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轉載:比酸葡萄心理更可怕的 甜檸檬心理--------假裝生活得很快樂

比酸葡萄心理更可怕的「甜檸檬心理」——假裝生活得很快樂

Posted on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本書:《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
關於 酸葡萄與甜檸檬的心理學,你大約沒聽過,但很可能無形之中你正在這麼做…!
不論是酸葡萄還是甜檸檬,這類的心態其實都是一種心理保衛機制,因為你的內心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去品嚐這些經常出現在生活中的酸苦滋味,因此你自以為是的逼自己認同:你的痛苦生活其實很甜美(甜檸檬心態),而別人手裡的幸福,一定是假象(酸葡萄心態)。
本書作者為日本心理師 加藤諦三。
(責任編輯:張芷寧)
酸葡萄與甜檸檬
完全不觸碰悲傷、憤怒、慚愧、悲慘、憎恨等等負面情緒,其實是一種防衛行為。會逃避的人,內心沒有強大到足以去品嚐這些滋味。 由於無法忍受如此痛苦的情緒,人們只好選擇逃避或者合理化,甚至用別的東西來取代,加以解釋、自我說服。

廣告
類似的例子就是「酸葡萄」跟「甜檸檬」。「酸葡萄」是取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 中的故事,狐狸想要摘取葡萄卻摘不到,就宣稱那串葡萄是酸的。而這裡所指的「酸葡萄」,則是即使吃起來是甜的,那個人依舊認為是酸的。就算吃著甜食,也只感覺到酸味。 現實生活中明明充滿愉悅開心的事物,不過這類人若缺乏依存的對象給他保證,就會以為生活並不快樂。而且,連感受快樂的情緒,都令他戰戰兢兢。
相反的例子則是「甜檸檬」。口中吃著酸不溜丟的檸檬,本人卻認為是甜的。他們的現實生活充斥著辛酸與悲傷,但如果意識到這些情緒,就等於背叛了自己所依存的對象。所以, 這些人明明內心懼怕又難過,卻要強顏歡笑、硬著頭皮說好開心。他們壓抑內心的酸楚,不斷對自己洗腦:這樣就是快樂,就是幸福。
「甜檸檬」的故事出處不明,不過跟「酸葡萄」的寓言同樣屬於防衛心理。一旦自我武裝起來,這類人天荒地老都無法與他人有心靈上的交流。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由遠流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