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轉載 :比死豬 死老鼠還臭 卜蜂汙泥案 ,揭開美食天堂的陰暗面

「比死豬、死老鼠還臭」 卜蜂污泥案,揭開美食天堂的陰暗面

精華簡文

「比死豬、死老鼠還臭」 卜蜂污泥案,揭開美食天堂的陰暗面
從環保署空拍畫面,遠看以為只是一般的土,其實卻是臭不可聞的數千噸食品加工污泥,堆置在彰化芳苑農田間。而這僅是台灣食品加工廢棄物再利用難題的冰山一角。 圖片來源:環保署提供

瀏覽數

141565
分享
收藏

「比死豬、死老鼠還臭」 卜蜂污泥案,揭開美食天堂的陰暗面

Web Only 
 
 
台灣人每天吃掉25萬片雞排,相當於10座台北101大樓高,一年商機40億元;健身帶起的雞胸肉風潮,更創造一年破百億商機。然而,在台灣美食天堂招牌下的陰暗處,堆得比101大樓高的,還有「比死豬、死老鼠還臭」的食品加工廢棄物。食品大廠卜蜂與配合業者將污泥棄置於農地,反映出一個崩壞的循環體系,你我也牽涉其中。
台灣人愛吃也懂吃,被稱為國民美食的香雞排與鹹酥雞是許多人的最愛,農委會統計,台灣人平均每天吃掉25萬片雞排,相當於10座台北101大樓高,一年商機40億元。
增肌減脂風潮,更讓雞胸肉成為健身族的心頭好。超商龍頭與卜蜂、大成合作的即食雞胸肉,不到一年銷售突破200萬包。
台灣的人均雞肉消費量,30年來翻倍成長,從1986年的每人每年吃14公斤,如今超過30公斤。光雞胸肉,一年創造的商機超過百億。
沒想到在一塊塊美味雞排與雞胸肉的背後,卻隱藏著崩壞的廢棄物處理體系,在台灣美食天堂招牌下的陰暗處,殊不知堆得比101大樓還高的,還有食品加工產生的廢棄物。
去年中,農民在彰化芳苑鄉農地發現飄散惡臭的數千噸污泥,彰化地檢署與環保署督察總隊合作追查,發現居然是福茂有機肥料等再利用業者將食品加工廢棄污泥棄置,不法所得數千萬元,更牽涉十幾家知名食品企業,包括卜蜂、義美、愛之味等,震驚社會。(延伸閱讀:全台污泥亂倒,政府在哪?
美食背後的廢物,究竟是怎麼跑到農地裡的?這又凸顯出食品廢棄物再利用體系的什麼問題?
《天下》記者細細爬梳食品污泥再利用產業鏈,看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愛享受美食的台灣人,不願面對的真相。

第1站 再利用機構
「大家都心知肚明,每個人都在亂倒」

1月初,《天下》記者來到苗栗苑裡水柳坡的穩盛農藝科技公司。在去年之前,它還是經環保署核准,具有食品加工污泥再利用資格的10多家廠商之一。
彰檢起訴書指出,在被迫歇業以前,穩盛農藝科技曾先於被起訴的福茂公司,與卜蜂長久合作10餘年。穩盛有四支內含食品加工污泥製成的肥料,包括綠旺5號、高效肥1號、高效肥3號與高效能1號,都領有農委會農糧署的肥料登記證。
「好多食品業者跟學者來看我的工廠,都說我做得很好,」穩盛農藝科技實際負責人陳麒任,信心滿滿地說,「還說如果我都做不好,就沒有人可以做好了。」
關於這次食品污泥棄置案,陳麒任卻一語道破問題:「大家都心知肚明,每個人都在亂倒。」
為了解開亂倒背後原因,我們走入穩盛工廠找答案,卻是一片空蕩蕩。(延伸閱讀:你吃剩的廚餘,一個月後發電給你用?直擊日本食物廢料發電
走近鐵皮廠房,空氣中瀰漫粉塵與一股異味,鐵鏽不時從頭上飄落。幾片棧板堆著一袋袋穩盛牌高效肥3號,旁邊有一小座堆肥山丘,已經生出白色菌絲。「這都是好菌,可以讓植物長得很漂亮,」穩盛的老闆娘曾郁涵信心滿滿地說,一邊掬起肥料給記者看。
穩盛農藝董事長陳麒任,在苗栗苑裡空蕩蕩的廠房裡。穩盛因村民抗議而暫停收料,但他認為自己的設備在同業已屬先進,不該遭到停業命運。(王建棟攝)
但走到廠房後面的堆置料源區,可看出有生產的痕跡,牆上掛著牌子,指出各種廢料的暫置場所,包括廢白土、廢矽藻土、食品加工污泥、廢菇包、釀酒污泥等等。只不過,現在都空空如也。
穩盛有肥料登記證,又跟卜蜂與多家食品廠合作多年,為何生產線會空蕩蕩?
簡單來說,是村民來抗議了。

