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轉載 冰與火的世界 :公司上星期說要資遣我 ,今天直接解雇我 ,請問我該怎麼辦 ?

網友問題解答專區:公司上星期說要資遣我,今天直接解僱我,請問我該怎麼辦?


大家午安,今天是一個下雨天,這兩天腳受傷,行動有點不便,出入其實真的是一跛一跛的,這是最近常接到的案子,雖然我在很多篇文章中都提過類似的觀念,但會上門來問我問題的人,我想都是發生過之後才來提問的,很少看倌會勇敢的當下說不,然後直接聯絡我的,所以今天這篇文章不同於以往,我來說說解僱前與解僱後要做的事情有哪些,這一個個案很有意思,上星期說要資遣我,然後今天就要解僱我,這種事情其實是很有可能發生的,雖然法院及勞動主管機關都是站在勞工的立場,但進了法院的時候,所有的費用及時間,對勞工來說都是一個難以負荷的負擔,這一點我想是很多勞工朋友所遇見的困境,所以除非真的不得已,我建議大家不要走法院訴訟一途,因為真的很花時間,個人建議,話不多說我們來談談今天的分享!

一、當公司說要資遣你時,你所要有的準備是什麼?

如果公司真的通知你要做資遣的時候,請記得所有的事情都要要求白紙黑字,在沒有看到文件的時候,記得不要簽下你的名字,所謂的文件不外乎:

非自願離職證明
資遣費計算內容
資遣通益的證明

這三個缺一不可,很多人在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會立馬陷入一種絕望的情緒之中,我同情各位,但我也要提醒各位,自我保護的動作是要做的,不要落的人財兩失,記住,沒有上述的文件,離職單上面絕不可以簽名。

二、當公司說要立即解僱你時,你當下該做什麼?

解僱就有意思了,如果是此案例的話,我們先做一件事,那就是『拒絕』,而且立馬打開你的手機錄音或錄影,做好存證,有些公司會硬來,那就記得馬上打電話通報勞動局,並說現在公司發生惡意解僱的案件,有些承辦人會立馬留下公司的資料以及詢問你是否要通報勞動局並申請調解,記得不要笨笨的答應以及離開,我知道這對各位來說,會很難看,但請問一下,工作權的保障是誰要負責?當然是各位啊,所以囉,拒絕+蒐證+當下通報三要素,缺一不可喔!

三、讓證據說話,所以該準備的證據有什麼?

公司一定會說很多理由給你聽,這是意料中的事情,無論是在勞動主管機關或法院,其實都是講求證據的,因此這個時候你要準備的證據有幾個,請各位記清楚:

公司的績效評核內容
個人簽署的勞動契約
工作規則的獎懲規定

無論是解僱還是資遣,講求的都是『最後手段性原則』,也就是說公司必須要舉證你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員工,當下如果沒有辦法蒐證沒關係,記得在調解的時候要提出上述的文件,企業負有舉證上的責任!

四、是要資遣費、還是確認僱傭關係,端看您的選擇:

被解僱通常只會有兩個請求,一個是資遣費、另一個就是確認僱傭關係(回原公司上班),看各位的選擇是什麼?不過我通常的方式會是如果公司連資遣費都不願意給的話,那就上法院打確認僱傭關係之訴,因為法院在開始審理案子的時候,一定會讓雙方再走一次所謂的調解,也就是會希望企業給資遣費,所以各位可以去思考一下,到底是要打到底還是要選擇爭取資遣費,記住不要讓情緒牽引你的決定,因為不會有效果的!

結語:

無論是資遣還是解僱,各位應該都要有基本的應對機制,當下就要反應,而不是簽完文件才來求助,工作權的保障是要先靠各位的準備,而不是靠法院或勞動主機關喔,文章簡單,但真的要做卻是要有極大的勇氣,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給各位一些幫助!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轉載:讓藍綠汗顏的蔣月惠

辣蘋果:讓藍綠汗顏的蔣月惠(余艾苔)

