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在105學年到偏鄉服務,到偏鄉服務至今,已有3學期。在眾聲喧嘩的同時,身為偏鄉的基層教師,我也想為未來的偏鄉教育提供微薄意見。
針對偏鄉留不住老師這個問題,各位前輩先進都已經豐富、精彩的描述了許多原因,例如經費不足,人力不足需兼任行政工作,初任教師把偏鄉當做調任的跳板……等多層面,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有一個不同的聲音,那就是領導者所營造的學校文化及氛圍。
我目前是偏鄉的教師,姑且不論我的家鄉是在另一個縣市,能夠成為正式教師是多少流浪教師的夢想,能考上就該謝天謝地了,實在不該再奢求什麼城鄉差距、離家遠近等因素,我也一直抱著感恩的心情。但是才服務一年,我就想盡辦法要調回家鄉,最大的原因就是學校的文化及氛圍。
我服務的學校是一間6班的偏鄉小校。本來以為既是偏鄉小校,事務應該會少一點,人事會簡單一點;但服務一個學期後,我就發現,完全不是這樣。
首先,小校生存不易,需承受比中大校更多的招生及裁併校壓力。此時,小校的特色及課程,相對中大型學校就更顯重要。小校的活動很多,例行性的諸如市府規定的各類競賽(田徑賽、語文競賽),其餘更多的是一次性的活動,例如到某個廟會去表演,社區活動等等。學校活動多,學生就需要排練,如果不是表演前兩三天才草草準備,就是每天犧牲一點教學時間練習。一項活動犧牲一點教學時間,諸多活動的累積,就是老師必須跟這些活動拉扯,搶學生的體力,也搶學生的專注力,還必須承受提升偏鄉孩子的低落成就、學習表現不良等教學壓力。
其次,小校要擔負的責任及工作,遠比我想像中的多,家長被餵養的情形很嚴重。學校的孩子不論是否有中低收或特殊身分別,不論家住得遠近,上學有免費校車接送,中午有免費午餐。許多孩子每個月都有「助學金」可以用,要上補救教學,要上夜光天使,有提出的家長幾乎都可以參加。甚至孩子生病,跟學校講,由學校帶去看病;文具缺乏,跟學校講,學校從學生的助學金中支付,買來給學生,還要買到學生指定的廠牌……舉凡學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學校負責。逢年過節,善心人士捐贈的愛心鞋盒、米、棉被、保暖衣、襪子,孩子人手一份,甚至出現過沒有人要領取物資的情形,因為孩子說,家裡太多了,不需要。這些家庭,這些孩子,是否真有物質及課業上輔導的需求?這些資源是否的發揮了功效?孩子又是否學會感恩?
最後,行政及教學未必相輔相成。小校人事編制少,然而也容易淪為一人獨攬大權的情形,若是行政團隊的經驗不足,或個人師心自用,那學校運作就容易被獨裁式的決定一切,很多立意良好的教育政策就會流於形式,全是華麗的表面功夫。
面對偏鄉學校,教師敢去而不想去、卻還是申請,這是沒有適性;想去無法去而放棄,這是沒有揚才;不想去也不敢去、卻填了又放棄,這是浪費資源。這場適性揚才大戲,就是各取所需的教師與偏鄉學校的假性正義。
校長一任4年,得連任一次,現在更欲立法連任2次。一個校長,在同一間學校,至少可以掌握為期8年的學校運作,甚至更久。無論課程、教學、師資,對偏鄉學校的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及學生,都是一大挑戰。而一個校長,一個行政團隊,是學校的車前馬,營造學校文化及氛圍,帶領學校往前進。如果沒有好的學校文化及氛圍,沒有正確的方向,即使一開始帶著滿滿的熱情到偏鄉服務,時日一過,就會發現現實不如預期,無法施展抱負,又無力改變環境。那,無論是正式教師或代理教師,只要有更好的機會,都會選擇離開的。
我的說法,當然不能完全代表偏鄉教育發聲,僅是忠實地說出我的處境及想法,讓這個眾聲喧嘩的教育領域更添色彩。
(作者為偏鄉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