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轉載:在英國18歲就準備進入專業,在台灣30歲還找不到職涯方向,原因是.....? P1

在英國18歲就準備進入專業,在台灣30歲還找不到職涯方向,原因是...?

圖片來源:CollegeDegrees360@ Flickr , CC BY 2.0
「大一應該不分系,讓學生充分了解各領域再做選擇。」談到我從美國教育看到的優點,我有這樣的感觸。
「不,大一就該認真分科系,之後就認真進行專業領域教育。」留學英國的朋友慧琳,毫不留情地否定我的話。看來,一場辯論無可避免。
慧琳告訴我她對英國教育的觀察,「英國學生不用在大學階段浪費寶貴的時間在茫然和游移上,不再花時間在修通識、基本共同科目,他們全力衝刺專業,不但三年大學畢業十分常見,而且都具備該學門深入的研究能力。在21歲就做好充分的準備,開展專業生涯。」
和英國相對比,慧琳認為台灣許多人一拖再拖,專業方向一改再改,到30歲還沒有定向,真是太晚太浪費時間(聽起來是在罵我呢)––畢竟人類體能的黃金時間有限,到35歲開始就必然在走下坡,當然愈早完成專業教育愈好。
「但是,要18歲的孩子找到志向根本不可能,一定要給他多點時間探索和了解才可能做比較周全的選擇啊」,我爭辯。
「探索和了解很重要,但這件事根本不用留到大學來做,在中學課程就該完成。」於是慧琳拉著我研究了英國中學內容、升學考試,我真的驚訝到嘴巴合不起來。
英國升學考試項目極多,依升學方向自由選取

之前我總以為台灣很重視考試,在考試上投注很多資源與力量,理解了英國的升學考試實況後,才發現台灣的考試還是太粗糙了。
英國用以申請大學的考試也有好幾套 (台灣有指考和學測兩套),但精神與概況相通。就舉 edexcel 的 A-level 考試為例,它有43個考科,大學科系可以要求學生提供非常相關的考科成績作為申請依據。
升學考科和科系有多相關呢?可選擇的考科包括了:商學概論、應用藝術與設計、經濟、工程、食物科技、全球發展、媒體、休閒研究、商品設計、表演藝術…。
商管科系要學生提供商學概論的成績,經濟系有學生的經濟成績可以參考,要申請傳媒科系的學生可以在媒體這一門科目好好表現,想要就讀工程類科系的學生可以從這個考科來估計自己是否適合。
無論是對學生還是科系教授來說,升學考試提供了相當好的工具,評估學生是否合適、是否準備好進入某個專業領域。
台灣考科種類選擇少,指標作用極為粗糙

反觀台灣,以指考為例,只有國文、英文、自然組/社會組數學、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每個人考的科目完全相同,而且太多大學科系,學科特質和這些考科差異極大。
這樣造成什麼結果?學生要用自己的自然與數學成績,來猜測自己是否適合工程類科目,商管教授要用數學、英文、加點社會科的成績來猜測哪些學生可以讀商管。說實話,如果這樣看得準,根本就是半仙了。

當然不是說這絕對不行,就像要找結婚對象的時候,用對方的三圍和月收入來做衡量的標準––不能說全錯,但至少相對而言非常粗糙。

轉載:在英國18歲就準備進入專業,在台灣30歲還找不到職涯方向,原因是.....? P2

在英國18歲就準備進入專業,在台灣30歲還找不到職涯方向,原因是...?

一魚三吃的修課選擇模式:專業打底+志趣探索+能力測試

台灣常常詬病我們是「考試指導教學」,其實英國也完全是如此,只不過指導得十分合理。
在英國的中學階段,大部分的課程都是自由選課;學生選課的依據,就是他未來有興趣的專業方向,以及他想就讀的科系所要求的考科。
因為大學的專業領域高度反映於升學考科,而升學考科也要高度反映在中學授課。英國中學根本是小型大學,學校可能開設的課程讓我們看了會很驚訝––包括會計學、銀行學、經濟學、電子學、資訊科技(ICT)、傳播媒體––這些學科名稱都像大學專業科系大二的基礎課程了。
慧琳告訴我––當然在現實上,英國的中學也有些分類(有的重學術,有些重技能,有的重藝術或設計),而且一間學校不可能把所有課程都開的出來。若學生要學的領域,要準備的考科,學校無法找到老師開課程,學生也可以自己修習,偶爾請學校老師指導。
英國中學階段,學生選課的範圍是比台灣大得多,自由度也大得多。教學配合學生預備未來,而非限制學生配合學校教學的便利。在學生準備升學考試的同時,他們就在為大學專業打底,同時測試自己是否合適––這一切當然讓他們比較清楚該選擇什麼方向。
相較之下,台灣的中學生,能接觸到的學科非常少。自然領域三科:生物、物理、化學從小學到大。要依此判斷自己該讀電機工程、機械工程、醫學系、或是化學系,當然被「資訊不足」所嚴重困擾。
升學考試與授課內容嚇人––深刻,而且貼近現實

