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就是有那種就算想破頭,也無計可施的事,好比「自己為何罹癌」便是一例。
好比引發肺癌的間皮瘤,究竟是什麼樣的生理機制導致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並不斷增生,迄今還是無法全盤釋疑。有些人會因為罹癌,而對自己的過往懷有罪惡感,不斷問醫師自己「為什麼(Why)」會罹癌。
「是因為我的飲食習慣有問題嗎?」
「是因為我的生活作息不規律嗎?」
「是因為我的精神狀況影響身體健康嗎?」
諸如此類。癌症是一種讓我們思考「為什麼(Why)」的疾病,問題是,無論你問再多遍「Why」,也得不到明確答案。
我們能做的不是問「Why」,而是思考「該怎麼辦(How)」。
明治時期的軍人東鄉平八郎,晚年深受喉癌所苦,呼吸、喝水、吃東西時,尤其痛苦。難以忍受的他詢問醫師有無舒緩疼痛的辦法,結果得到這樣的答案:
「這種病就是會痛。」
不可思議的是,東鄉從此再也不「喊痛」。當然,他的喉癌不可能痊癒,所以問題還是沒解決,但至少因為醫師的一句話,消除了眼前的問題。
問題不一定非要解決,消除就行了。
作者|樋野興夫
1954年出生於日本島根縣,醫學博士,任教於順天堂大學醫學院,教授病理.腫瘤學,並擔任一般社團法人癌症哲學門診理事長。曾任職美國愛因斯坦醫科大學肝臟研究中心、美國福克斯蔡司癌症研究中心,以及癌症研究會.癌症研究所實驗病理部,擔任部長一職。
2008年創立「癌症哲學門診」,透過預約制諮商、免費個人諮商等方式,給予癌症病人與家屬心靈上的支援,致力拉近醫療現場與病人之間的「隔閡」。並以多年來致力於研究肝癌、腎臟癌的成就,榮獲日本癌症學會獎勵獎、高松宮妃癌症研究基金學術獎等。個人著作有《抱持正面覺悟而活》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如何出版社《就算明天將說再見,也要給今天的花澆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