6649
出版時間:2018/07/21
   
一個身高只有145公分的傻女人,做的卻是藍綠大人物們都做不到的事!蔣月惠以實際行動,踐履了上自總統,下至高官民代,最常掛在嘴邊的「苦民所苦」的口號,她的出現,無異狠狠打了藍綠一巴掌。
政黨政治雖是民主的精髓,但發展到極致,卻成了分贓政治,美其名政黨是為人民而存在,實質上則是為了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國民黨如此,民進黨吃相也好看不到哪裡去。 
每到選舉時,政客講得天花亂墜,選民掏心掏肺奉獻選票,一旦權力到手,他們忘得比誰都快,但能怨誰呢?誰叫人民投票時,干願被政黨綁架,一點自主性都沒有? 
但是蔣月惠讓超越藍綠具象化,她無黨無派無背景,官員們也不太甩她,她沒有因此灰心喪志,反而無役不與,任何大小抗爭都看到她的身影,甚至1年365天,她有345天到場抗議惡臭皮革廠,結果真的讓它關廠。這種鍥而不捨精神,真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All politics is local.」意指政治沒有高深的涵意,但都與人民息息相關,蔣月惠的身體力行,讓擺脫藍綠不再遙不可及,如果能因此移風易俗,台灣的政治才有明天。 
 

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轉載 洪雪珍臉書 2018-07-17 :有了錢 ,你的人生才做得了主

人到中年,最重要有兩件事,一是錢,二是健康,缺一不可。一旦缺了哪一個,這個人生,就無法由自己做主,而是要讓位。至於讓位給誰,就看命運怎麼決定。沒有發言權,沒有主導權,有如油麻菜籽,隨風而飄,落到哪裡,長到哪裡。
錢,不必用來仗勢,但絕對是可以壯膽。
不要為了賺錢而求職
我每一季都會到政府設立的「銀髮人力資源中心」做一次諮詢,對象幾乎60歲以上,幫他們突破就業瓶頸,找到理想工作。這麼大的年紀,可以想見任務之艱鉅。每次諮詢之前,反覆細讀個案的資料,頭皮都快抓破了,還想不出一個對策。
沒想到,輔導員每次事後都告訴我,被諮詢者各個都表示對我非常滿意。怎麼會?我每次事後都懊惱得很,覺得自己沒幫上忙,自責不已。後來我想通了,因為我理解他們。怎麼說?
第一次諮詢時,有兩名退休公務員,一名67歲,心急如焚,非要馬上找到工作不可,還要4萬元以上才行;另一名60歲,不僅不急,還說退休了就是要做喜歡的事,不喜歡的事何必做?兩人天差地別,震撼了我,不過很快地,我就抓到關鍵點,這兩人乍看起點一樣,終點卻大大不一樣,差別在於一個缺錢,一個不缺錢。
後來我寫一篇文章,題目是《老來,千萬不要為了賺錢而求職》,結尾有一段話:「年輕時,為五斗米折腰,是一種歷練,是一種成長;老來,為五斗米折腰,是一種悲涼,是一種折磨,千萬不要讓自己這樣走到人生終點。」刊在我的fb粉絲專頁之後,按讚數與分享數破天荒地高,這樣的共鳴為我帶來第二次震撼。
我思前想後一個晚上,終於想明白,未來會缺錢是很多人「沒臉」說出來的恐懼,他們害怕下半生不是在退休養生、怡情養性,而是為了賺錢,到處求職,並且不斷碰壁,成為下流老人。
先談錢,再談求職
到了第二次諮詢時,我就改變策略,一開始不先談求職,而是先確認對方缺不缺錢。當我提到錢時,我從他們的眼裡看到一種「被理解」的感激,因為有錢的人怕別人知道他有錢,沒錢的人怕別人知道他沒錢,所以說不出口,而我幫他們起了個頭,他們也就可以順勢敞開來說。