那些在台灣中學無法想像的各種科目,英國在中學階段要如何教、如何學、如何考?這可能很難一概而論。我們就拿一分 AQA A-level「企業研究」科目考題來當做例子吧,這一分考題也嚇到我了––它真的是研究,主題是「英國製造業」。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2015年3月27日,我下載到了今年 6 月17日的考題。報名「企業研究」這個考科的學生會收到一分材料(在網路上無法下載),學生要分析研究、蒐集資訊,可以向教師請求指導。
到了考試當天,學生要在考場寫這些題目:
1. 科技改變對於英國製造業造成什麼衝擊?
2. 全球化風潮對於英國製造業造成什麼衝擊?
3. 政策調整對於英國製造業造成什麼衝擊?
4. 英國製造業選擇設廠地點,有哪些考量因素?
5. 英國製造業面對的機會和威脅有哪些?
在題目下方的說明文字中,還建議學生研究幾個具體的產業, 比較不同業種在面對環境變遷上的異同。
這是英國18歲學生要研究和撰寫的題目!看得我背脊發麻。
所以,那些要進商學院的學生,要考「企業研究」的學生,在高中就要研究產業,就要分析全球變動局勢,就要思考政府、科技、全球化這些因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在這種狀況下,能在「企業研究」科目得高分的學生,他還可能「不知道商學院在讀什麼」,還可能「讀了商學院才知道自己不適合」嗎?
高中基礎博通,大學立刻分系,遺害所有人

概略來說,美國中學到大學的分流邏輯是:中學只做基礎博通教育,那麼就採取大一大二不分系為主,讓學生有一段時間自由探索與嘗試––這合理。
英國中學到大學的分流邏輯是:探索與嘗試的時間放在高中,而且中學就開設大量專業課程供選修,讓學生準備好以分科系的狀態進入大學,進大學後直接專業教育––這也合理。
而台灣呢?台灣中學只做基礎博通教育,而且沒有選課的機會與自由,但卻要求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就做好科系選擇,這合理嗎?
想必聰明的讀者,心裡都有數了。

作者簡介

謝宇程,在學期間,從理組轉到商管,再從商管切換政策研究,希望了解大局,為社會有所貢獻。
在政策領域工作四年後,了解到時局變遷,隱身於大組織中奉公辦事,可能無法達成對自我的期許,無法做最有價值的事,於是決定離開機構,以自己的大腦為老闆,以社會全局為長官,獨立進行研究和著述工作。
數年來,最關心的課題是教育趨勢,尤其是教育與個人生涯實踐的關係、教育與產業實況的關係。核心研究題旨是:如何透過教育,創造健全而充滿活力的個人,進而創造不斷進步、富裕茁壯的產業、社會、國家。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轉載:千穿萬穿 柯市府果然馬屁不穿

