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轉載:一條山路的堅持

蘋中信:一條山路的堅持(劉克襄)

 
 
 
 更多專欄文章
達來部落裡小徑與邊坡皆以板岩鋪成,下月將徵志工幫修路。資料照片
達來部落的排灣族人,每早醒來,遙望東方,隔著一條北隘寮溪,老家就在對面大山的山腰下,那兒的台地仍保持著大片完整的板岩村落,被譽為石頭城。
半甲子前,部落因交通不便遷出,如今仍有一條吊橋可通達。不少族人常騎摩托車,穿過吊橋,沿著一條迂迴的泥土路上山。不及一刻,即可回到老家耕作。有些老人還堅持走路,過了吊橋,循一條古道拾級而上,不到一小時,照樣也抵達了。
最近這個進出的方式卻有些變化。有一地方民代跟水保局爭取到一筆工程經費,提撥給鄉公所,極欲把那條迂迴的泥土路鋪上水泥。
從吊橋起直抵舊部落,這條路長約1.5公里。前些時,我被搭載上去,著實體驗了一路的顛簸,但部落的男人因技術嫻熟,都能騎摩托車輕鬆上去,連婦人騎速克達照樣如履平地。
若用這筆經費,鋪成2.5公尺寬的水泥道路,族人確實更能來去自如。但舊達來,需要這樣的水泥路嗎?
作家

遊客闖入干擾部落

仔細評估舊部落,只有咖啡、紅藜等少數產業。泥土路或有些崎嶇,但多半平坦,路段亦不長,並未造成交通的險阻。一旦鋪上水泥,只是增加一些方便,容易抵達。任何遊客卻可隨意闖入,舊部落將被嚴重干擾。昔時板岩聚落的特殊性,將受到嚴重威脅。屆時要推動生態旅遊,反而倍增困難。
後來部落開了一個會,投票表決是否需要舖設水泥。結果贊成鋪路的22票,反對的17票。雖說贊成的多,但都是老人家。反對的多為年輕人,態度相當堅決。他們深知鋪了水泥,舊達來的永續會動搖。老人家的生活經驗,向來是要學習、傳承和尊敬的,但關於開路,他們非常了然觀光旅遊的可怕。如果沒節制在前,後果不堪設想。
屏東科大陳美惠老師長期派學生在此蹲點,協助部落創造產業,走向深度的生態旅遊。她也努力跟村長溝通,不要鋪設水泥,盡量整修即可。更何況,之前鄉公所也曾興工,卻因大雨帶來水流沖刷,造成路面損毀。如今有些路段的排水格柵懸空斷開,就是先前殘留的遺跡。顯見再花錢,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
陳美惠老師也央請千里步道協會前來協助。早先,此協會已在此發起志工運動手作步道,修護過去的陡峭古道。如今又整理了一個方案。建議以現有經費,採用自然工法修補排水與沖蝕的溝渠,一來保護坡地,二則解決機車上山的安全問題。此一經費還可僱工購料,讓當地人來做泥土路的改善。下個月,他們也將再徵求志工,幫忙修復一些路段。大家都期待,在不用水泥鋪設下,上山的路一樣保持平坦,藉此保護山林,維持舊達來的風貌。 

志工共同維護家園

由外面綜觀,這一部落的掙扎,提供了一個精采的案例。這條路的形式,無疑影響這個部落能否發展優質的旅遊。在地年輕人擁有清楚的認知,知道未來觀光發展的趨勢。而外來者長時間跟在地人互動,爭取信任。並且,盡量從他們的生活角度思考,給予志工形式的義務幫忙。彼此才能獲得共識,一起維護這塊家園。
如此小路一條,繫乎之大,影響之深遠,由是彰顯。日後許多山區村落,或可審慎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