接著,缺錢的,我跟他們談的是錢;不缺錢的,我才跟他們談求職。錢這件事,沒有搞定之前,是談不了求職的,因為談不到位,也會搞錯重點與方向。
大剛年輕時是一名業務高手,後來開公司,生意興隆,攢錢買了五間房子,哪裡知道五十歲不幸被倒債,五間房子全部賣掉還不夠賠,最後落下幾百萬元卡債未清。只要大剛有工作,不論天涯海角,薪資就會被銀行全數追回,大剛迫不得已淪為「黑戶」,沒有勞健保、沒有勞基法保障的最低工資。
問題來了,收容黑戶的企業中,有些並不是來做慈善的,而是存心占便宜,剝削他們、凌辱他們,再欺負他們只能隱忍、不能張揚的難處。可是大剛當了二十年老闆,怎麼會低聲下氣?所以只見大剛不斷負氣離職,而收入不穩定的結果,健康也亮起紅燈。講到這裡,他還很自責地說:
「是我的修養不夠,無法像別人那樣忍耐;都這把年紀了,真是不應該。」
有錢,才能談孩子
這哪裡是忍耐與否的問題?經由引導,慢慢地,大剛自己發現癥結出在缺錢,於是決定正視財務問題,辦理財產清算,宣告破產,而不是躲著給銀行找。等到這部分處理告一段落,再來談求職,這時候他就可以抬頭挺胸回到老本行,做業務,賺高薪。結束諮詢時,大剛握著我的手致謝,並說:
「等到錢的事搞定了,重新拿回人生主導權,找工作就會順利多了。」
大剛這段肺腑之言,應該是很多人生困境,一個關鍵性的解答。沒有錢,人生就做不了主,談什麼都是隔靴搔癢,求職是,婚姻也是。
小芬是我的讀者,今年42歲,時不時就來跟我說,她很想離婚,因為先生又外遇了,上次是秘書,這次是業務經理,盡是吃窩邊草,而且偷腥還不擦嘴,不把小芬當作一回事。每年吃尾牙,小芬坐在主桌,總覺得另一個女人才是老闆娘,而自己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道具,沒有光環,只有卑微,沒有威風,只有羞辱。
這樣的情況,持續十年…為什麼沒有離婚?小芬一開始說,捨不得兩個孩子,後來才坦承離開先生,一點謀生能力都沒有,連養自己都有困難,更何況養兩個孩子?如果時光倒回到小芬剛畢業時,這個人生結局令人難以想像…
人生要自主,就是要有錢
小芬從小到大成績優異,讀的都是第一志願,離開校園就在外商任職,領的是同齡兩倍的薪水。因為長得甜美可愛,很快地被在同一家公司的先生追走了,結婚之後,三年內陸續有兩個孩子,而先生創業有成,便要求小芬辭職在家,小芬也願意,這是她夢寐以求的美滿家庭原型。可是小芬沒想到的是,先生在志得意滿之餘,開始捻花惹草,外遇不斷,傷透她的心。
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很多女人離不開千瘡百孔的婚姻,最常聽到的說詞是捨不得孩子,其實未必,真正原因是因為缺錢!如果有錢,孩子是帶得走的,也養得起的。所以女人沒有錢,連婚姻都做不了主,更何況人生?
每個人都要做到以下三件事,才能對人生做得了主:經濟獨立、情感獨立、生活獨立。做到這三個獨立,有錢、有自我、有健康,就不必依賴別人,也不必委屈自己,在這天地之間,活得有尊嚴、有風骨。彼此共勉之。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轉載:自閉兒就是 ,全身上下都長得好好的 ,但是不會用

