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前陣子我承辦一項校內比賽,要遴選學生參加全市的某項競賽活動。有位同學因為錯過報名時間,來找我好幾次,哭著拜託我一定要破例讓他報名,他說他從國小國中每年參加市賽都得前三名,不想中斷紀錄,而且讓他參加,他一定能得名,為校爭光。
我聽了好沉重,大人辦的比賽,讓學生心中只剩名次和為校爭光,那對他自己呢?學習對他自己還剩什麼?
這不是學生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環境造成的。家長、學生和老師為了比賽爭破頭的事件,在學校層出不窮。台灣學校的「比賽」實在太多了。不是說不能比賽,好的比賽的確能引起正面的學習動機,例如團體競賽能增加向心力和榮譽感,但當比賽多到超出負荷,而且其中許多比賽已經開始扭曲變質時,我們實在應該暫停一下,好好想想,台灣的教育真的需要那麼多比賽嗎?

台灣學校的比賽實在太多

先列舉台灣學校常見的比賽。例行性的如整潔比賽、秩序比賽、教室布置比賽、各項才藝競賽、語文競賽、科學競賽、體育競賽,還有遇到如校慶等大活動時加辦的進場比賽、班旗比賽、攤位比賽、健康操比賽;各項上級單位交辦的政令宣導比賽如海報比賽、作文比賽、演講比賽、標語競賽、花燈比賽……細數學校大多數學習領域和學校活動,幾乎都有相對應的各種比賽。
這還只是單一學校喔!若再算進地方性的縣市賽或全國賽,甚至民代、里長、廟宇、地方公私立機關要求學校參加的比賽,那就更嚇人了。先不論這些比賽的立意和效果如何,光辦這些比賽就已經累死老師尤其是行政同仁。若這些比賽還和學生升學、學校業績或上級單位的政績連結,那更是雪上加霜,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就會陸續上演。

部分比賽已造成反教育現象,尤以政令宣導為最

以美術比賽為例,由於對學生升學有幫助,為了讓學生得獎,作品由老師幫忙代筆的情況早就眾所皆知。有些學校為了拚比賽得獎,好掛出紅布條吸引家長,或讓校務評鑑時的辦學成果豐富好看,強迫老師一定要交出「指導學生得獎績效」,老師被迫把心力集中在少數參賽學生上,無力顧及其他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
而我認為其中規模最大且最荒謬的,是打從台灣開辦教育以來就滲透到全國所有中小學的各項「政令宣導比賽」。政令宣導比賽都是各級政府單位直接要求,學校非辦不可,還要定期上報成果,由於是強迫性的,每班都要派學生參加,很多班級遇到沒學生想參加或不知派誰時,就直接用抽籤的!我看過有根本不會畫海報或演講的同學,被抽到參加海報或演講比賽時,整個人快崩潰的樣子,另一些孩子則乾脆亂畫亂講、應付了事。這根本完全反教育!
台灣少子化嚴重,為了鼓勵生育,政府就要學校舉辦「人口教育比賽」,最扯的是連小學生都要做!有小學老師跟我說,當他看著8歲的小朋友拿著要「人口教育標語比賽」的海報紙,努力思考如何「鼓勵生育」的台詞,實在感到荒謬。拜託,小學生耶!我們的政府怎麼會叫小學生去想辦法鼓勵生育?
另一類很荒謬的比賽是交通安全比賽。30年前我國中時,就曾代表學校參加交通安全海報比賽,沒想到30年後的今天,台灣學生還是年年都要畫交通安全海報。然後台灣的交通有因此更安全嗎?沒有嘛!酒駕撞死人的新聞天天都在報,報到民眾都麻痺了。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覺得,政府官員和民代自己不要酒駕,絕對比學生畫幾千幾萬張海報都有效,可惜我們的官員和民代控制不了自己的酒駕行為,卻很會叫小朋友畫交通安全海報。他們大概認為,只要海報比賽再辦個300年,台灣的交通就可以自動變好了吧。
我有一年實在受不了這麼多政令宣導比賽,就直接打電話給上級單位承辦人,詢問是否可減少或合併部分比賽(你沒聽錯,很多相同政令還會由不同單位來辦比賽,學生同樣的比賽可能要參加個兩三次!),結果承辦人跟我說他們也沒辦法,他們也是要例行性地再跟更上級報告成果。我問他:「這些比賽除了報成果外,有何實際成效嗎?」他居然回答:「嗯……可以讓有需要的學生得獎啊!」我的天,又只想到得獎!

政令宣導比賽無效且影響學生學習

其實政令宣導比賽有無成效,已經有研究證實了。最近中山大學有份針對反霸凌的研究調查發現,張貼反霸凌海報或舉辦漫畫、海報及作文等比賽防制霸凌,被認為是最無效卻最常用的防制策略。台灣真的很奇怪,幾乎每個新的政府政策,都一定要叫學校辦一堆比賽來推動,好像辦完比賽就代表政策推動成功,可以寫成果報告了。然後比賽越來越多,大家越來越累,現況卻也沒有越來越好。
但其實我最憂心的,是這些比賽對學生學習造成的負面影響。有次我在校內某會議上提議停辦一項學生競賽時,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竟然不是行政也不是老師,而是學生代表。學生反對的理由是:「如果不辦比賽,大家就不會想做了。」
我當下真是超難過,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會讓學生只是為了比賽而學習?正逢12年國教新課綱即將上路之際,我大膽預測,如果台灣教育比賽過度氾濫和扭曲的情況沒有改變,新課綱一定不會成功。因為新課綱最高目標是要培養學生「自發、互動、共好」的「素養」,但當學生們沒有比賽就不想學,怎麼會自發?為了個人名次斤斤計較,怎麼會互動?為了比賽爭得你死我活,怎麼會共好?我們太依賴外在動機,而且是很功利的外在動機來刺激孩子學習,沒有培養、甚至破壞孩子自己想追求成長的內在動機。為了名次和功利,我們實在犧牲太多了。

從停辦政令宣導比賽開始改變台灣教育

我看著周遭師生為了配合上級政策,被各種跟教育無關的事物綁架、犧牲教學品質,頗為心酸。台灣許多學生比賽背後都存在巨大的「市場供需結構」,不少人依賴這個結構生存獲利,要改變真的不容易。但有一個政府一聲令下就可以率先改變的辦法,就是停辦各種政令宣導比賽。
理想的生活,決不是靠比賽來促成的。要鼓勵生育,要有健全的家庭和完善的育幼政策;要交通安全,要有人人守法的道路和政府強力執法的決心;要反霸凌,要有健全的社會安全網和平等尊重的人權環境,這些才是政府和民眾真正要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把力量用在應付各種沒有實質成效的比賽、表面且形式的成果上。
讓我們從停辦學校政令宣導比賽開始,把學習的空間還給老師和學生吧!唯有解開過度依賴比賽的枷鎖,我們才有機會追求真正的教育!
(作者為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