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轉載:蝸牛未退 巢運再起

P專題【獨立特派員】蝸牛未退 巢運再起

因為看不到希望,這一次站在活動第一排都是90後的年輕人。
李瓊月 李金龍 / 採訪報導
跟著呂秉怡,我們走進無殼蝸牛的時光機裡。他蹲下身找出25年前無殼蝸牛的一堆資料。「這個大概這些都是25年前做的蝸牛戰報,大概1990年隔了半年出的,一共出了七期。」
25年一溜煙過去了,被視為台灣解嚴後,第一個由小市民點燃的都市改革「無殼蝸牛運動」,有好多記憶就收藏在這裡。他拿出一面折疊的旗子,「這面也是原汁原味,1989年的,第一代,最古早版,你看還叫做無住屋者團結組織,那時候標榜住宅是基本人權。」
貼紙、旗子上的蝸牛是年輕志工趟永怒設計的,對呂秉怡來說,時間就像一條軸線。1999年無殼蝸牛十歲生日,蝸牛們重返忠孝東路,在敦南誠品書店前,由於隔年是總統大選,四黨一派總統參選人宋楚瑜、陳水扁、許信良,連戰都來了。連戰當時這麼說,「能夠來參加這個活動,但是還有九十多萬人沒有自己的房子,我覺得政府應該跟民間大家共同再加把力。」
李幸長還當場請陳水扁在「房事不順」CD上簽名,主辦單位還準備一張好大的支票,列舉出好幾項訴求項目,五位候選人每個人都簽名了。「那時候連先生沒有勾選項目,我們主持人還很幽默說,連院長概括承受。這些政策支票,現在看起來都是空頭支票。」呂秉怡很感慨的說。
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也出席,做了承諾。因此在這次9月23日巢運記者會上,鄭重邀請馬總統回娘家,承諾簽署巢運的五大訴求:居住人權入憲、改革房產稅制、檢討公地法令、廣建社宅達到5%、擴大租屋市場。
回想25年前,以李幸長為主的一群小學老師,用發傳單、辦活動方式,拉起台灣史上第一次抗議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序幕,8月26日這場台灣第一次由人民自發而起,最龐大的都市社會運動,在房價最貴的忠孝東路上浩浩蕩蕩展開,近五萬人參與夜宿。25年後關心居住正義、關心高房價、都市改革的76個NGO團體跟年輕人重返蝸牛發源地,揹起25年前同一隻蝸牛,李幸長已經滿頭花白。
在老戰場見到新、舊戰友,李幸長說出年輕人的心聲:「一百年前,國父孫中山先生講民生主義,就是在提倡「漲價歸公」這四個字,財政部長張盛和在開會時刻意把實價課稅拿掉,只剩下房地合一。如果一個主政者,心態沒有辦法顧及到現在的年輕人以及我們的下一代,那未來還有希望嗎?」他非常痛心,25年來竟然原地踏步,不思解決之道,在立法院只要是住宅問題,從來不被提出質詢,在縣市議會更不用說了。
就是因為看不到希望,這一次站在活動第一排都是90後的年輕人,有多數參加過三一八學運。蔡佾庭剛從德國柏林理工學院回台灣寫論文,雅晶今年大學畢業,瑩瑩跟家德還是大學生,從為巢運命名、想點子、製作影片、道具到演行動劇,四個人都是生力軍。
「現在就是要不知不喝14年才可以有房子,」「認同這個議題,希望台灣的房價能讓每個人都有辦法在住的方面不需要煩惱,」「在居住沒有正義情況下,我們年輕人非常辛苦,看不到希望,國家怎麼會有未來。」他們很沈重的說。為了引起共鳴,他們很用心的剪輯製作了兩分鐘短片。
巢運執行秘書陳德君說:「這個片子從腳本到製作,都是實習生也就是大學生一起做的。本來他們對這個議題也是不了解,只關心以後是否找得到工作,大概不會關心有沒有房子住,可是他們就跟著學,覺得很憤怒。」
他們不約而同表示,確實過去只聽過或看過無殼蝸牛運動這個議題,但沒有深刻瞭解,但當進一步關心社會居住問題時,發現台灣沒有一個統整住宅政策的部會,想做些連結,就這麼陸續來到OURS,從老蝸牛手上接下年輕的一棒。
「我覺得房地產跟政治掛勾太嚴重了,大老加政治。」
「我們希望政府真的,這次選舉兩個市長候選人真正拿出政策拿,不是在那裡打高空。」
老蝸牛下場,換小蝸牛上場,台灣的住宅問題如果沒有解決,無殼蝸牛就永遠存在;高房價問題如果沒有處理,無住屋運動就會捲土重來。
因為看不到希望,這一次站在活動第一排都是90後的年輕人。
因為看不到希望,這一次站在活動第一排都是90後的年輕人。
老蝸牛下場,換小蝸牛上場,台灣的住宅問題如果沒有解決,無殼蝸牛就永遠存在。
老蝸牛下場,換小蝸牛上場,台灣的住宅問題如果沒有解決,無殼蝸牛就永遠存在。
高房價問題如果沒有處理,無住屋運動就會捲土重來。
高房價問題如果沒有處理,無住屋運動就會捲土重來。

蝸牛未退 巢運再起、誰殺了消防員、英雄太沉重,10/1 獨立特派員首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