美食的惡臭,被居民抗議到歇業

「就是屍體的臭味,」彰化專辦國土案件的王銘仁檢察官回憶說,去年底在彰化芳苑查獲兩台亂倒食品加工污泥的卡車,開回到地檢署停車場,他在辦公室裡開會,距離一百公尺外還能聞到濃濃臭味。兩三天之後,卡車開到保管場,即使是卸貨後依然臭氣熏天,連附近居民都打電話來抗議說,臭到受不了了,最後只好勞駕消防隊來清洗。
這就是美食天堂的陰暗面:再美味的珍饈,都會產出惡臭的有機廢棄物。
如今,環保署公告可再利用食品加工污泥機構的名單中,已不見穩盛的名字。
 
談到這,陳麒任有不少苦水要吐。
他說,穩盛10多年前在彰化經營有機廢棄物再利用廠,後來遷移至南投名間,並拓展與卜蜂南投食品加工廠的合作關係,但後來卻因氣味難聞,遭到周遭居民抗議,讓他萌生遷廠之意。
去年3月,陳麒任在苗栗苑裡荒郊野外找到一塊原是磁磚業的舊廠房進駐。依申請每月污泥最高收取量為1000噸,沒想到經營不到半年,每月處理量僅500噸,就引起地方民眾與議員多次包圍廠房抗議惡臭,甚至有居民說「比死豬、死老鼠還臭」。
他強調,工廠為合法申設,環保局來測空污也未超標。然而事實擺在眼前,穩盛在南投與苗栗的兩間廠,都因為地方居民抗議,檢核證明遭地方政府壓住不發,導致無法繼續收料營業。
做回收必然會有鄰避效應,難道只有穩盛被抗議?陳麒任說,苑裡當地村民其實給過他忠告,「另外一家做廢棄物的老闆,每年拿200萬給村民敦親睦鄰,」陳麒任認為主要是因為他不願「敦親睦鄰」,才成為眾矢之的,儘管穩盛產生臭味,也是不爭事實。
無論如何,穩盛停產,凸顯出全台一觸即發的危機。
「我早就猜到福茂會亂倒了,全國才幾家可以收食品加工污泥的再利用機構,早晚會出問題,有的因為違規或像我們沒拿到檢核就停收了,這次檢察官又起訴好幾家,食品加工業者都雞飛狗跳,」陳麒任無奈說。(延伸閱讀:每人每天生產740克垃圾,地球人該怎麼辦?
透過環保署資源再利用管理資訊系統,可查到登記在案可做食品加工污泥(代碼 R-0902)再利用的業者,僅寥寥十多家,但其中兩家(福茂有機肥料、方圓)因為牽涉棄置案遭起訴,已被剔除資格,穩盛南投與苗栗兩廠也因居民抗議、拿不到地方政府檢核通過而停產。
「每間工廠都有一定可收的量,全台灣也沒幾家,現在又關了這麼多家,怎麼可能不亂丟?」陳麒任無奈說。

第2站 彰檢調查棄置現場
「生產設備長滿蜘蛛網,肥料袋一個都拿不出來」

近年崛起的健身商機,究竟有多夯?根據公開訊息,卜蜂2019年前三季累計營收約156億元,稅後純益9.4億元,年增近五成。在法說會上,卜蜂董事長鄭武樾就表示,雞肉產品不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團隊持續開發肉類加工產品,推動業績成長。
看股價可見端倪。過去4年,與雞肉相關的公司大紅,卜蜂股價漲了近2倍,大成股價漲1倍多。有業界人士觀察到,卜蜂幾年前原本一天殺5萬隻雞,現在一天要殺10萬隻,可見業績大幅成長。
 