風評:千穿萬穿 柯市府果然馬屁不穿
 2015年03月30日 13:00
市府領航營發生講義中出現柯文哲「語錄」的馬屁事件,引發外界熱議。(吳逸驊攝)
市府領航營發生講義中出現柯文哲「語錄」的馬屁事件,引發外界熱議。(吳逸驊攝)
柯文哲的台北市政府舉辦首長領航營,講義中出現40條的「柯語錄」,引發外界的批評與議論─顯然,不論藍綠、專業政客還是素人,咱們的官僚單位,永遠少不了馬屁精。
翻開「語錄」(講義上確實用此名詞)、仔細閱讀,這是讓人有點哭笑不得;官僚「恭摘」的語錄,從「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公務員是要為人民服務」、「落實責任政治」、「專業問題,專業解決」、「八年內超越新加坡」等這種還有點像給公務員辦事指引的語錄,到「時代不一樣了」、「人生都是意外」、「是非對錯」、「居安思危」、「說話算話」「能省則省」「心存善念,盡力而為」等較類似給大家人生指引的「上人語錄」,再到「奇怪耶!聽起來怪怪的!」「yes or no」等不知所指的話,都列入語錄中。
馬屁精永遠都可以合理化他的馬屁行為。製作語錄的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說,只是把市長的核心價值、堅持的一些想法,轉達給部屬;「只是一個參考,不用盲從」。但把長官的話摘成語錄發送,這個行為其實就是接近「明示」的暗示,要大家體會、遵照;這讓人想到官場上有個笑話,部屬永遠要遵照2原則辦事,第1,長官永遠是對的;第2,長官如果不對時,請參照第1點。
俗話「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說的是基本人性,研究馬屁與奉承歷史的學者發現,拍馬屁、奉承的「核心價值」不是講的內容,而是讓被奉承者知道他在對方心中「值得被拍馬屁」─或許這也是衛生局最重要的目的。因為搞個「語錄」,挨批是難避免,如果事前無此知覺,是缺乏敏感度;「語錄」內容有些選得不得體、甚至不三不四(例如那個「奇怪耶」),簡直是在「拍馬腳」─即使真要拍馬屁,衛生局的功力顯然仍有所不止。
但語錄的真正重點是顯示柯P在官員心中,是值得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去拍馬屁、去奉承。這是傳統官僚體系最坑人的一點,如果柯文哲對外界的批評淡然處置、甚至接受,柯文哲要為市府帶來「務實不務虛」的新治理文化大概就完了,未來市府即使不至於搞到「諂詞滿天,馬屁如潮」,但卻確實為市府開了「另一道門」─拍馬屁、奉承確實比作好事容易多了。
對「語錄」一事,柯文哲受訪時表示「我不曉得,還沒看到」;如果柯文哲連司儀講「恭請」2字都有意見,認為「太封建」,當然不會是其授意。但只要柯文哲對這種明顯拍馬的行為稍露詞色,不斷然拒絕、遏止,甚至警告懲處那些馬屁精,將來就可能逐漸被傳統官僚文化同化而「淪陷」。千雨月八工

轉載:曾自誇大巨蛋政績 馬市政回憶錄狠打自己臉

曾自誇大巨蛋政績 馬市政回憶錄狠打自己臉

馬英九在書中吹捧大巨蛋政績,如今卻說「對詳細內容不了解」。(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2015-03-30  10:26
〔本報訊〕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平面媒體專訪透露,當初美河市、大巨蛋簽約是副市長決行,他對詳細內容完全不了解。有網友找出馬英九口述的「市政回憶錄」,其中馬曾說:「大巨蛋終於在我任內敲定蛋址,並取得土地所有權」,還詳細介紹大巨蛋功能,自誇大巨蛋的政績,對照現在「完全不了解」的說法,等於狠狠打了自己一巴掌。
  • 有網友找出馬英九口述的《市政回憶錄》,其中馬曾說:「大巨蛋終於在我任內敲定蛋址,並取得土地所有權」,自誇大巨蛋的政績。(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有網友找出馬英九口述的《市政回憶錄》,其中馬曾說:「大巨蛋終於在我任內敲定蛋址,並取得土地所有權」,自誇大巨蛋的政績。(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這本書在2008年出版,是由總統府前副秘書長羅智強依照馬英九口述所整理記錄的台北市政回憶錄-《沉默的魄力》,談運動政績時馬提到大巨蛋,甚至驕傲指出︰「我們再也不用望著日本大巨蛋興嘆。」
書中引述馬英九的說法,他說:「有一個延宕15年,遲遲不能決定的國際級文化體育園區大型室內體育館-『大巨蛋』終於在我任內敲定蛋址,並取得土地所有權,正式進入『孵蛋期』」。
書中他指出,「蓋大巨蛋要很多預算,市府無力負擔,當時負責財務的李秘書長(李述德)向我進行多次財務規劃分析跟報告,最後決定大巨蛋採BOT辦理」,除了透露李述德向他報告財務規劃,馬英九還介紹大巨蛋的內部功能,「裡面包含百貨、影城、旅館,使大巨蛋成為多功能的體育園區。」
書中馬英九詳細描述大巨蛋,對照他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所說的「對詳細內容不了解」有明顯出入,讓網友痛批「根本睜眼說瞎話」、「有功勞都是馬英九的,有錯都是別人的」!

