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轉載:若只剩偶像劇,台灣拿甚麼和日韓競爭?

若只剩偶像劇,台灣拿什麼和日韓競爭?發文時間: 2016/10/11  文 / 阿競瀏覽數 / 35,800+
  •  
金鐘獎日前落幕,公視戲劇《一把青》不負眾望成為本屆金鐘獎最大贏家。而導演曹瑞原受訪時所說得一席話,讓筆者印象深刻:「台灣戲劇不該只有偶像劇,太單一了,應該要有更多元的戲劇類型。」
大約從2000年後,韓國無論是在戲劇、綜藝節目或是歌手方面,以「超台趕日」的速度,在幾十年後,目標已達成一半。韓國的娛樂產業在今日確實是超越了台灣的表現,而與日本相比,則是各有所長。那麼這幾年來的台灣戲劇,無論是長壽鄉土劇或是偶像劇,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短視近利、電視相關製作人多半不願投資、作長遠規劃是問題之一。多數偶像劇一集的費用少之又少,和鄰近的日韓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場景粗糙、內容乏善可陳、不求精緻是共同特質,投資不願花大錢、不願為台灣的戲劇節目量身打造適合的戲劇內容。
收視率不如預期後,電視台選擇直接向逐漸壯大的韓國直接購買戲劇版權播出,省時又不費力,收視率也可能比台劇還要好。上層制定行銷策略的製作人和多數台灣社會擁有一樣的弱點,缺乏「遠見」、目光如豆。只看十年間的成果,不願去思考往後的二十、三十甚至是五十年後,我們的國家究竟該如何發展自己的特色與強項,發展異於他國戲劇的特色劇情。同身為亞洲國家,台灣還沉浸在過去《流星花園》所創造的華流風光戲劇史,卻不願正視韓國、日本、甚至是中國的戲劇實力早已不容小覷。
「盲從」則是台劇沒落的另一項重要原因。以「愛情」為主題的戲劇幾乎攻佔所有戲劇頻道,缺乏戀愛、男女主角相戀又刻骨銘心(多數是矯情、浮誇)的故事,似乎就無法掙得一席之地。第一部成功的偶像劇以愛情為主軸,並不代表往後二十年的戲劇主題,都要圍繞著戀愛打轉!一部劇大紅,瞬間所有製作人、導演全都向同一個方向靠攏,多數資金、相關資源全留給速成愛情劇的下場,就是多數台灣現今的戲劇,無論是哪個導演、哪些電視台製播,內容大多大同小異、缺乏亮點。觀眾長期對台劇失去新鮮感,便將焦點投向韓劇、甚至是新崛起的陸劇。
不過近年來,其實部分人士早已察覺此一問題的嚴重性,並著手改善、解決困境。台灣戲劇圈依然存在好看、優質、劇情不光是單調愛情的好劇,只是大部分的觀眾未曾注意到罷了。
台灣公共電視的發展,相較於其他歐美國家,例如美、英、德、法等國確實是慢了好幾十年,然而這並不代表公視並沒有製作內容於水準之上的優質節目。幾年前的《16個夏天》、《麻醉風暴》至今年的《一把青》,都是評審與觀眾叫好又叫座的例子。然而在獲獎之前,又有多少人將手中的遙控器轉至13頻道,看看公視所製作的節目呢?又或者,除了主流戲劇之外,你我有曾經主動關心起那些身處非主流圈內、強調獨立製作導演所製播的戲劇呢?
偶像劇氾濫,曝露出速成劇情空洞的缺陷,觀眾很快就失去新鮮感,讓收視陷入低迷。本屆金鐘獎最佳男主角吳慷仁在他的得獎感言當中,提到「希望台灣長官給我們更多的資源,希望電視台開發更多不一樣類型的戲劇。」
是啊!生活不光是只有愛情,偶像劇也可以不光談戀愛。許多日劇、韓劇甚至是美劇都證明了,除了愛情之外,其他類型的戲劇同樣能受到觀眾喜愛、評審青睞。台灣並非沒有人才,也並不是缺乏能力製作優質戲劇,與其坐看國內人才頻頻對岸被挖角,台灣的戲劇投資者、製作人別再重蹈覆轍、愛炒短線,多給台灣人一點機會吧!別在十年後才反悔,到時台灣的娛樂產業對於鄰近的幾個國家,恐怕也只能望塵莫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