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轉載:21名教育部退休高官,下台後竟轉任私校當門神?

21名教育部退休高官,下台後竟轉任私校當「門神」?

Photo Credit: 中岑 范姜 @Flickr CC BY SA 2.0
你為什麼需要這則新聞
退休高官到私校後也被稱為「門神」,因為基於過去在政府體系累積的人脈資源、聲望,有助於私校應付評鑑,獲得獎補助款。
新聞整理:李牧宜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指控,近20年來,有21位教育部官員在退休、下台後轉到私校擔任董事、校長、副校長等職,除了領取雙薪,更成為私校「門神」,幫助自己學校獲得獎補助款。
中時報導,高教工會表示,至少有3位教育部長、10位次長、4位主秘及4位司長退休後轉到私校任職。例如黃榮村、楊朝祥、吳清基等3人,卸下教育部長職務後,分別(曾)擔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佛光大學校長及台灣首府大學董事。
高教工會秘書長、世新大學副教授陳政亮表示,從教育部退休到私校任職的人,一手領取高替代率的月退俸,另一手又再度領取私校高額的薪資,不但是標準的「雙薪肥貓」,也同時排擠了年輕人進入私校任職的機會。
陳政亮也指出,這些退休高官到私校後也被稱為「門神」,因為基於過去在政府體系所累積和建立的人脈資源與聲望,有助於私校應付評鑑,獲得獎補助款。
自由報導《公務員服務法第十四條》,又稱「旋轉門條款」,規定公務員3年內不得轉任與職務相關的「營利事業」,以免牟取不當利益。但私立學校是「財團法人」,不受「營利事業」的規範,因此教育部卸任官員轉任私校,並沒有違反規定。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副教授周平痛批,曾有某校長「打一通電話」就讓教學卓越獎補助計畫過關,且高官退休到私校會產生人才排擠效益,帶來官僚制度的陋習。
周平更指出,這些高官為了迎合教育部拿補助金,增列了許多荒謬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例如學生每月要借書達35本,連國際學生人數等,都列為教師的KPI,曾有教師被逼著帶整班學生到圖書館借書再還書,硬湊人數,以免教師評鑑不通過,讓教育淪為形式主義。
▼ 高教工會於18日召開記者會,痛批私校經營者的自私
私校校長:人才是流動的
聯合報導,前教育部政務次長、現任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表示,他退休時已將退休金全捐給慈善機構,作為清寒學生的獎學金。
林聰明說,他最初是大學校長,後來借調到教育部任職至屆齡退休,才又回到學校。且人才是流動的,只有能力好不好的問題,沒有誰卡得了誰,「況且不管是教育部、私立學校,都不會聘用沒能力的人」。他更表示,那些私校教師認為自己「被卡」,可以流動到國立大學任教。
至於退休高官是否有利於拿補助款?前任教育部部長、現任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大笑:「我也有一次沒拿到教學卓越計畫獎金,才沒那麼神通廣大!」他認為高教工會「不懂」教育部的流程,才一廂情願的指控,對教育部也不公平。
教育部長吳思華:承諾檢討、訂教育部的旋轉門條款
聯合報導,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教育部退休或卸任官員轉任私校、領雙薪,不是教育部「獨有」,而是全國軍公教一體適用,若要修法主管機關是銓敘部,必須以國家整體考量。
對此,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支持銓敘部修法。他也說自己未來卸任後不會去私校,且會回政大任教,因為教書是他一輩子的最愛,更是一生的職志。
吳思華指出,公務人員任免已有相關規定,訂教育部旋轉門條款這件事情可以做,也支持修法,教育部的責任是讓審查制度更嚴謹,達到客觀、公正,另外人事總處、銓敘部也有工作小組,針對公務員退休後第二份工作、退輔制度進行檢討。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