轉載:德翼機長起飛前一席話,感動了全機乘客

德翼機長起飛前一席話,感動了全機乘客

2015年03月28日
列印字級:RSS
 
  • 分享到Facebook
  • 分享到Plurk
  • 分享到 Twitter
德國廉航「德國之翼」一架載有150人的客機24日在法國阿卑斯山區墜毀。日前該公司一名機長在起飛前親自到客艙向乘客講了一段話,感動了全機乘客。(圖片來源:Mark Harkin/Flickr)德國廉航「德國之翼」一架載有150人的客機24日在法國阿卑斯山區墜毀。日前該公司一名機長在起飛前親自到客艙向乘客講了一段話,感動了全機乘客。(圖片來源:Mark Harkin/Flickr)

【大紀元訊】德國廉航「德國之翼」一架載有150人的客機24日在法國阿卑斯山區墜毀。這起空難悲劇發生不僅影響乘客對航機信任,而且也給「德國之翼」全體員工帶來莫大陰影。在人們都需要安撫悲傷的時刻,日前該公司一名機長在起飛前親自到客艙向乘客講了一段話,感動了全機乘客,也讓看到這條新聞的眾多網友而落淚。

據報,「德國之翼」航空公司的4U 9525航班在24日失事後,該公司一些機師和空服人員對空難感到震驚和悲痛,因而在次日選擇暫時不飛行,因為「遇難的機師和空服人員是他們的朋友和同事」。

據英國《鏡報》報導,一名為布麗塔(Britta Englisch)的網友日前在臉書上分享一段自己的親身經驗。她曾在墜機事件後25日早上8點40分乘坐一班從漢堡飛往科倫的德翼班機。

布麗塔說,該班機機長除了在登機時親自跟每一個乘客打招呼外,更在飛機起飛前,跟乘客說了一段心裡話。她說,機長沒有在駕駛艙開廣播說話,而是直接走到客艙跟大家說話。

機長說,「德國之翼」全體人員幾乎都因為墜機事件受到打擊,但每一個機組人員都願意再次上機為大家服務,「我有家人,所有的機組人員也都有家人,我會安全地在傍晚將你們送達目的地。」

布麗塔表示,機長的談話很簡單,但大家聽完後,都覺得很安心。當時飛機上乘客都被感動了,整架飛機響起如雷掌聲,「這段談話令我百感交集,我要好好感謝機長擁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

