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

轉載 厭世哲學家 臉書 108/8/1 :不要幫我超譯 .----蔣渭水沒說過

我是覺得啦吼,為了尊重古人,還是不要隨便超譯你知道嗎。
超譯過度的話吼,就變成是在消費古人、吃古人豆腐了你知道。
--
以下內容節錄自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聯經出版社出版):
(為求突出重點,以下內容有部分刪減。)
由於日本資本主義在台灣社會的深化與擴張,使得農民與工人感受到的壓迫愈來愈嚴重。知識分子在這問題上,有了不同的覺悟,尤其在1920年代以後,日本資本家、財閥已大致完成在台灣的進駐;他們獲得巨額的利潤,卻從未回饋社會大眾。這種瘋狂的掠奪與剝削,終於加速使台灣農民、工人的階級意識成熟,各種抗爭事件,屢有所聞,次數更加頻繁。
農民運動的日益抬頭,使得文化協會的權力結構愈來愈難勝任領導整個反殖民運動。文協內部較為左傾而激進的青年會員,終於1927年獲得領導權,迫使右翼的成員如蔣渭水、蔡培火等人退出而另組織台灣民眾黨。1929年,台灣民眾黨再次分裂,蔣渭水以社會主義的傾向取得黨領導權,黨內的右翼成員宣佈退出,另外成立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這些不同政治團體的誕生說明了一個事實,在殖民地社會裡各個不同階級的成員都有不同管道表達他們的意願。縱然政治主張在彼此之間有很大的落差,但在朝向「去殖民」的目標上則是一致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