【家有自閉兒番外篇】自閉兒就是,「全身上下都長得好好的,但是不用會。」

李明澐(右一)一家走過了各種因為他而發生的衝突和風雨,近兩年因為經濟上的緩解,也逐漸能夠互相理解、包容了。
李明澐(右一)一家走過了各種因為他而發生的衝突和風雨,近兩年因為經濟上的緩解,也逐漸能夠互相理解、包容了。
文|李振豪    攝影|賴智揚    影音|何懿原
李明澐真的很單純,有時單純到令人發笑。澐媽說了個故事,是他有兩個同為特殊生的亞斯柏格症好友,李明澐和他們兩個相處時,總覺得自己和他們很聊得來,「但基本上是那兩個在聊。後來有一次,其中一個重感冒沒來,那天晚上李明澐回來就說:『欸,我發現我怎麼好像不大會聊天……』因為他沒有聊過。」
笑著舉的例子,其實深究起來總是心酸。澐媽說,如果要用最簡單的譬喻形容自閉兒,就是「全身上下都長得好好的,但是不用會。」比方說澐媽騎車載他,問他問題,他以為點頭就是回答了,沒想過澐媽根本看不見。
或是他在和日文老師聊天時,聊到自己朋友不多。我問他為什麼?他先是含糊一陣,最後說:「我高一入學沒多久,就把那個社交給搞砸了。」
原來是他在學校出手打了同學。怎麼回事?「其實那只是一個誤會啊,但如果要詳細說的話,那真的太麻煩了……」他說不清楚,索性放棄,語氣非常淡,正是澐姊傳訊跟我說的:「雖然他看起來好像總是置身事外,但其實對情緒最敏感的也是他。但他卻無從表達,只好以不反應來度過情緒流經的波動。」
澐媽也說:「他就是人家對他的那個不屑跟鄙視都很敏感,然後他就跑掉,要老師來找他。他到小一都曾經大便在褲子過,都還要處理,就是生活自理各方面,他都還蠻困難。」
但他不反應,不代表家人也可以。在學校闖了禍,最後也只能讓澐媽帶著去向對方同學和家長道歉。而且也不是第一次了,說時情緒也淡。譬如他幼稚園特教班念了一年,表現還可以,就轉去普通班融合。「可是融合你就是每天收到老師正字標記,今天打人幾次,跳到別人背上幾次,躺地上幾次。又比方說他排隊,後面女生叫他排好,他就是一巴掌就過去。」
畢業前,每週日澐媽(左)都要騎摩車載李明澐(右)到學校,一路上明澐都在使用手機,不大會主動和澐媽互動。
畢業前,每週日澐媽(左)都要騎摩車載李明澐(右)到學校,一路上明澐都在使用手機,不大會主動和澐媽互動。
其實就是非常做自己的一個人。他不懂人際間的各種距離或尺度拿捏,心理生理訊號直接傳遞,情緒來了,動作也來了。「他就是很純真很活在當下,他只有說我很想要睡覺我起不來,然後你把他硬叫起來送去學校,聽說他就是走到走廊就躺在地上睡。」
倒是講到送他去住宿那天,澐媽立即就哽咽了。那是他住校第一天,澐媽送他到學校,準備要走時,明澐正要去洗澡,把換洗衣物往洗衣機上方一擺,在淋浴間外就開始脫衣服了。「我本來那一天要跟他講,你要進去裡面淋浴間才能脫,但我沒有吭聲就說再見,就走了。青少年,你要等同學講,等同學講他才改得快,也才不會對我們生氣……」
如此步步為營,孩子終於也長大了。我問澐爸,明澐有做過什麼窩心的舉動嗎?他回憶著往事:「我不要求他做家事,只希望他生活可以自理,所以還蠻懷念小時候我帶著他洗衣服晾衣服,襪子兩隻一對,我就帶著他玩配對遊戲。他從沒有(反應),到後來會叫我一聲爸!喔!我就好高興喔。」
但也是小時候的事了。長大後呢?他說:「有一次是他肚子餓,就跑來找我,說爸爸你可不可以煮東西給我吃,我就說好啊,我煮麵給你吃。他準備飲料,通常是只倒他自己的,特調配方奶茶,那天就特別幫我倒了一杯。我很感動就是,我真的有兒子。」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轉載: 明明是人生勝利組 ,怎麼會走不出情關 ? 輔導無數資優生的心理師 :他們字典沒失敗二字 2018-07-12

曾經與許多頂尖大學的學生進行諮商,他們從小就是班上的佼佼者,一路以來都是眾人羨慕的對象,這樣的一群孩子,人生路走來特別順遂,在他們的認知裡,世界的法則長得很單純:「只要努力,就能達到想要的結果」,例如:只要努力念書,就可以拿到好成績,而且直觀地認為,所有事情理當如此。
只是,讓這些聰明的腦袋怎麼也想不懂的事發生了!

