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轉載:台灣符合國家組成框架四大條件------別慌 ! 失去寄生性外交關係不是壞事

台灣符合國家組成框架四大條件——別慌!失去「寄生性」外交關係不是壞事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分析師:台灣不必恐慌

台灣近年外交上似乎正面臨困境,連續多年,邦交國和台灣斷交,包括:2016 年,聖多美普林西比(Sao Tome and Principe);2017 年,巴拿馬(Panama);今年(2018)再傳出多明尼加(The Dominican Republic)以及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和我國斷交。台灣邦交國跌破 2 字頭,僅剩 18 國。
看來,台灣一步步遭國際孤立,不過《台灣守望》(Taiwan Sentinel)主編寇謐將(J Michael Cole)撰文指,台灣是正派投資者和貿易夥伴,是「新生的民主防護陣地」(fledging democratic counteroffensive),不必恐慌。
寇謐將曾任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分析師,現為《台灣守望》主編。他撰寫 〈世界並沒有遺棄台灣〉(The World is Not Abandoning Taiwan,首先提到邦交國和台灣斷交的骨牌效應。台灣逐年失去邦交國,2016 年是聖多美普林西比;2017 年,巴拿馬;今年(2018)一個月內,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連續和我國斷交。
台灣邦交國一個接一個跳船,國際社會形同遺棄台灣。2016 年 12 月,總統蔡英文致電給川普恭賀他當選美國總統(即「川蔡熱線」),當時台美關係令人看好,然而, 川普不但直接拒絕與蔡英文第二次通話的構想 ,美對台軍售也一度陷入膠著。從 《華盛頓郵報》評論 可知,川普拒絕再與蔡英文通話、美國拖延對台軍售,可能原因是不想惡化和中國的關係,如此一來,有希望獲得中國支持,一同解決「北韓危機」。
台灣友邦國接連離去,向誰投奔?正是中國。
2016 年 12 月 21 日,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台灣斷交,一週後與中國建交。BBC 報導 ,當時,外交部前部長李大維召開記者會聲明:
「(聖多美普林西比)罔顧兩國近 20 年邦誼,試圖遊走兩岸,待價而沽,對聖國政府如此輕率且不友好之決定及行徑,我國深感遺憾並予以譴責。」
廣告
2017 年台巴斷交,自由時報報導 ,除了因為總統瓦雷拉挽救民調外,知情人士透露是 中共以金錢利誘,超過台幣 9000 億 。
今年(2018),多明尼加與台斷交, 總統蔡英文清楚表示 :「這是北京當局對台灣再次的打壓。」隨後再傳出布吉納法索和我國斷交。5 月 24 日晚間 7 時 30 分,我外交部長 吳釗燮召開記者會 ,證實布國和台灣斷交,表示布國和我斷交,眾所皆知,中國是唯一因素。晚間 8 點 30 分,總統蔡英文於記者會上強調:「中國的打壓,只會讓台灣與國際社會的夥伴關係更加關係,我們絕不退縮。」

台灣失去邦交國,寇謐將:並不全然是壞事

回到寇謐將的文章,他另外於文中提到,中國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厄瓜多、約旦、奈及利亞等五國施壓,要把台灣駐外商務處、辦事處, 在名稱上拔除「台灣」、「中華民國」,改為「台北貿易辦事處」(Taipei Trade Office),並限制台灣參與多邊會議,如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
台灣失去邦交國,寇謐將說,並不全然是壞事。
一方面,外國和台灣斷交負面影響有限,彼此的大使館關閉,仍能互設代表處,處理跨國間簽證、出國交換、貿易等事務。 檯面上與台灣斷交,雙方仍可建立非正式、民間的合作關係。
另一方面, 每年挹注大筆金錢於「寄生性」外交關係,有害而無益。 斷交只在象徵、心理層面給予台灣一時打擊,但面對「一中政策」及其他外交事務,這些友邦少有實質的保護與支持。
更何況,邦交國並非構成國家的要素。
依據 1993 年訂定的 《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國際法人的構成條件:
一、永久人口 
二、一定界限的領土 
三、政府 
四、與他國發展關係的能力
在寇謐將看來,在「國家組成宣告說」(declarative theory of statehood)這樣的框架下,台灣理論上滿足了所有條件。

務實外交、務實外交、務實外交

實際上,台灣推動的是務實外交。總統蔡英文 2016 年推出的新南向政策,就是務實外交的例證,得以和中國競爭對手印度,建立密切合作。
而且經由政府、城市間、民間單位等許多層級的交流,台灣和日本、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等發展越來越密切的關係,除了新加坡,這些皆是 G20 成員。(編按:G20, Group of Twenty  二十國集團,一個國際經濟論壇,G20 國內生產總額和貿易總量占全球 8 成以上。成員有:7 大工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加拿大;金磚 5 國: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7 重要經濟體:澳大利亞、墨西哥、韓國、土耳其、印尼、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以及歐盟。)
民間交流可從台灣觀光蓬勃發展得知。大量外國遊客來台觀光,儘管中國遊客人次大幅減少,但 2016 年,台灣外國遊客創下歷史新高,BBC 報導 ,主計處統計來台旅客達 1069 萬人;2017 年,來台觀光客同樣破千萬 。
日、美與台關係亦呈現正向發展。 寇謐將提到,2017 年 3 月日本總務副大臣兼內閣府副大臣(Jiro Akama)訪台;6 月(2017 年),美國批准對台軍售,價格達 13.63 億美元,同一個月,更通過 美國海軍船艦可停靠於台灣港口的規定 。
寇謐將指出, 這些多數正向發展都不受媒體關注,很大原因是蔡英文政府謹慎處理這些訊息,以防被北京注意到,將有可能斬除台灣和他國所有非官方的關係。
他並且稱呼台灣為正派的投資者和貿易夥伴,是「新生的民主防護陣地」(fledging democratic counteroffensive),不能用傳統國家理論、定義來看台灣,若從正確角度來看,台灣一點也不受孤立。

資料來源

  1. Taiwan Sentinel:The World is Not Abandoning Taiwan
  2. The Washington Post:Taiwan arms deal in limbo as Trump courts China
  3. International Law Students Association: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