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轉載:線上建立遺囑 把骨灰變成一棵植物,這5家新創公司幫你優雅告別人世

線上建立遺囑、把骨灰變成一棵植物,這5家新創公司幫你優雅告別人世

 2017年02月04日 09:30 風傳媒
生老病死為人生必經階段,但是,創新的浪潮,很多時候都沒有觸及最後一個階段。難道是因為我們都避免談論死亡,因此,這裡並沒有任何值得投資的商機?本文將帶你看看,這五家新創企業,如何改變我們對死亡的看法。
在全世界都強調創新的時候,殯葬業卻一直維持傳統的經營方法。但隨著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需要服務的人口增加,殯葬產業也開始得到新創公司的注意。根據內政部的數據,殯葬業在台灣每年產值約有600億元。而在美國,這個數字更高達180億美元。
而且,隨著數位原生世代的成長,新創業者瞄準他們這一代人習慣由網路取得資訊,決定為這個目前還大致維持不變的產業,加入新的創意。

1. 寫好遺囑,其實不用花大錢

在面對死亡時,人們最在意的往往是留在這個世界的親友。因此,為了能夠繼續保障他們的生活,人們選擇立下遺囑,將生前的財物留給需要的人。
但是,立遺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若不想花錢找律師協助,那就要懂得一堆相關法令,才不會導致遺囑不合法。更麻煩的是,如果要修改遺囑,就要大費周章的將之前整個流程再走一次。
美國線上遺產規劃公司 Willing,決定要簡化遺囑處理。因此,它們提供線上服務,讓用戶能夠直接在網路上建立遺囑。除了遺囑之外,Willing 也提供用戶在線上填寫授權書(授權他人執行遺囑)、醫護事前指示(在當事人病危或昏迷情況下,該如何處理的指示)等不同的法律文件,讓用戶能夠一站式處理所有的文件。更重要的是,在用戶改變主意或有新想法時,他們立即可以上網修改這些文件。
根據 Willing 的用戶表示,他在和 Willing 合作的團購網只花了 30 美元就購買了一份遺囑。而比對他父母聘請專業律師辦理的遺囑,兩者並沒有差別。更重要的是,他不但不需要花費昂貴的律師費,也可以選擇在有空的時候,上網處理自己的遺囑。
平價、方便與專業,正是 Willing 吸引用戶的主要原因。Willing 主打,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用戶只要花10分鐘,通過點擊、列印、簽名(Click, Print, Sign)三個簡單的步驟,就可以完成自己的遺囑。而比起花 150 美元聘請律師打造一份簡單遺囑(全部財產都遺留給一位繼承人),Willing 完全免費的基本遺囑,以及多加 49美金就能為未成年的兒女指定監護人,真的經濟實惠多了。
2015年1月,Willing 在佛裡達州推出了免費試用,結果在使用期間讓用戶建立了500份的遺囑。2016年 Willing 得到了 Y Combinator(YC,著名的新創孵化器)的資助,成功的將服務擴展到全美。
Willing 目前總共籌得了700萬美元的資金。它的創辦人 Eliam Medina 透露,Willing 每個月大約會新增 2500 份的遺囑。
在台灣,法定承認的遺囑只有五種形式,分別為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和口頭遺囑。而且,在立下遺囑時,多半需要有見證人在場,遺囑才算合法。因此,目前在台灣還沒有類似 Willing 這樣的服務。

2. 瞭解自己想要的,積極為無可避免的一刻準備

相比起協助用戶建立有法律效應遺囑的 Willing,新創公司 Cake 著重在協助用戶思考自己在臨終前後想要什麼樣的安排。
透過一系列的問題,Cake 讓它的用戶思考要不要放棄急救、葬禮要如何安排、Facebook帳號要如何處理以及身故後寵物要麻煩誰照顧等。在得到用戶的答案後,Cake 會將這些資訊儲存在雲端,而用戶可以選擇和特定親友分享這些決定。
(圖/Cake)
(圖/Cake
雖然 Cake 目前提供免費的服務,但是,Suelin 希望之後能夠為用戶提供收費的顧問服務,協助用戶更瞭解他們臨終的安排。Cake 源自於 2015 年的 MIT Hacking Medicine Conference (麻省理工學院為了打造新世代醫療方案的研討會)。創辦人 Suelin Chen 認為,每個人都有逝世的一天。因此,這個服務是為了讓大家都能夠更積極的為那無可避免的一刻做好準備。而會將這個服務命名為 Cake,是因為 Suelin 期望這是個容易使用的服務(Easy as Cake),以及希望透過這個服務,用戶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進而慶祝自己活著的時光(Celebrate with Cake)。
雖然 Cake 目前提供免費的服務,但是,Suelin 希望之後能夠為用戶提供收費的顧問服務,協助用戶更瞭解他們臨終的安排。