「為什麼我對他這麼好,他卻不喜歡我?」
「我到底有哪裡不好,為什麼都是我被甩?」
「我這麼用心經營感情,他為什麼想要分手?」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人際關係不像考試成績,有讀有分數!(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是的,即使他們資質過人,在碰到情感瓶頸時,卻依然束手無策,甚至出現不理性的念頭及行動,想要傷害自己和對方的也大有人在。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感情不像解題一樣,只要肯花時間、動腦袋,最後一定可以得到「最佳結果」?
原因就在於,資優生成長過程中的挫折經驗太少。就好像感冒一樣,如果偶爾生點小病,身體自然會慢慢產生抵抗力,最怕的就是平時很少生病的體質,通常一感冒就會非常嚴重,難以輕易復原。
資優生談感情就屬於很少生病的體質,因為學習時幾乎沒遇過什麼難題,以為戀愛也是如此,沒想到人與人的互動交往變動性很高,有許多的事雖然不在自己預期內但卻發生了,這時,「困惑、混亂、焦慮」的感覺出現,但由於過往累積的挫折經驗值不足,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生活陷入嚴重失序。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人與人的互動交往變動性很高,自己難以預測會發生什麼事。(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更糟的是另一種極端的情況,例如:拒絕接受對方提出分手,變身恐怖情人,除了每天奪命連環call之外,日夜在對方的住家附近站崗、跟蹤,甚至使用暴力攻擊,最終導致遺憾的後果...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很困惑:
「這些優秀的孩子要找對象比其他人都容易,有必要這麼執著嗎?」
「分手有這麼嚴重嗎,得不到就要毀掉對方嗎?」
我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
他們難以承受自己是個「失敗者」。
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因為優秀的能力,大部分的事物幾乎都能按照自己的預期發展,但是在戀愛時卻突然出現了強烈的落差,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難以接受的:
畢竟我以前這樣做都很順利,沒道理現在會行不通啊!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不管你有多優秀的能力,事情不可能永遠都照你預期的發展,尤其是愛情。(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當這樣的信念跳出來時,自然會出現想把對方「扳正」的想法強迫對方順從自己的意思。只要對方不配合(採用強迫的方式,我想被接受的可能性很低),他們使用的方式越來越激烈,然後又一再地經驗到被對方拒絕,於是,憤怒的情緒不斷升高,甚至出現毀滅對方的行動。
「愛情」是每個人都期盼的甜美果實,但是要孕育這棵愛情樹可不容易。從小到大,我們努力算數學習題、背英文單字,卻沒修過任何一門愛情學分,不曉得怎麼處理和另一半的衝突,也沒有機會練習承擔失去的痛。
如果學校教育中,除了提供豐富的學科知識外,能引導孩子學習如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如何面對相處中的困境,將他們心中儲存挫折經驗的容量養大,就算在未來的路上碰到情感、人際、生活等各種挑戰時,他們都能抱持著開放的心去容納、堅強度過,我想對這些孩子來說,將會是一輩子受用的禮物。
作者│陳慧苓
諮商心理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碩士班畢業,諮心字第1701號,目前任職於長榮大學兼任心理師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轉載:熟年善於經營曖昧 ,反而容易天長地久

吳若權:熟年善於經營曖昧,反而容易天長地久

 
 
作者/吳若權 日期/2016-10-20 文章出處/大人の社團
圖片來源/大人の社團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點擊上方「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按鈕,讓吳若權親自讀給你聽!
年少時的曖昧,多半是苦澀的。「把一個人放在心裡,就是永遠!」這句話,若要拿來玩文字接龍,往下繼續做文章,體驗過種種愛恨歡悲的大人們,勢必懂得,因為生命階段不同,而有截然迥異的答案。
青春歲月對於感情的表達略為怯懦,相對擁有的是彷彿一生都受用不完的勇氣。此刻,與其痴心暗戀;不如開心告白。否則,「把一個人放在心裡,就是永遠!」這句話,將會變成是「把一個人放在心裡,就是永遠的遺憾!」你遙遙看著對方,遲遲不採取行動,對方忽忽投入別人的環抱,只剩下你的扼腕。那時候,你的感嘆真的沒錯——「我的條件並不比那人差;只是膽識輸給他!」
後來,你漸漸長大,也學些聰明,不想再錯過。只要意識到喜歡對方已達某種程度,從暗示、明示、到告白,多多少少會用點心機讓對方知道。成功過、也失敗過。無論長長短短、濃濃淡淡,一段又一段,直到感情歸零,又重回單身。當輕舟已過萬重山,回頭再看暗戀與告白、曖昧與交往,心中已經有截然不同的選擇。
熟年以後,再有機會遇到心儀的對象,有時候是因為理性的評估大過感性的衝動,有時候是主觀的喜歡比不過客觀的相愛,並非完全沒有膽識,而是比膽識多了點智慧,知道此刻按兵不動於熱情的欣賞,會更甚於開展激情的戀愛。
情路,那麼短;曖昧,這麼長。於是,成為大人的我們,終於慢慢學會享受用傾盡餘生去保持友誼距離的曖昧。大人的世界裡,一個人的曖昧,少了苦澀;多了幸福。不再渴求於生活完全地佔有;只是享樂於心靈片刻的擁有。看看他的笑容、聽聽他的聲音、讀讀他的訊息,就已經心滿意足。
你知道這樣的互動最好,你知道這樣的關係最久,你知道這樣的想像最美。和年少時的曖昧不同,你再不會給自己設限時間,你再不要逼對方水落石出,你只是遠遠地、淡淡地,浪漫著一種「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但你可以不必相對付出」的那種情愫。至於身體親密接觸的意圖,對彼此來說,已經流俗。
熟年之身的乾柴烈火,不再是相愛兩個人永無止境的追求。或許,耗蝕半生的尋覓與錯過,學會將生理的激情,擺放在可遇不可求的位置。終於,放下肉身的渴望,昇華靈魂的層次。原來,一個人的曖昧,也可以天長地久。
「把一個人放在心裡,就是永遠的浪漫!」即使看起來真的只是朋友,想起對方時的眼角總是多了點幸福。當心已無所求、愛也無所得,年少時那股澎湃洶湧想要給對方的情意,終於化為熟年後的一抹山川靜好,可以淡淡分享給彼此的祝福。

