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轉載:變態的教養 // 媽媽為求女兒 潔身自愛,把她養到70公斤

變態的教養】媽媽為求女兒「潔身自愛」,把她養到 70 公斤

Posted on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前陣子周杰倫在接受訪問時,提到女兒交男友,就要「打斷她的腿」。雖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般的評論,但事實上,在這個要求女性「潔身自愛、乾淨」的社會,還真的出現不少光怪陸離的「變態家教」。
什麼時候,女性才能卸下肩上這些莫名的社會壓力?(責任編輯:黃靖軒)
8614755593_9c53308c59_z
文/范羽成
在噗浪上寫了一些對周杰倫開玩笑說女兒交男朋友就要打斷腿的評論,結果意外被不少人轉錄,也收到不少回應跟私噗。有一個實在覺得「不能只有我看到」,徵得當事人同意之後貼出。
每次看到這些故事都覺得情緒很衝擊。但其實也沒有那麼值得衝擊,這些事情一直都在發生,只差在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它們是存在的,直到今天都還存在。萬一是發生在情人之間,這樣的情形就是不折不扣的危險情人了。可是在家裡發生,大家卻都會說「那是你家人愛你」。但是這種愛太重了,扛不動。
真希望那些說「壓迫都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今天早就已經平等了」都知道這些故事。
— 
我有一個故事想說。
我認識一個人,她爸爸從來不會說要打斷她的腿,不過揚言會讓跟她有接觸的男生斷手斷腳,也會有意無意地透露:「我們家家教很好,如果妳不聽話就不是我的小孩」、「如果妳不受教我會放棄妳」等等。
小學的她和同學傳紙條被老師發現,她爸媽從此不定時闖到學校突擊檢查她的抽屜,在所有同學面前把東西一樣樣拿出來質問她那是什麼(據說是一些沒考一百分不敢拿回家的考卷或是嫌太重不想背回家的課本)。
在大家異樣的眼光中她委屈地哭了,她媽媽一把把她拽出教室拖到洗手台前要她洗臉,她負氣地用衣服擦臉(這是她家人定義中的「沒家教的舉動」),她媽媽冷不防地甩了她一巴掌。她又哀哀地哭了起來,她媽媽說這一切都是為她好。
從此每次放學出了校門她總是走得特別快,因為害怕被看到和男生說話,回去免不了一頓訓話和質問。
國中時,有次午休同學借了她外套,老師打電話跟她爸媽說後,她哭著說她不想回家,但最終她還是搖搖晃晃地騎著腳踏車回家,她爸媽的車遠遠地尾隨著。一回到家,她媽先是笑著說哎呀我們以為妳不會回家了,沒想到還是乖乖地回來了呢,你失神失神的連我們的車都沒發現。
坐在椅子上的她爸突然暴怒地把鋼杯往她砸來,沒有直接命中,但裡面的水潑了她一身。她發抖著聽著那些重複了好幾年的話,像是爸媽都是為妳好、好好念書考上北一女才是有意義的、妳之後回頭看那些人算什麼,間雜著一些明天就帶妳去把頭髮剃光、會帶人去把對方斷手腳之類的。後來,她媽媽有好長一陣子總是要求和她一起洗澡,她覺得赤裸裸地被「檢查」身體很不舒服。
又或是她用電腦和同學聊天或是看資料時,她媽媽總是定定地坐在她背後看著,甚至有不認識、不清楚的還會直接發問。手機不定期檢查簡訊、通話記錄等等,還申請了通話明細來細細地檢查女兒的交友。這好像到大學才稍微改善吧,雖然大學後她家人還是會看她的通話明細,直到畢業後她才把帳單地址寄到租屋處。
忘了說,她媽總是說要把她養到七十公斤,這樣就不會有男生打她的主意了,而且她的制服裙長度是到小腿的一半,上樓梯會險險踩到那種。她上高中前從沒穿過合身的衣服和鞋子,家人總是讓她穿得寬寬鬆鬆,她的高中制服在她身上也顯得特別大件
唔,還有,她一放學就得馬上回家,半點遲延不得。高中時一定要趕上停在校門口的那班車,如果沒搭上,就要走十分鐘到別的地方搭公車,她爸媽一定會抓狂懷疑她出門和男生鬼混的。她為了趕車,常常最後一堂課下課就抓著書包往外衝,狠狠摔了不少次。
我常常在想,如果她不是生活在一個因為被生為一個女生被要求保持完整、乾淨、原廠貨狀態、潔身自愛的社會,她的童年會不會過得快樂一點。她背在身上的壓力會不會小一點。她父母給的壓迫會不會比較不那麼讓人喘不過氣一點。那些所謂的「家教」會不會比較不病態一點。
– – – –
補充,我覺得這個故事提到的家庭教養情形是非常典型的控制型家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教養型態」,看看不同的教養型態,以及這些教養型態對孩子的人格養成影響有多大。
再補充,看得到我的塗鴉牆的人可能大部分人還不是家長,但我們作為成年的年輕人、有一點經濟能力跟稍微的社會經驗,還是可能作些什麼,我們身邊也是會出現未成年人。
遇到類似遇到這種對待的未成年人,第一時間可能的話請主動讓孩子覺得這些事情、這些痛苦可以找我們討論。也許眼前這個人就是一個被家庭拒絕、又不知道除了家裡之外可以找誰求援的人,這些人未必敢主動讓我們知道它們需要幫助。我們隨意表現出來的態度都可能會接住它們沒有能力主動伸出的手。
– – – –
(2016/07/15 17:49 補充)
謝謝大家的回應與分享,也謝謝好幾位朋友關心後來這位故事主人翁怎麼了、是否過得還好。我再次聯絡故事的當事人,問了這個問題。
「女孩在經濟獨立後一陣子鼓起勇氣和家人攤牌,目前離鄉背井在外一個人努力生活,依然在和原生家庭帶給她的負面影響(像是情緒問題和惡魔等等)對抗,但對家庭依然有憧憬。也因為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更加期許未來自己能當個好媽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成長環境。」
回覆如上。
希望說出這些故事有讓這位朋友好一點,也希望這可以讓更多有類似遭遇的人不再覺得孤單。
(本文經原作者范羽成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首圖來源:Ryan Vaarsi CC licens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