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轉載:影片//在生命最後時刻,你最流戀人間的什麼? 發人深省的詩意動畫 CODA

【影片】在生命最後時刻,你最留戀人間的什麼?發人深省的詩意動畫「CODA」

Photo Credit: CODA 影片截圖
編按:
如果生命瀕臨盡頭,卻還能獲得一小段時間,你會做什麼?獲得2014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這部來自愛爾蘭都柏林And Maps And Plans動畫工作室,所製作的原創短片「CODA」,以極其詩意的畫面,娓娓道來了一段過程充滿遺憾與發人省思的故事。(影片附中文字幕)
在紙醉金迷的都市裡,一位醉鬼走上街頭,毫無預警的,死亡便降臨在他身上;當眾人圍繞在醉鬼那副毫無靈魂的軀體旁時,醉鬼靈魂已緩緩步行在燈紅酒綠的都市街道上。而姍姍來遲的死神,在發現抓不到醉鬼後,便開始沿著醉鬼行走的路線走,一路行至了市郊公園,與醉鬼一同坐在公園椅子上。
圖片_057
Photo credit:Coda影片截圖
圖片_038
Photo credit:Coda影片截圖
正當死神要帶醉鬼離開人世時,醉鬼懇求死神請祂多給他一點時間。死神答應了,隨後並照著醉鬼的要求,領著他一度回到了萬物初始的空間,一度死神也曾幻化為醉鬼母親,並將醉鬼化身為嬰兒;也因醉鬼要求,祂引領著他遊走在自然萬物、親友的回憶之間。
圖片_049
Photo credit:Coda影片截圖
圖片_060
Photo credit:Coda影片截圖
過程中,死神不斷詢問醉鬼「Now(現在就帶你走?)」;而醉鬼也不斷迴避,回答「More (不,我想知道更多)」,這兩句簡短對白,不慍不火的充斥在飄渺而虛無的黑暗背景中,似是醉鬼對凡間仍有所留戀,不願離去。
隨著片子進入中後段,正當死神以溫柔的聲音對醉鬼表示:「時間到了」,即便醉鬼仍留戀地回答:「為了能將這些記憶永遠記住,想繼續看下去」,但仍阻擋不了死神勾魂動作的進逼。骷髏開始出現,彷彿在提醒死者,「時間要到了」。
圖片_064
Photo credit:Coda影片截圖
圖片_063
Photo credit:Coda影片截圖
最終醉鬼仍抗拒不了要帶走他的死神,影片迎接尾聲之際,只見化身為嬰兒形體的醉鬼,從宇宙間墜落,宛如一顆隕石,似是意味著他的生命將迎向終結,回到了死神手中。
圖片_088
Photo credit:Coda影片截圖
直至離開人世,死神為醉鬼所安排的時空旅行,為他帶來許多新的生命啟示與意義。醉鬼在燈紅酒綠的都會中迷失了自己,但在死神的引領下,他醒悟人生仍值得追求探索,也希望能「更多更多」的活著,去體驗這無限寬廣的世界。
延伸閱讀:
尾聲 CODA(AnimApp 動畫分享)
實習編輯:郭佩凌
核稿編輯:李漢威

轉載: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精華簡文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

28838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作者:周慕姿  寶瓶文化
你的人生,都在滿足別人嗎?試著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再問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讓我願意拿我的人生去滿足別人?」