加工食品業績好,廢料也等比例產出,卻造成再利用廠商來不及處理,乾脆選擇不處理,直接傾倒,好繼續收取廢料,賺取一噸4400元至6000元不等的處理費。
彰檢起訴書對這「假循環、真亂丟」大賺其錢的過程有生動描述。當清運公司司機告知卜蜂賴姓課長,福茂公司因為月核配量已爆滿,不再收受食品加工污泥,卜蜂蕭姓協理旋即出面「協調」,串通工廠同事、司機與再利用機構(福茂),在不申報的情況下,仍將食品加工污泥清運至福茂公司。之後,賴姓課長也多次配合司機,規避查緝,將未申報之污泥運至福茂。
「我們看了好幾家收受食品加工污泥,號稱再利用的業者,很顯然根本沒在生產,」彰化地檢署檢察官劉智偉直言。在去年偵辦過程中,他為了釐清再利用業者亂丟污泥的原因,親自去看了福茂的再利用廠。
「它如果有正常生產的話,一定有生產設備和添加的其他原料,但它的生產設備都長蜘蛛網了,肥料包裝袋居然一個都沒有,每月電費單只有200多塊,很顯然空有設備沒生產,」劉智偉回憶當初查廠情況說。
為什麼再利用業者,收了污泥卻不生產,寧願亂倒農田裡?答案是不好賺又難賣。

廢物不斷增加,卻難以再利用

彰化檢察官王銘仁直言,在台灣廢棄物再利用的根本問題,就是事業廢棄物不斷增加,但再利用的管道並沒有變多,尤其碰到再利用價值低的廢棄物,到市場上更加沒去處。(看更多:保麗龍廢棄物變鍵盤 這不是噱頭,是為大客戶的訂單!
食品加工污泥製肥,就是最好的例子。陳麒任說,穩盛以食品加工污泥製成的有機肥,一包20公斤只能賣70元至170元,再利用業者主要收入是來自處理費,賣肥料只是次要。
穩盛生產的有機肥料,價格不高,營收主要還是來自處理費。(王建棟攝)
價格差就算了,更怕沒人要買。彰檢施教文就聽農會的人抱怨過,說食品加工污泥再製的肥料不好用,會有比較嚴重的臭味和蒼蠅問題,當有更多平價好用的化肥可買,有機污泥製肥自然乏人問津。
更別提肥料產銷自成體系,不是做得出來就賣得出去。長期研究有機肥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講座教授楊秋忠就說,一般農民都是透過肥料店買肥料,肥料店會賣的產品通常是利潤高的、好保存的,沒有特別誘因,他們不會去批食品加工污泥製成的肥料,銷售管道自然受限。
完美風暴就這樣發生了:食品加工污泥除了再製成肥料,沒有其他去向,但做成肥料不好賣又賺不到錢。如果當廢棄物處理,脫水後焚燒,每噸處理成本高達8800元。

第3站 環保署廢管處
每天煩惱廢棄物無處可去的官員

食品加工廢棄物行之有年,為何只有10幾家業者可處理?問題在臭味,使廠商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避之唯恐不及。在彰檢起訴書中,我們還發現另一家位於雲林的農場,過去也曾與卜蜂業務合作多年。
「這一家做很久了,也很低調,」一位環保署官員透露。有多低調?記者打電話到這家農場,希望詢問食品加工污泥再利用產業問題,卻馬上被掛電話說「無可奉告」。環保署官員表示,政府與業者怕引起太多社會關注,會讓附近居民去抗議,「我們最煩惱的,是到時候污泥又沒有地方可去,豈不是更多亂丟?」
這個問題,也讓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頭痛。「我們了解到,穩盛的操作沒有很到位,除臭沒做好,抗議在所難免,」她解釋說,目前經濟部工業局針對再利用業者的操作規範,已有較嚴格的操作規範。

