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者若想從無止盡地追求「完美」的框架中破繭而出,是需要時間練習的。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學姊,這樣不好吧!你確定不要再修改了嗎?」在我種了漂亮植栽的辦公室裡,一位年輕主治醫師瞪大眼睛,拉高聲量問我。「只差一步就完美了耶!」
我指導的團隊準備要把研究成果整理出來投稿。在投稿前,我請中生代的學妹以第三者立場幫忙閱讀文章,抓漏找問題。幾天之後,學妹主動說想約我見面討論。
「學姊你們團隊的研究實力真的好強,超級有水準。幾十張圖片都非常精美,排在一起好震撼。」學妹讚歎的說。「只是,我覺得有幾張小圖的排列順序可以再重組調整一下。這樣也許更有美感,容易獲得刊登。」
「會嗎?改這一小部分,真的有這麼重要嗎?」我笑著回答。
學妹一向細心嚴謹,她的建議不無道理。其實她提到的小缺陷,我事前也都有想過,但這個小缺陷佔文章份量不到5%,而且版面排列的美感,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們要發表的是醫學研究,不是美術競賽。什麼叫做順眼?什麼叫做完美?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考慮了1分鐘之後,我拒絕了。我決定不糾結在小細節上,我還有很多事要忙,我決定就照現在的版面投稿。
「你真的確定嗎?你知道如果是A教授,或是B教授,他們一定非常在意每一個小環節。他們會說魔鬼躲在細節裡,每件事都要求做到百分之兩百的完美。你這樣散漫的態度,期刊編輯可能會覺得你沒有誠意,搞不好會退你稿件。」學妹繼續說服我。
「不用,我真的非常感謝你的建議和幫忙。你說的都沒有錯。但這篇文章我已經作到了95分的努力了。我認為它最後會不會被期刊接受,命運已經注定了,沒差最後這5分。」
學妹張大嘴,有點不敢置信地望著我,她大概覺得我不是太懶,就是瘋了。她心裡應該正在拿我和其他的完美教授們相比,我從她的嘴形裡看出,她替我打的分數,應該不及格。

練習做一些不完美的事

我沒有告訴學妹,其實我最近正在刻意練習從完美主義的框架中破繭而出。甚至,我正和一位優秀的心理系教授,以及一位5個孩子的母親討論,籌畫合寫一本有關完美主義的書。這次投稿的文章,其實是我刻意為自己出的一道練習題。
過去,我看過太多優秀的學生、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菁英,有很明顯的完美主義。這種「每件事都要全力以赴」的態度,造成了他們的成功;但有趣的是,抱著這種嚴謹態度的人,在一次次成功之後並不見得開心。
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上司,可能為了芝麻小事整天怒氣沖沖,把身邊的同事都逼瘋;有「完美主義」傾向的父母,他們的兒女很難達到父母的期待,個性會變得患得患失;被「完美主義」所困的學生,常常保守、呆板,害怕挫折而不敢冒險嘗試;他們常常待在舒適圈裡,因為害怕失敗而寧願選擇放棄挑戰。
我還看過很多完美主義的人,私底下被壓力、恐慌和焦慮所苦,這其中還包含過去的我自己。但就算再努力,人生怎麼可能完美呢?怎麼可能不遇到失敗和挫折呢?如果只習慣無止盡地追求「完美」,不曾暴露在「不完美」的風險中,你對挫折失敗是不會有抗體產生,足以去面對人生的重大疫情的。
從小到大,師長們要求我們每件事要全力以赴,力求完美。這的確是在人生起步時需要鍛鍊的能力。但你終就不可能用這樣的態度跑完人生的馬拉松。但當我們的路越走越遠、越寬廣之後;我們與其追求「完美」,更要鍛鍊自己偶而脫離常軌,允許自己「迷路」或「繞路」,然後享受偶而散漫的過程,最終邁向「卓越」的境地。
「完美主義者」見樹不見林,無法容忍「錯誤」和「失敗」,任何事情只要出現一點瑕疵,就會感到自我懷疑或情緒崩潰。但「追求卓越者」不是這樣,這些人更有彈性,更有遠見,他們很清楚遠方的終極目標,有空間容許失敗;他們想作的事更多元更寛廣,不會糾結在每個小細節上浪費多能量。
只是,我們一個活在崇拜完美主義的世界,我們的家長、老師、教練一直督促我們追求成就;也許現在是時候,我們要自己教自己該衝的時候衝,該停的時候停,在事情緩極輕重中取得平衡。

做一兩件100分的事,或很多件80分的事

在學術界打混多年,我過去就是完美主義的信徒;但為了練習克服完美主義性,我在不久前就給自己出了個練習題。我省思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三件事是最重要,我絕對不能妥協的?我的答案,第一是對家人的付出,第二是對病患醫療品質的要求,第三是我自己想要追求的夢想。
我要求自己,除了這三件最重要的事,其他任務都要刻意練習「抓重點」,也就是「抓大放小」。我會努力去克制自己「每一件事」都想「力圖完美」的天性。經濟學上有個著名的帕累托法則,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80/20法則」。我頂多用80%的努力來處理大部分的事,寧可做「很多件達到80分的事」,也不願意耗盡所有的心力,卻只能完成「一兩件100分的事」。
當然,用這樣的態度,可能會讓我冒著比較大的失敗風險,但是我自忖過去累積的實力雄厚,萬一其中一兩件事真的失敗了,不也是很好的經驗,讓自己練習怎樣面對失敗,並且反敗為勝嗎?很多事,堅持一次攻頂當然最好,但「山永遠在,不急著這次攻頂」,也是一種很棒的人生態度。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靈導師班夏哈(Tal Ben-Shahar)曾經建議,幸福快樂的人,就是把心態從「完美主義」轉換至「樂觀主義」的人。樂觀主義的人同樣會全心追求成功,但在追求目標之時會更有彈性、韌性和適應力。他認為,從「完美」轉向「樂觀」,會讓你更快樂、更有生產力。
我自己怎麼看完美主義者呢?在我的看法中,「完美主義者」很像是隨時看著GPS走遠路的人,每一步都要求精準正確,絕對不容許多繞一里路。但GPS可能有錯,也會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緊張,忘記抬頭欣賞沿途的美景。我也是有清楚目標,想作大事,想要遠行的人。但我不是選擇拿北極星當目標,一路找到北方;就是沿著溪流前行,一路走到大海。我享受旅程的每個風景,誰又在乎是不是在達標前,隨時都在最正確的座標上呢?
畢竟,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領航員,而旅行的目的地,不是完美,而是快樂、輕鬆、卓越、達標,對吧?
瀏覽次數: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