什麼是「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職場、親子、夫妻、朋友等。
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這些感受就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發酵、造成傷害。
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而順服對方的要求,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被勒索者讓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決定與行為,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最終,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這過程中消耗殆盡,直到其心力一滴不剩為止。
在我開始從事心理諮商實務工作後,時常遇到有情緒困擾的案主前來求助。當我陪案主一起檢視自我的情緒狀況時,時常會發現,案主或許正處在一段權力相當不平等的關係中;可能案主身邊的重要他人,正好是一位情緒勒索者,而對方與案主都不知道。
一旦與案主開始討論,對情況抽絲剝繭,使其慢慢發現自己的情緒困擾與壓力,其實是來自特定的一段關係中時,有些案主會覺得相當意外:
「怎麼會這樣呢?他其實也對我很好/很照顧我/很愛我,難道他不在乎我嗎?為什麼他要勒索我?而為什麼我們都沒有發現?」
對啊,「情緒勒索」,聽起來是如此不舒服的互動關係。「勒索」這種行為,不就應該是「勒索者毫不在乎被勒索者的心情,只一味地要求被勒索者滿足自己欲望」的行為嗎?為什麼會出現在對我們相當重要的關係中?
當你看了「情緒勒索」的定義,檢視自己與重要他人的關係,發現符合以上陳述時,或許你會心生疑竇:難道對方不在乎我嗎?不愛我嗎?他是故意的嗎?就是想讓我痛苦嗎?
實際上,有時身為一個情緒勒索者,他並非有意識地進行「情緒勒索」的行為,而是在面對自己的需求時,他習慣使用這樣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或許沒有發現,這對你而言是不舒服的;甚至,他在面對「需求沒辦法被滿足」的恐懼中,可能就會張牙舞爪,想要捍衛自己的權益,而無任何餘裕去注意到你的感受與需求。
但相對地,之所以能夠開始「情緒勒索循環」,也代表你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者的勒索手段;你願意提供你的資源,以滿足他的需求,藉此安撫你心中的不安、換取內心暫時的平靜。
不要忘記:唯有你接受勒索,這場交易才會成功。

為什麼我們無法擺脫情緒勒索?

看清楚了「情緒勒索的樣貌」,然後呢?有的時候,即使我們看懂了,卻仍然無法擺脫情緒勒索。
「我明知道他在對我情緒勒索,但我沒有辦法拒絕,怎麼會這樣呢?」當有這種感覺時,你可能會很討厭自己的軟弱,甚至陷入什麼都不能做,不能改變的無力感中。
但實際上,即使看懂了「情緒勒索」的樣貌,那仍然可能讓我們暫時無法動彈。
會有這樣的狀況,並非因為你太軟弱,而可能是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可能是你根深柢固的恐懼、焦慮與害怕的情緒太強了。
其二是,太過在乎別人感受的你,被這些焦慮與害怕,引發了你「習慣性的罪惡感」。

什麼叫做「習慣性的罪惡感」?

這種罪惡感,在你面對別人有所要求,而你自己的感覺與情緒跑出來,有點「不想答應」的時候,它就會出現。因為它的出現,又是這麼真實的情緒,會讓你以為「我真的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因為這個罪惡感,你覺得不答應的你根本就是個「自私的傢伙」,於是,你可能就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一般的罪惡感,在我們做錯事時,它的出現,是提醒我們可以彌補,可以讓我們與其他人的感覺變得更好,也是維持這個社會秩序的一個重要情緒。但是,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它讓我們以為我們做錯事了,但實際上我們沒有。
這種罪惡感,只是我們從小到大養成的一種「習慣」。一旦我們沒有符合別人期待,達成別人要求,還有,重視自己感受的時候,它就會跑出來。
也就是,當我們沒有把別人的感受需求放第一位時,對於某些人而言,就很容易跑出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讓自己以為:自己重視自我的感受是錯的。
原本,「罪惡感」就是一種利他的情緒,因為有這個「罪惡感」,使得社會的道德秩序能夠有相當的維持,可以說,這是一種「被教導」而形成的感受。而「習慣性的罪惡感」,是一種被教導、訓練而成的、太過利他的一種情緒。
這種情緒讓我們非常不舒服,而只有當我們總是以他人為主,把自己放到最小時,這種情緒才不會出現。否則,只要我們一想要重視自己需求,甚至覺得自己是對的時候,這種罪惡感就會被立即召喚出來,像是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告訴我們「你這樣不行」:
你應該要滿足別人的需求。
你應該要做到別人的期待。
你不能對不起任何人。
你應該學會自我反省,而不是責怪別人。
你一定不能拒絕別人,要讓大家喜歡你,這樣你才有價值。
類似這樣的教條,慢慢累積訓練出「習慣性的罪惡感」,讓你完全不敢違抗。一旦要違抗這種教條與情緒,就會感覺極大的焦慮,使得最後你仍屈服於別人的期待與需求中。
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人,時常是因為在過程中被引發了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有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的人,當你被情緒勒索時,遇到以下情況,你可能會有這些反應:
‧當對方貶低你時:
你一方面知道對方說的並不合理,但忍不住自我懷疑,覺得「會不會我真的有錯,而我不知道」?
當別人說你「做得不夠、不好」時,這種「沒達到別人期待的感覺」,很容易召喚「習慣性的罪惡感」,讓你忍不住自我懷疑、自我檢討、自責,卻忽略了對方的行為其實更不妥當,甚至根本不尊重你。
‧當對方引發你的罪惡感時:
「我對你那麼好,你居然這樣對我?」
當對方要用一些話語引發你的罪惡感時,其實對於有「習慣性的罪惡感」的人而言,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事實上,你很容易就會因為對方的一些話語而感覺到罪惡感。甚至,如果對方是有意為之,你的感受會更強烈、更難掙脫。
面對這些話語,你可能被你內心的那些「應該」的教條困住,對於自己沒有按照對方的方式去做,會使得你產生很大的焦慮,這焦慮使得你寧願放棄自己的感受與需求,轉而迎合對方的期待。
‧當對方威脅到你的安全感時:
當對方有意、無意地,藉由一些方式威脅你的安全感,或你最重視的事物時,例如:
「如果你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
「你繼續如此,我可能不再給你這麼高的評價。」
***
「習慣性的罪惡感」會使得你面對這樣的威脅時,出現極大的焦慮。
當對方直接威脅你的安全感,「習慣性的罪惡感」警鈴大作,你完全無力抵抗,你只能盡力拯救你的自我價值,所以面對這種如此強大的生存焦慮,你只得按照過去你學會的唯一方式,去拯救自己的安全感,也就是:「就按照對方的期待與要求去做吧!唯有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做,我才能獲得安全感,才能讓自己對自我的感覺好一點,才能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如果上述的狀況,就是我無法擺脫情緒勒索的「內心小劇場」,那麼,我該怎麼做才好?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1114#sthash.1VBtkMip.dpuf