而這段在臉書上的貼文也隨即被上萬名網友轉載。在媒體報導這事後,也引發眾多網友新聞回應。

「這原本是一家零事故記錄的廉航公司(德國之翼),希望能秉持服務業的最高責任精神, 繼續為民服務。」「好感動!」「我也哭了!」

轉載:不知情 的馬英九任內 放行日勝生4爭議聯開案

「不知情」的馬英九任內 放行日勝生4爭議聯開案
 2015年03月30日 06:10
總統馬英九表示不了解美河市案詳情,但柯市府清查發現,有4件爭議聯開案是在馬市府時期敲定由日勝生開發。(資料照,林韶安攝)
總統馬英九表示不了解美河市案詳情,但柯市府清查發現,有4件爭議聯開案是在馬市府時期敲定由日勝生開發。(資料照,林韶安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清查前市府爭議案件,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宣稱,美河市案由副市長決行,不了解詳情,但實際上,柯市府日前清查日勝生取得的7件北市府捷運站開發案,其中有4件高度爭議案是在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確定由日勝生開發,包括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9案、文湖線木柵站交13案、新店機廠美河市案和南港機廠案等,馬市府割地賠款式的與財團開發方式明顯損害市民權益,當時的市府大家長馬英九也難辭其咎。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3月19日召開日勝生專案報告會議,會中全面清查日勝生與台北市府合作的捷運站開發案,赫然發現其中高度爭議案件均是在馬市府時敲定,使得原本實收資本額只有18億的「日勝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以拿下北市府規格最大的三大捷運開發案,瞬間從小蝦米變成大鯨魚。
4爭議案中,新店機廠美河市案在2001年12月簽約、2006年取得建照;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9案在2004年12月簽約、2005年12月取得建照;文湖線木柵站交13案在2005年7月簽約,南港機廠案則是日勝生在2005年11月取得第一順位申請資格,開發案均在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決定由日勝生集團開發。
契約放水 投資權轉讓鑽漏洞
實際上,柯文哲上任後於今年1月初就已指示北市府政風處重新清查日勝生歷年參與捷運局土地開發案相關案件,總計7案,政風處調查發現,因市府的投資契約中並未明訂允許投資團隊變更及變更須符合的相關條件和程序,前市府官員大開方便之門,讓日勝生取得鑽漏洞的巧門,日勝生及其子公司屢屢透過變更增加聯營人或合作人等方式,取得實質投資權,如木柵站和永春站的取得開發權,形式上雖只是合作團隊成員變更,但實質上卻是涉及投資權轉讓轉售,使原投資團隊成員可以免於被市府沒收履約保證金就可退出投資,更有機會藉投資權轉售而獲利,而原本無法參與投資的廠商也可透過此一方向間接取得投資權。
前市府團隊不只在投資契約中以未明載變更投資團隊成員規定的方式,大開方便之門,也在日勝生的投資開發案中,疑有未確實依徵選須知規定檢附相關資格證明文件,但市府官員卻放行情事,除了新店機廠案,其他6個開發案均有此一爭議。其中在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的交9案中,依招標文件規定,「單一公司投標者或企業聯盟投標者之任一成員於最近10年內須有以投資或開發大型不動產或類似設定地上權案例之相關經驗等」,但當時日勝生資格預審時所提出的資格證明文件是以「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新店線新店機廠用地聯合開發投資契約書」,為證明文件 ,但當時新店機廠案根本尚未開工,是否符合實績極具爭議。
存款轉存 製造虛假財力證明
另在交9案中,當時台北市議員徐佳青亦曾提出檢舉,指日勝生在進行「財務能力」資格審查時,提出銀行存款餘額證明時,疑有利用一筆或數筆資金於不同銀行、不同帳戶間轉存製造存款證明的不正當手法,實際上,整個交9案正是在馬英九任市長時評定投資廠商,確定開發案並簽約、興建的。
在南港機廠案,日勝生也採取了類似手法,在馬市府時代,日勝生集團於2005年11月取得「南港機廠案」的第一投資順位投資人資格,2006年1月5日市府秘書長陳裕璋在回覆捷運局的南投機廠開發案公文時裁示,「日勝公司承接多件大型聯開案件,現行財務結構能否支撐,有無充實必要,請再檢討」。但實際上,北市府仍未取消日勝生的資格,任由開發案審核長達一年,直至日勝生募足新台幣8億元及12億元之現金增資,郝龍斌接任市長後,於2007年1月雙方才完成簽約,日勝生安全上壘。
鑑價不實 不只美河市有弊端
此外,在鑑價爭議上,不只美河市案發生弊端,政風處亦發現捷運局在南港機廠案的委託鑑價上也有土地鑑價偏低,圖利廠商之嫌。政風處發現,捷運局於馬市府時代,在2005年4月委託台住不動產鑑價公司和台企資產鑑定顧問公司鑑價,台住鑑定約為每坪25萬8千餘元,台企則鑑定每坪約26萬;另日勝生委託協和不動產鑑定公司,該公司鑑定土地每坪約21萬元,但實際上,日勝生集團子公司日勝遠東於2008年取得南港同一區段土地為每坪45萬元,政風處認為,短短3年間,南港地區土地價格不至於過度高漲,2005年土地鑑價明顯過低。
另外,在木柵站開發案中,政風處發現,馬市府時代,捷運局於2007年委託旭洲資訊公司鑑定建物貢獻成本,包含整棟建物,即聯合開發建物及捷運轉乘停車設施均涵蓋其中,卻未扣除由公部門已負擔的捷運轉乘停車設施興建費用,導致權益分配時高估投資人開發建物貢獻成本,致使北市府所取得的獎勵樓地板面積須支付較高的建造成本,以當時權益分配樓層時,訂價約每坪30至35萬元,但實際上,捷運局辦理該基地樓層公開標售時平均標售價高達每坪54萬元。政風處以當時北市府損失的權傎予以推估市場行情,北市府損失恐逾3千萬元,馬市府團隊明顯有圖利之嫌,因此政風處已將該案移送廉政署繼續偵辦。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轉載:這樣的政府讓人怎能不悶