解方1:食品公司自行處理廢棄物、標明去向

以往對食品加工廠來說,付處理費把廢棄物交給廠商就放心了,但若再利用管道不暢通,就變成徒具虛名。換句話說,食品企業不能再如鴕鳥把頭埋在沙子裡,全然信任再利用業者的良心。彰檢施教文偵辦此案期間,感觸很深。
「我把食品大廠的老闆叫來,他們還極力辯解,『都是交給環保署公告的合格廠商,他們亂丟不是我們的責任』,」他說。
直到檢察官帶他們親臨彰化芳苑棄置現場,施教文問,「你們公司產生的廢棄物跑到田裡,你們真的覺得這樣沒問題嗎?」後來到了再利用廠,看到廠房裡長蜘蛛網的設備,「我跟他們說,『如果你們有來看過,一次就好,今天就不會發生這種事,』他們才覺得愧疚。」
要解決問題,應該正本清源,自己產的廢物自己負責。
「廢棄物可以便宜委外處理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王銘仁直言,食品業者應盡量自行處理廢棄物,包括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廢料,或在出廠前就利用脫水或是破碎等方式減少廢料,也有助降低生產成本。陳麒任說,有食品大廠投資上億經費購置脫水設備,降低污泥含水率,也能節省再利用費用。
「我問高階主管,你們賣給連鎖速食店的雞肉,是不是每塊肉的來源、成分都清清楚楚,廢棄物為何不用比照辦理?」施教文說。(看更多:加工食品業進入減法時代
在彰化檢察官與環保署積極偵辦下,芳苑污泥棄置案抓到兇手並起訴,更要求業者恢復原狀,圖為打包準備運走的污泥。但全台灣也許還有更多這樣的棄置場所,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環保署提供)
近年在台灣,塑化劑、食品添加物風暴後,詳細標示產品成分已成食品業界標準做法,廢棄物處理方式與流向,也應一併讓消費者知情,作為選擇產品的判準之一。
施教文也舉出《天下》高科技廢棄物的報導,讓台積電承諾要自行處理多種有害廢棄物,根據這一做法,卜蜂已公開表示將研究自行處理技術。「我們抱非常高的期待,」王銘仁也說。
正本清源,食品加工污泥問題,究竟該如何治本而非僅是治標?

解方2:消費者願接受食品漲價、選擇好企業

「我們也自我檢討,未來針對有機污泥再利用的業者,對於臭味跟環境的要求一定會更明確與更嚴格,」賴瑩瑩說,例如比較新的有機廢棄物再利用機構,政府會要求採用快速發酵設備,可有效降低臭味,並把處理時間從兩個月縮短至幾天,降低被抗議的可能性。(看更多:中國禁洋垃圾都因為他!《塑料王國》導演:最先做垃圾貿易是台商
食品加工污泥理論上可再利用,會產生臭味無可避免,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只有確實砸下重金投資設備,才不會讓再利用業者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假若期待食品加工業者妥善處理廢棄物,勢必要投入更高成本購置設備與建立機制。彰檢認為,如果消費者願意接受付出較高的價格,敦促食品業者把事情做好,對於企業、環境、消費者是三贏。環保署也該協助輔導再利用業者,改善升級除臭設備。
賴瑩瑩也同意,食品加工廢棄物委外處理費節節升高,如今再利用機構處理能量不足,當成本持續攀升,食品業者將更有誘因自行建立處理技術,也是正向發展。
為了共有的環境,消費者大啖美食的同時,可有意識地選擇負責任處理廢棄物的企業。(王建棟攝)
此外,儘管循環經濟成為近年熱議、且是對的方向,但並非所有廢棄物都具有循環再利用的價值。
真正聰明的利用方式,是將廢棄物分級再利用,以找出能創造更高價值的去化管道。研究有機堆肥多年的元沛農坊創辦人許又仁,就舉荷蘭經驗堪為借鏡。

解方3:再利用要有價,須精細分類、輔以綠色補貼

許又仁說,荷蘭的阿爾梅勒(Almere)永續生態村,就採用系統性思考,把動物殘渣處理堆肥後再循環到環境裡,尤其是花卉產業,政府採用綠色補償概念,對使用循環殘渣堆肥的農民提供補貼,讓有機廢棄物能跟價廉物美的化肥競爭。
他強調資源再利用的前提,是要精細分類。例如同樣是漁業養殖廢棄物,如果一視同仁做堆肥就浪費了,最大片的吳郭魚鱗可做成人工眼角膜,次級的萃取膠原蛋白做保養品,最差的才去堆肥。「所有的有機廢棄物都要分級才能對接到正確市場,創造出更高價值,」許又仁說。(看更多:你辛苦做的分類回收,是一場騙局?
食品加工並非新行業,為何現在才爆出非法棄置案?其實這凸顯了人民的環境意識提升。王銘仁說,以往大家對環境沒那麼在意,往往積非成是,食品加工污泥如果堆著沒人管,臭上幾個月就真的自己變堆肥了。
徒法不足以自行。廢棄物亂丟亂倒的違法行為,讓不肖業者賺飽口袋,負面代價卻是讓環境與全民承擔。隨著民眾與企業對環境的意識提升,消費者也應該有意識支持負責任處理自產廢棄物的企業,從科技業到食品加工業,都一視同仁要求,才能有朝一日真正讓棄置無所遁形,讓廢棄物不再玷污台灣的青山綠水。(責任編輯:曹凱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