3. 提供全面的服務,牽著家屬的手逐步走過悲傷時刻

當死亡發生時,留在世上的家屬不單要面對無窮的哀傷,他們還要處理很多不得不面對的事。
Grace 看到家屬的需要,因此,提供了全面性的服務,協助家屬們渡過這個難熬的時期。根據創辦人 Alex Kruger,Grace 很多的客戶都是第一次經歷親屬的離去。而由於人們一般都不會為死亡做準備,在面對摯愛離去時,他們往往不知該如何處理。
(圖/Wikimedia)
(圖/Wikimedia
Grace 會為家屬提供一份清單,讓他們明確瞭解在親人逝世前後需要按部就班完成的事項。同時,也會為家屬準備各種法律文件,讓家屬可以填寫。由於 Grace 的員工都是有執照的殯葬從業員,因此,他們甚至可以協助規劃喪禮和填寫相關的法律文件。
但是,Grace 的服務還衍生到喪禮之後。例如,Grace 可以為家屬介紹財務規劃師,協助處理已故者生前的債務。或處理已故者網路上的帳號,例如關閉社區網站和電郵的帳號,或是將Facebook帳號轉換成紀念帳號,以悼念及緬懷已故者。
考量到客戶失去親人的哀傷,Grace 選擇使用傳統的電話來和客戶溝通。因為,Kruger 相信,唯有通過對話,他們才能夠有效的協助客戶們走出哀傷
Grace 目前籌集了20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而它的業務目前按月成長20%。

4. 讓殯葬價錢透明化,協助客戶做更好的選擇

由於死亡一直是人們的禁忌,因此,在辦理喪事時,極少有人會討價還價。這也導致了殯葬業的的費用能夠維持的不透明。在美國,就算是在同一個城市內進行火化,所需的花費會從 550 到 10,000 美金不等。
2008 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很多人由於收入減少,開始在意花費在喪事上的費用。Parting 創辦人 Tyler Yamasaki 看到了這個商機,於是,決定提供線上殯葬比價服務。Yamasaki 指出,全美國大約有 40% 的殯葬業者不願意在網路上公開它們的收費標準。而其中更有 25% 甚至不願意在電郵或電話中公開這些資訊
因此,為了取得準確的資訊,Parting 唯有派出員工喬裝成需要殯葬服務的客戶,然後拜訪每一家殯葬業者,紀錄他們提供的服務以及收取的費用。
(圖/Parting)
(圖/Parting
然後 Parting 將那些整理好的資訊放到它們平台上,讓需要的人們可以根據郵遞區號查詢與比對,找尋他們覺得合理的服務。當殯葬業者看到 Parting 能夠帶來更多的客戶,它們開始瞭解 Parting 並非競爭對手,而是一個宣傳的管道。因此,有些業者開始主動的將自己的資訊提供給 Parting。目前,Parting 平台上大約收集了 15,000 家殯葬業者的資訊。
Parting 每個月都能夠吸引大約 30,000 客戶,而它平台的流量按月增加 27%。殯葬業者可以免費的在平台上刊登自家的資訊,或者,可以選擇付費以提高能見度。如果有客戶透過 Parting 安排殯葬服務,那 Parting 將會向業者收取殯葬費用中 12% 到 15% 當成仲介費。

5. 改變人們對死亡的看法,讓逝去的人以植物重生

上述的幾家新創公司提供的是葬禮前中後的服務,但是,Bios Urn 要為家屬提供一個另類的方法紀念逝去的親人。
Bios Urn 是一家位於巴塞隆納的新創公司。公司創辦人 Gerard Moline 與 Roger Moline 兩兄弟相信,「死亡是用來形容未知的稱呼」。因此,他們決定改變人們對死亡的看法,將「生命的結束」,變成「生命的回歸」
Bios Urn 提供一個兩層的骨灰罈,上層藏有一顆種子,下層則儲存往生者的骨灰。這個兩層的設計,確保種子在發芽期間不會與酸性的骨灰接觸,可以順利的成長。 骨灰罈採用百分百可生物分解的原料;椰殼與纖維素,在骨灰罈分解後,骨灰會成為植物的養分,只要在適合環境種植,遺體將會變成大自然一部分,滋養著植物的成長。
(圖/Kickstarter)
(圖/Kickstarter
考量到城市人有限的空間、土地資源與時間,Bios Urn 也提供了一個名為 Bios Incube 的容器。如果家屬選擇要將骨灰罈中的植物留在身邊,他們就可以將骨灰罈放入 Bios Incube 中。搭配預設的偵測器,Bios Incube 將偵測土壤濕度、電導率、溫度以及監控周邊環境,確保植物可以得到最佳的生長條件。
Bios Urn 不但提供家屬一個更經濟、環保的方式安置親人的遺體,同時,也讓逝去的親人能夠變成植物,長期陪伴在家屬的身邊。
美國國父之一的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曾經說過,「在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是確定的,除了死亡和繳稅」。死亡雖然一直是個禁忌的話題,但也是人生必須要面對的過程。上述幾家公司將創新帶入了一向令人畏懼的死亡,讓我們正視這個問題,也讓告別,不再是個禁忌
作者:戴羽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創新拿鐵(原標題:上網辦理臨終規劃!這5家新創公司協助我們優雅告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