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轉載:學生營養午餐肥了誰

蘋中信:學生營養午餐肥了誰(馬維敏)

 
 
 
 更多專欄文章
長年工作經驗知道某些新聞特別容易引起讀者共鳴,學生營養午餐的新聞就是其中之一。大家都曾當過學生,很多人吃過營養午餐,或是子女目前是學生,就怕他們吃得不飽不好不衛生,看到營養午餐的新聞自然關心。

政客綁樁貪污工具

但問題依舊層出不窮,無論是最近爆發的雲林大成商工女校長竟然A了千萬元學生午餐費用;今年5月間,苗栗一些小學給學童吃的午餐被批評「比監獄吃得還差」;還是花蓮先前傳出的「白菜門事件」,別看似乎都是個別學校的事件,見報篇幅未必很大,社會迴響都十分驚人,而每次發生類似問題,都有人說,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貪也不該貪孩子嘴裡的那口飯,但苦口婆心顯然沒效,懲處也難嚇阻,醜聞一樁接一樁,顯然營養午餐背後定有難以抵擋的肥水。
熟悉內情的深喉嚨透露,台灣某些地方的營養午餐,簡直已經成了政客選舉綁樁兼貪污的工具,慣用手法是編列預算實施學生營養午餐免費政策,藉此討好選民,再把營養午餐交給自己的重要選舉樁腳承包,也就是拿納稅人的錢討好大眾,圖利樁腳,但樁腳(廠商)的回扣則流進了政客私人口袋。形象、選票、鈔票三者兼得,學生的營養午餐未必營養,政客的午餐卻保證肥滋滋。
這套營養午餐的SOP,在許多地方都通用,甚至已成政客經營人脈兼把公款洗進自己口袋的初級課程。因為要做到程序看似合法很容易,參與分贓者眾,而一般民眾對於免費午餐品質也不抱太高期待,標準降到很低,許多問題就在各取所需狀態下矇混過關。但廠商合理利潤被上繳的回扣吃掉大半,想要獲利,就只能偷工減料,品質毫無管控,一旦跌破容忍線,師生吃不飽,或如許多案例顯示,抹布蟑螂老鼠居然成了配菜,師生開始四處投訴,問題才會「ㄅㄧㄚ ㄎㄤ」。但在官商聯手危機管控下,這些都被視為個案與疏失,官府震怒檢討,包商道歉遺憾,輕易就可以打發過去,就算假裝更換承包商,接手的依舊是同一批人,同樣的運作模式。
公款大抵就依循這套SOP流向政客私囊,同時也鞏固了選票,媒體雖偶有師生投訴與深喉嚨爆料,但個案踢爆,終究只有點的打擊效果,沒有檢調司法系統介入揪出源頭,很難撼動那個暗黑結構。 

搞黑心比盜匪可怕

學校營養午餐都往往是許多兒童、少年每天最重要的一餐,弱勢與中低收入家庭孩子尤其依賴這一餐提供基本營養,任何人在這裡動手腳搞黑心,比盜匪更可惡,媒體就算一時沒能攻破那個頑強結構,也要不斷在個案上敲敲打打周旋下去,每爆一個個案,至少可以讓一些學生有幾天合理品質的午餐可吃。藏身幕後的勢力為了阻止事態擴大,總想要打壓爆料者,殺雞儆猴,對媒體則是一手拉攏一手恐嚇。偏偏媒體的職業病就是要挖掘出那些被刻意埋藏的醜聞,拉攏與恐嚇都只會激起更強烈的挖掘力道,政客如果貪婪到連學生嘴裡的那口飯都不放過,我們當然有責任也有興趣看看這種人的心有多黑,還有哪些見不得人的髒底。這場仗非打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