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轉載:多元入學一元化的台大,是對多元智慧教育最大的諷刺

【周一專欄】王盈勛:多元入學一元化的台大,是對多元智慧教育最大的諷刺

天下資料,黃明堂攝影。
日前,包括台大校長楊泮池、前清大校長李家同等多位學者連署,主張將大學入學學測延後到5、6月間舉行,並呼籲推動適性選才,以考試分發為主,甄選入學為輔的入學制度。
多年來,台灣的教育受到「多元智慧」理論影響極大,相信不同專長、不同智能的孩子都應該有機會發揮其所能,因此在大學入學制度上,在這一、二十年間也歷經了諸多變革,一路朝著多元入學的方向邁進。
入學方式雖然多樣化了,多數學子的終極目標卻是數十年不變:進台大。這樣的變與不變的組合的結果,就是讓鋼琴彈得好、籃球打得棒、或是家住得離臺北遠一點,但是高中學業成績相對弱一點的高中生也有機會念台大。
這種理想表面上看起來相當崇高:不同背景、不同出身、不同專長的孩子,都有機會能攀登人生的高峰、念人人稱羨的台灣大學,誰(敢)曰不宜呢?
這當中唯一未被檢視的黑盒子,是做為學習成就超越顛峰象徵的台灣大學。
在入學多元化的這一、二十年間,台灣的高教預算不但沒有多元化,反而是更精英化地往所謂的頂尖大學集中,而台大更是皇冠上的珍珠,拿走公私部門資源最肥美豐厚的那一塊。
而這一、二十年間,也是台灣經濟趨緩、政府財政緊縮、公家或國營單位都得勒緊褲袋的時期,台大要怎麼自我合理化、並說服這個社會,它值得獨拿這麼充裕的國家預算與社會資源?於是台大告訴我們,它要衝刺全球百大排名,而且這種錢不能省,因為它牽涉到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這幾年間,我們看到台大拿出一張張國外媒體或大學所做的大學排名,證明納稅人花的錢是值得的。這排名是進步或後退其實也不太重要,進步時他們說,錢給台大果然是對的,退步時他們講,錢給得還不夠多,好的教授都被香港和新加坡給挖走了。
這些排名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以大學發表的論文數量為主要依歸。要衝這樣的排名,學校自然要回頭來給大學老師壓力,要他們發表更多的論文,否則就要沒了工作。不獨台大,任何想多拿政府預算的學校都走向了這條路。這二十年間的大學發展,不但不是多元化,反而是更走向了單向度的路徑。這樣的論文對於台灣的產業發展究竟有何助益,我在先前的專欄裡已有論及,在此姑且不表,讓我們先回到多元智慧的議題。
這個月台大才傳出,連續六年獲得教學傑出獎的台大園藝與景觀設計系助教教授李國譚,因研究論文未達學院標準而遭不續聘處置。發表園藝論文,跟實際有無園藝設計能力、或是教出有園藝設計能力的學生的距離有多遙遠早不言可喻,更重要的是,為何要讓我們透過入學制度辨識出來的具有多元智慧與才華的高中生,去接受這種一面倒地往學院研究傾斜的「世界排名」頂大教育?這究竟是在鼓勵還是扼殺多元智慧?唸完了台大,他們在大學前具備的多樣才華,究竟是增長了還是萎縮了?
台灣的社會,其實就是一個這麼虛假的社會。我們國家的高教資源,那樣集中地運用在競逐世界論文排名、發展傳統智識領域的學校上,卻還奢望這個國家的人才能有多元而平衡的發展;我們的家長,不管他們的孩子小時候展現了什麼樣的音樂、舞蹈、戲劇、烹飪、工藝或是園藝才華,如果進得去,就是要他們去念台大,不也正是在說明,在多數台灣人心目中,多元智慧也不過就是「兒時限定,高中為止」,是家長炫耀子女多才多藝的閒暇活動,而並非是適才適性的人生選擇?
簡單來說,如果台大繼續忙著生產論文,國家的教育資源繼續有那麼高的比例拿來支持台大搞論文,那麼,對這些頂大學校來說,多元入學方案也的確可以廢止了—讓可以培養出美麗花朵、設計出優雅花園的孩子去學著寫國際期刊論文,這難道不是在扼殺人才嗎?
回歸以考試為主的入學制度聽來非常政治不正確,但獨尊數理、邏輯與語文智能,這不就是我們的大學正在做,而且越演越烈的事嗎?今天台大校長參與了那樣的連署,只想改變入學制度,卻不願意改變台大與社會風氣,讓天賦可以真正自由,台大校長誠實則誠實矣,卻是台灣教育的悲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