贏過共和黨6,000票,但在總統選舉上,希拉蕊輸給川普15萬票。同樣地,在參眾議會裡,民主黨都有斬獲,甚至現任歐巴馬總統的支持度都已經回到5成,但是票卻沒有反映到希拉蕊身上。在選前與選後的民調上,不喜歡川普與不喜歡希拉蕊的民眾都高達60%,2012年的兩位候選人都不到50%。
而從《紐時》的民調來看,希拉蕊的問題並不是在於外交或勝任總統的能力,這兩者數值都比川普高;反而,美國民眾重視希拉蕊的電郵門事件(63%)與川普的性騷醜聞(70%),另外,都各有62%的人覺得川普跟希拉蕊不值得相信,所以也並不是「瘋子與騙子」的對決,而是「騙子與騙子」。
值得注意的點,是當民眾覺得兩位一樣爛或兩位一樣好時,平均有7成的人會投給川普。為什麼會這樣呢?現有資料並無法提供進一步的解釋。
第二,在這次選戰裡, 希拉蕊的競選口號是「I am with Her」,要投給她,因為是女性。 然而,無論是希拉蕊自己的出身、女兒在自己基金會工作、乃至於丈夫是總統、丈夫有醜聞,都讓她在主打以女性為訴求上,力道與效果都不如幫忙助選的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甚至出口民調裡白人女性還有53%投給川普。雖然希拉蕊選前女性民調領先,但最後結果並沒有足夠領先。在各家出口民調中,希拉蕊在女性獲得54%的選票,但這只比歐巴馬4年前多了1%;相較之下,男性選民中希拉蕊僅獲得41%,比4年前少了5%。
非裔民眾在2008年踴躍的投給歐巴馬(95%),這次選舉非裔亦有88%投給希拉蕊,但各地傳出的說法都是這次非裔投票率不如以往,得票數也掉了7%。無論是女性或少數族裔,從歐巴馬身上看到希望的比例,恐怕比從希拉蕊身上看到希望來得更多,所以連拉丁裔與亞裔,在這次投希拉蕊的比例都低於4年前,這甚至還是在川普大力反對非法移民聲浪中(亞裔投民主黨的比例從76%掉到65%,是全部族裔裡支持掉最多的)。
第三,則是許多評論都已經提到的「沒有大學文憑的白人」支持川普,但本文仍有值得澄清事實的地方。 這些白人民眾,無論男女,曾經是美國製造業的骨幹,但隨著貿易自由化與全球化而受到衝擊。以往的共和黨因為支持自由貿易而忽略他們,民主黨則因為他們傳統的宗教信仰而無法吸引他們,使得他們的憤怒無處宣洩。川普跟他們遠遠不同,川普是搞房地產的富二代,但正因為川普這次政策一反共和黨常態,大力提倡貿易保護主義、把海外工作拿回來,所以獲得這些人的支持。
民調顯示,這些人們支持川普的比例從2012年共和黨的53%跳增到67%。尤其在幾大搖擺州,這些選民佔了約35%左右的人口,所以光這些人在各州裡就讓一個州改變顏色了。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並沒有比較不照顧這些白人。白人窮人領補助的比例比非裔還要多白人受惠於歐巴馬健保的人數也高於少數族裔總和 。前面也提到,歐巴馬在失業率表現上十分出色。在全球化的企業搬移浪潮下,我相信是有很多人受害的,這也是希拉蕊與川普都有反對跨國貿易的原因。但就算希拉蕊前一晚在密西根的造勢演講,她的畫面也都被定格在她罵川普買中國的鋼。只是,這並不是可以撫慰人心的解決方案。
最後一個可能,則是歐巴馬後期的各個政策。 我前面有提到,歐巴馬的支持率到今天還有5成,這止跌回升的現象是全世界領導人少見的。但歐巴馬的政策,像Obamacare(歐巴馬健保)有47%的人不滿,數個州政府聯合向聯邦法院控訴歐巴馬健保部份內容,也造成中產階級的保費因此提升。歐巴馬在難以憾動2012年變天的參眾兩院下,直接以行政命令企圖推動移民與槍支改革,這引起了美國約2成擁有立國信念「分權制衡」(Checks-and-Balances)的民眾不滿。
這些民眾可能並不反對歐巴馬本人或其政策,但反對以這樣的方式推行政策,或覺得該換黨輪輪看。因此在出口民調裡覺得歐巴馬做的「還不錯」的20%選民中,有五分之一,也就是全體選民的4%,投給了川普。
上面這些可能的因素,都只代表部份選民的想法,畢竟總體數字沒有變化太多。然而,總體票數與選舉人團票數的差距,代表這些因素分別在幾個小州起了一些小作用,影響一些人,再透過選舉人團制,大大的把結果翻盤。這並不是控訴選舉人團扭曲了大選結果——更精確地說,應該是美國各類別選民的分佈,在各州是非常不均勻的,後續的經濟發展與人口牽徙加大了這樣的不均。這不均勻是來自聯邦制的精神,也是為何要設選制不同的參眾兩院的原因。這樣的設計,就是要讓美國總統與政黨需要照顧各州與各種產業的人。畢竟一直以來,遊戲規則都是沒有變的。
也正是美國國父們留下的分權制衡制度,讓國會阻止歐巴馬推動槍支管制與移民政策,接下來也同樣會成為川普推動政策的折扣。
川普在這次選舉裡,與之背書的共和黨候選人並不多。他曾說過當選後會把內政跟外交都交給共和黨人緣較好的副手彭斯(Mike Pence),但彭斯也無法掌握參眾黨團、更別提擁有夠多席次能干擾議事的民主黨。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即使川普誇下海口的眾多政策有需要落實的壓力,但實際能執行的比例仍待觀察,而這也是美國國父們的留下的重要遺緒。
很多人認為在這場選舉後,川普會成為民粹的暴君。川普的確對全球化與普世價值的想像和以往美國政治領袖不同,在第一時間恭賀他當選的是目前世界上最爭議的政治人物,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和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等,他的勝利的確讓強人們有幻想。但長期來看,美國政治結構版塊沒有劇烈變遷,美國還是相對穩定的憲政民主,川普當選的確考驗美國民主,但希望美國的發展能讓人保持一點樂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