轉載:家人之間的情緒勒索

家人之間的情緒勒索

撰文 / 圓神書活網


2016/06/03
  • 情緒勒索的對象常是家人
情緒勒索的對象常是家人
1
情緒勒索的典型話語,都是透過讓對方恐懼情感破裂、感到愛的匱乏,以及訴諸罪惡感,操控著對方的行為。
談委屈

在公司裡,你總是盡心盡力,任勞任怨,最早來也最晚走,績效卓著。你以為終有一天會受到上司肯定,或者加薪或者升遷,但偏偏好處都被別人占走。你做得最多,得到的卻最少,總是幫別人抬轎。

你覺得很不公平!

你與另一半約好下班後到高檔餐館共進晚餐。無奈下班後卻被主管留下來討論公事,好不容易離開辦公室,卻塞在車水馬龍的路上動彈不得,眼看與另一半約好的時間就快到了,心急如焚。抵達目的地,已遲了將近一小時。你想解釋,只見另一半擺著臭臉,冷冷地別過頭去。你越想解釋,卻得到:「遲到就是遲到,說再多都沒有用」的回應。你不是故意的,也沒有機會說出苦衷,只能被錯怪。
有苦難言的感覺真不好!

在班上,你總是相當熱心,對同學細心又體貼,能敏感地察覺到別人的需要,主動地伸出援手,或者承擔為大家服務的責任。小至跑腿、收錢、買便當,大至統整報告、彙整資料。你來者不拒,也習慣服務,因為助人最樂。久而久之,有些工作似乎就這麼成為你「分內」的事了。沒被感謝就算了,如果一天沒做這些事,反而惹人不愉快,還說你怎麼沒盡到本分。你知道自己就是個爛好人,心裡不舒服也得微笑地說:「沒關係,我來做!」

只能眼淚往肚子裡吞吧!

上述情境我們都不陌生,那些心裡的不舒服,正是委屈。
人為什麼會委屈?通常是因為自己未受到公平的對待、應有的權利受損、覺得被別人虧待、未得到該有的重視,甚至被貶抑、被誤解,卻無從辯解、難以澄清。
全能媽媽委屈度日

在校園中常見到高度監控的家長。


關於作者..

