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28晚間看到的台灣電視新聞台
友善列印2014-10-01
9月28日晚間是台灣新聞史上荒唐至極的一晚!
與台灣隔海相鄰的香港發生大規模「公民抗命」,抗議民眾遭港警動用催淚彈鎮壓,街頭宛如戰場。遠在美國的CNN、英國的BBC等國際性媒體新聞台無不大段落地即時追蹤報導,然而,台灣的電視觀眾轉遍了手中的電視搖控器,在五十幾頻道眾多24小時新聞台中,卻看不到相關消息,除了民視偶有畫面和跑馬燈,從「1001夜的故事」、「文茜世界周報」、「數字台灣」、「一步一腳印」、「驚報新聞線」等,無一例外全是預錄節目。這一夜,台灣電視新聞台集體失明、失聰!對此,閱聽人在網路上罵翻天。所幸,隔天一早出刊的報紙,除了習慣性漏新聞的《中國時報》之外,平面媒體的報導表現,大體上還算及格。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電視新聞從業人員集體失職的現象?有一種說法是,當天正值週日,大部分記者和編輯都放假去了,當國際新聞中心編譯把訊息送到編輯檯,剛好「大人不在家」,值班的小編或許心想︰反正有情殺、鋒菲戀墊檔,新聞不開天窗就好了,把人都CALL回來,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實際上的確有此可能,但眾多新聞台編輯檯主任不會每個都放假吧?編輯檯上面還有新聞部主任,怎會沒有人及時下達指示?主管就算在放假中,也可以透過電話和通訊軟體指揮。況且,「占中」並非突發事件,而是早就預告了,稍有sense的新聞主管早就該下達「備戰」指令、管制休假,同時將記者群「前進部署」到新聞現場,若連這點新聞sense都沒有,根本不該坐上新聞主管的位子。
這件事其實反映出了台灣新聞界的幾個大問題,例如收視率掛帥、八卦當道、置入性行銷盛行等等。台灣新聞台老闆一向「主觀認定」國際新聞在台灣「沒有市場」,在收視率掛帥下,國際新聞中心的編譯人員編制通常都很小,新聞「產出量」自然也少。不過,就像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究竟是觀眾不愛看國際新聞,所以電視台不做國際新聞?亦或者是電視台不做國際新聞,以致於沒有培養出觀眾收看國際新聞的習慣?以這次「占中」新聞為例,鄉民在臉書上狂貼相關消息的「盛況」,如果電視播出相關報導,收視率應該會相當高才對!
「做真正的新聞,不做觀眾喜歡的新聞」,在學校,新聞學老師應該是這麼教的。但進了職場,老闆或主管的要求卻往往相反。若想做嚴肅的新聞,上面的人可能會告訴你「沒有賣點」、無法搞「置入性行銷」;做具批判性的新聞,老闆會指責你得罪了他的朋友,叫你回家「吃自己」;反倒是搞了個譁眾取寵的「龍捲風」,還比較有機會升官加薪。於是在這種收視率掛帥、八卦當道的生態環境下,新聞從業人員逐漸喪失判斷「何為大新聞」,或者「何者該做成大新聞」的能力,更遑論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反應。
不過,閱聽人也不是只能任人宰割的羔羊,網路上有的是取之不盡的訊息,為什麼還要照單全收電視頻道提供的垃圾?閱聽人可以打電話去電視台抗議,直接表明自己要看什麼新聞,要不就關掉電視,拒絕收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