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轉載 : 機器人被趕出紐約廣場 亞馬遜大招工,無接觸疫情 ,反凸顯機器人限制 ?

機器人被趕出紐約廣場、亞馬遜大招工,「無接觸」疫情,反凸顯機器人限制?

撰文者:張庭瑋 編譯
商周頭條 2020.03.27  7,762
摘要
1.肺炎疫情伴隨經濟災難重創全球,被認為是企業掀起機器人浪潮的重要轉捩點,但許多例子發現,機器人始終無法取代人與人互動的情感交流。
2.亞馬遜因機器人仍無法處理精細操作,增聘十萬名員工處理疫情期間爆量訂單;人們搶在封鎖期間跟不熟的鄰居互動,隔空合唱,都再再凸顯人際交流的重要。
前陣子,一個一百五十公分高的機器人,在紐約時代廣場為人們發放口罩和提供新冠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通稱武漢肺炎)相關資訊。然而,《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指出其機器人帶有的觸控螢幕,會殘留細菌,若沒消毒清理,恐怕是另一個傳播病毒的隱憂。後來機器人也因為沒申請許可,而被趕走。
一場疫情,究竟是加速機器人與自動化浪潮,還是讓我們反思機器的限制與人的價值?
自肺炎蔓延全球後,為減緩病毒傳播,各國政府紛紛呼籲民眾待在家中,讓經濟陷入停滯。
廣告
聯合國勞工組織指出,疫情將導致全球兩千五百萬人失業。經濟災難,加上面對病毒,意味著遠端互動比面對面接觸更安全,使這波疫情被認為是企業掀起自動化浪潮的重要轉捩點,在世界各地,便有許多政府或企業開始應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於防疫。
送餐、消毒,機器人的用途仍限於純技術
《CNN》報導指出,在疫情爆發中心:中國武漢,便大量地運用機器人。例如食品外賣巨頭美團點評在合作餐廳用機器人送餐;中國電商巨頭京東,也用自動駕駛機器人,為醫護人員運送貨物;在美國西雅圖,還有帶著聽診器的機器人,幫確診肺炎的患者與醫護人員交流,用來降低醫護人員接觸病患,染病風險。
機器人甚至可以用來消毒房間、與孤立的人簡單交流,或協助送藥物和必需品等等。
一場疫情,彷彿讓我們加速進入科幻電影的世界。但,美國科技雜誌《連線》(The Wired)卻質疑「這場經濟災難正在吹散這個(指機器人取代人)神話。」
該報導指出,或許機器可以幫忙搬運、打字,但不能處理太精細操作,也不能創作,機器有它們的優勢,人類也有。
「機器人可以提高人類工作的效率,做人們不想做的工作,或替人完成重複性高、無聊或危險的任務。」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的機器人研究專家卡彭特(Julie Carpenter)告訴《連線》。
例如,疫情期間,民眾網購需求大增,科技公司亞馬遜反倒因此宣布,額外聘僱十萬名員工,緩解物流中心和送貨等人力需求。《連線》指出,亞馬遜致力於部署自動化,像在丹佛機場附近的倉庫,就有小機器人在工人之間搬運包裹,可是,物流的精細操作仍離不開人,因而有了招聘潮。
機器難以取代人際交流,在社交疏離的當下更是重要
「都什麼時候了,人們還要聚在一起做海報!還要和鄰居聚會,我很懷疑我們和鄰居什麼時候這麼親近了?」義大利西西里島德利亞市(Delia)市長Gianfilippo Bancheri日前在Youtube上自拍影片呼籲民眾乖乖待在家。他歇斯底里的模樣,在網路上爆紅,但也凸顯出人際互動的可貴-在這個社交匱乏的時候,人們突然變得跟不熟的鄰居要好,其實圖的,就是那一點互動。

在德國,人們自主在社群媒體上號召音樂快閃活動,大家在窗口、陽台,共同演奏音樂家貝多芬的「快樂頌」;在義大利,居家隔離的民眾,同樣在自家陽台高歌,在這個與世隔絕的疫情期間,這一點點人際互動,都能創造一種共生感。
疫情帶來的失業潮,首當其衝的是餐飲、旅遊、飯店業。不過,《連線》認為,雖然疫情讓從業人員暫時丟了飯碗,但這些工作,也不會就此被機器人取代。
「機器人無法參與任何以人、文化為中心的工作環境。」卡彭特說。實際上有兩個原因,一是機器人的製作技術比不上人類,二是缺少互動。過去矽谷曾有機器手臂製作披薩、咖啡和漢堡的風潮,但都因為食物味道普通,加上無人餐館實在太詭異,始終無法融入社會,紛紛關門。
「人際溝通」在許多行業中舉足輕重。以疫情中最辛苦的醫護工作者為例,他們在治療患者的同時,其實也給予患者同理心,讓患者感受到有人聆聽自己所承受的病痛。
《快公司》(Fast Company)報導也指出,保險公司Nurse.com,曾利用AI大數據分析的結果,提供給客戶最好的保單,要讓AI取代保險專員。但幾個月後,客戶回饋,還是希望可以有專人解說和溝通。
這都再再說明了「人與人接觸」仍是AI無法取代的重要元素。畢竟人與人相處、談話的溫度,機器終究無法比擬。
疫情期間,為了維持社交距離,似乎是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興起的好機會,但事實上,正是因為現在人與人之間被迫保持疏離,更凸顯了機器人無法取代人類情感交流的最大弱點。讓我們明白,在一片自動化浪潮的趨勢下,人類也並非待宰羔羊,等著被取代。
(參考來源:Fast CompanyCNNThe WiredBusiness Insider
核稿編輯:吳中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