王健壯/這樣的政府讓人怎能不悶

2015-03-29 01:30:07 聯合報 王健壯

報系資料照

分享
毛治國組閣至今已三個多月,但有誰記得他講過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或者做過任何大快人心的事?
柯文哲就任台北市長,比毛治國就任院長還要晚一周,但他每天嗡嗡嗡忙個不停,百日施政成績單寫得落落長,但毛治國這一百天卻繳了白卷;有人若不信,上網google即知。
九合一選舉後,台灣好像進入中央政府消失的狀態。總統府門前冷落車馬稀,偶爾有立委跑去向馬英九報告修憲構想,他也提了幾點指示,但事後卻被人語帶不屑嘲諷「誰理他啊!」同黨立委目中無總統至此地步,情何以堪。另外,偶爾有媒體訪問馬英九,他也講得滔滔不絕,但所言所辯,卻無一與政府新政策有關,盡是話說從前、自詡其功,廢文一篇。
而行政院的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閣揆到立法院接受總質詢,一向是媒體關注焦點,但毛治國到立院的答詢內容,媒體卻興趣缺缺,好像閣揆所言與內閣所為,毫無重要性可言,也與多數民眾毫無關係。
有人也許認為這是媒體失責,該報而未報。但事實上,這是毛治國的責任,他至今沒講過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沒做過一件讓人稱快的事,媒體要從何報導?毫無作為的內閣,在媒體上當然是毫無聲音,怨不得別人。
舉例來說。毛治國上任第一天,曾宣示要採取有效行動,「為青年人找出路,為老年人找依靠,為企業找機會,為弱勢者提供有尊嚴的生存環境」,話講得冠冕堂皇、鏗鏘有力,但一百天倏忽已過,他所提的這四項承諾,連紙上構想都看不到,遑論採取什麼有效行動,所謂出路、依靠、機會與環境,仍然遠在天邊遙不可及。
毛治國被人稱為決策理論專家,也寫過一本暢銷書專談決策,但何以他談決策時頭頭是道,作決策時卻一無是處?他自創的那套決策理論,不論是「見、識、謀、斷」,或是「MAO氏錦囊」,怎麼都成了紙上談兵,沒一項落實於他的內閣作為中?
有人或許會以政權末期癥兆,來解釋中央政府的毫無作為。但政權雖面臨末期,國家卻不能如此,一個政府在三個月內,竟然拿不出甚至也想不出任何一項重大政策,這樣的政府要它幹嘛?
或許也有人認為,不是政府不做事,而是國會不讓政府做事。服貿與自經區等重大政策,受阻於立院雖是事實,但政府施政卻不必事事受制於國會規範,馬英九不久前也曾表示,他與毛治國晤談多次,研商有哪些政策可由行政機關自行推動;但三個月過去了,這些可不受國會掣肘的政策又在哪裡?難道服貿受阻,政府就一籌莫展,除了服貿,就別無其他?
馬政府還剩一年多時間,一年很長,可為之事也很多,但若政府官員把這段時間,當成打籃球的垃圾時間,像史考特領軍的湖人隊一樣,敷衍上陣,應為而不為,一切祇求安穩度過,不犯錯,也不求功,這樣的政府得到的又豈止是人民的噓聲而已,棄之亦不足惜。
馬英九不懂人民何以悶?答案是:有這樣的政府,讓人怎能不悶。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轉載:馬的,什麼都不知道!

自由談》馬的,什麼都不知道!

2015-03-28 06:00
馬英九都快卸任了,卻還像誤闖叢林的小白兔,什麼都不知道,有弊端也是部屬亂搞,跟他無關。
他接受媒體訪問時,就是這種態度。美河市案是副市長決行的,「我只是知道,但詳細內容確實不瞭解!」大巨蛋重新議約,「中央對我們是有指導作用,我們就遵守了!」往下推給「新余文」;往上推給中央下指導棋。這一招比金毛獅王的七傷拳還厲害,害人卻不傷己,而是傷到自己的部屬。馬明明是當事人,卻還能氣定神閒,「站高山看馬相踢」,這等「死道友不死貧道」功夫的博大精深,絕對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也不是一般人練得來的。
可惜,他不是初出江湖,民眾也不是第一次聽他講話,再厲害的功夫一再耍弄,還是會被看出破綻的。更何況這種推功,其實只要厚臉皮即可,而馬先生皮厚臉不紅的資質,堪稱政壇少見,所以公開承諾「六三三做不到,就要捐半薪」,都敢賴皮了,還有什麼話說不出口?
其實,再怎麼不喜歡馬英九,仍不能否認他高超的化妝術。在小蔣時代,他就是戒嚴體制的化妝師,既批判美麗島的叛亂份子,也反對總統直選,散發一身的威權體味。但是台灣民主化之後,他卻滿口民主改革,拿到了保守、反本土、既有體制的板塊,甚至迷惑了尋求安定的中間選民,最後帶領這群雜牌軍前進總統府。
其實,馬英九這樣推卸責任也好,即使他沒有涉及弊案,至少也讓民眾了解,這位仁兄從台北市長任內就以作秀為主業,根本不管事。所以,如果有一天,他說六三三跟他無關,因為是交給行政院去決行,請不要血壓飆高,不值得為這種人生氣。
(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