書是活的,他走來溫柔地貼近你,他不在意你在背後談論他,也不在意你劈腿好幾本。
這是一種愛吧。
https://www.booklife.com.tw/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轉載:起底無止盡! 筌聖軟禁移工14年 小學午餐摻 苯甲酸


2017-02-27 17:04
字級:
高雄知名豆乾工廠「筌聖老家」涉長期僱用非法外籍勞工移工,一名印尼移工阿芳竟然被軟禁了14年,事件爆發之後,許多民眾發起「拒買」,有機食品業者「里仁」也緊急宣布暫停合作,然而「筌聖」這次爆發的醜聞似乎還沒結束,有周刊調查,他們提供給小學的午餐食材,竟然曾被驗出含防腐劑!

根據《鏡周刊》調查報導,這次爆發非法軟禁移工的「筌聖老家」,工廠位在岡山,並且是以豆類製品起家,提供高雄市多所國中小學營養午餐食材,雖然筌聖過去在官方臉書常PO出勸人行善的貼文,但其實他們的產品豆鼓過去被驗出含有苯甲酸,也曾被衛生局要求改善,並不像官網宣稱的那麼有良心。

▼筌聖老家臉書都是佛法(圖/東森新聞)


▼筌聖負責人夫妻(圖/東森新聞)


31歲的印尼女子阿芳,14年前從印尼來台灣,想當看護工賺錢,未料一到台灣就被仲介公司賣到筌聖食品當黑工,不僅每天從早上6點工作到9點,沒有加班費,還被業者限制行動長達14年。此外,筌聖還會把非法移工藏在休息室,以規避勞檢,導致相關單位屢因證據不足或無搜索票而查無所獲,業者鄰居也完全不知有藏移工一事。

▼「筌聖老家」食品工廠(圖/Google Map)


阿芳眼見獲救希望渺茫,去年11月存了2000元,偷偷向台灣工人買手機,發送簡訊求助在印尼的丈夫,透過駐印尼代表處報案,高市警外事科會同鼓山分局展開營救,才終於找到了骨瘦如柴的阿芳,她抱著女巡佐淚流滿面,原來阿芳14年前育有一子當時才1歲,結束14年的惡夢,孩子已經15歲卻從未見過。

▼阿芳被藏在休息室(圖/東森新聞)


檢察官依販運人口罪嫌將筌聖負責人及仲介起訴,並建請加重判刑。諷刺的是,筌聖過去的官方臉書粉專常PO出宣揚佛法、勸人向善的文章,負責人也常常捐款行善,沒想到現在卻被爆出非法軟禁外籍移工長達14年,讓外界相當震驚,目前筌聖的官方臉書已經關閉,並在官網發出聲明,「坦承非法僱用外勞,但絕無剝削情事」。

▼「筌聖老家」聲明稿(圖/筌聖老家)



▼筌聖食品人員聲稱是擔心移工不見(圖/東森新聞)


另一方面,有機食品零售業者「里仁」也緊急宣布,暫停與荃聖老家的合作,里仁南區門市的筌聖豆製品全數下架。里仁今天在官網發出2點公告,「1. 關於媒體報導荃聖老家違法聘用外勞一事,里仁將進行了解。2. 目前里仁將暫停與荃聖老家的合作,荃聖老家於里仁南區門市的豆製品自即日起也會全數下架。」

轉載:筌聖軟禁移工14年 綠委:若屬實將成台灣之恥

筌聖軟禁移工14年 綠委:若屬實將成台灣之恥


2017-02-27  18:0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高雄豆干工廠筌聖涉非法雇用、軟禁4名外籍移工,其中1名印尼女外勞,更被囚長達14年。然而業者僅坦承非法雇用有錯,絕無限制行動。對此,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表示,「若真有使人為奴隸的情事,實是當代台灣之恥」。
  • 針對筌聖食品涉非法囚禁外籍移工一事,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呼籲司法勿枉勿縱,儘速調查清楚。(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針對筌聖食品涉非法囚禁外籍移工一事,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呼籲司法勿枉勿縱,儘速調查清楚。(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林俊憲今於臉書粉專撰文建議高市府,可以針對筌聖啟動勞檢與衛生檢查,透過行政作為,加速釐清事實真相。林俊憲也說,台灣刑法有「使人為奴隸罪」,曾以為國內應很難再有觸及這條罪的機會,不料筌聖竟爆出似這等殘忍對待移工的事件。
網友氣憤表示,高市府應好好處理,不惜關閉此類惡工廠,老闆也要判重刑,也有人驚呼,「台灣怎麼盡出些這種老闆?」令人不可置信。
林俊憲臉書粉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