轉載 法律快易通 :檢仔聊天室 最近監察委員對台中高分院提出糾正,..............

最近監察委員對台中高分院提出糾正,指稱某案件法官判的不對,應該重新再來(https://goo.gl/cfBV5X
我媽問我為何跪著讀糾正文。
因為,看完不腿軟還真的不容易。短短幾百字,可以找到兩個亮點。
亮點一︰❞ 請法務部轉飭所屬研提再審 ❝
刑事訴訟法第427條規定︰ 為受判決人之利益聲請再審,得由左列各人為之:一、管轄法院之檢察官。
條文白紙黑字,可以聲請再審的人是檢察官,不是法務部。
法務部負責的是預算、經費、草案研擬等涉及通案而無關個案的事務;至於個案的偵查、進行與終結,公訴的論告與求刑,判決後的上訴、聲請再審,以及個案的拘提、通緝等偵查作為,均由檢察官指揮,並非法務部能過問。
順便公文教學,轉飭還是責成這些文字,意思都是轉給下屬單位知照。 例如:上課期間嚴禁使用手機,請轉飭。但在檢察事務的核心,檢察官具有獨立性,依照自己的法律確信作為,並不是法務部的所屬,不然,法務部也可以轉飭檢察官起訴不起訴特定人吧。只想問,說好的檢察獨立呢?
亮點二︰❞ 應為陳訴人無罪之諭知❝
延續監察委員之意,這時候應該是要糾正司法院,「請司法院轉飭所屬法官判決無罪」才對(當然是亂說的,當真的朋友九月開學自行刑訴課報到)
認事用法是審判的核心,也是承審法官的職權,監察院無由越俎代庖,糾正文此部論述嚴重無視審判獨立,不待多言。只想問,說好的權力分立呢?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轉載:想要英文好厲害 ?技巧之外 ,你該破除的心理障礙

想要英語好厲害?技巧之外,你該破除的心理障礙

想要英語好厲害?技巧之外,你該破除的心理障礙
上過「大人學英語:輕鬆開口的系統化做法」和「大人學英語:商務EMAIL的結構化寫作法」的學員,通常都會在課程結束後寫信給我,回顧他們當初想學口語的動機和心路歷程。
其中最常被問到的就是:「老師,你也是在台灣的環境長大,為何你可以變成很會說英文的人?」
記得第一次被問時,先回了個政治正確的答案:「嗯……好問題!」,但接連被問超過十次後,覺得是時候跟大家聊聊這話題,分享喬伊個人經驗給大家參考囉:)
想要英文好厲害,先問自己想要「厲害在哪裡」 
當我們要說一個人的英文不錯時,腦袋的「評量標準」到底是什麼?因為說別人「英文好」,就像是說一個男人「是個好人」一樣難懂。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月暈效應」,泛指一個人某個外在的表現只要給人是好的印象,就會連帶覺得那個人其他層面的表現都很棒,但其實我們並不知道真正的事實是如何。仔細回頭想,很多我們以為「英文好」的人通常有幾個固定特徵:可以不間斷地說英文,說的時候不會緊張發抖、甚至還能看著別人眼睛有豐富肢體語言等(例如我),這種類型的人在台灣畢竟是少數,物以稀為貴,自然就會被貼上「英文好」的標籤;但其實一個人說英文的能力跟說中文是一樣的,都有範疇或是程度之分;你可以很自然地解釋產品規格,但不一定能和人聊天,又或者你可以和人聊不停,卻不一定能說服客戶買單。
所以當你覺得某人「英文好」時,可以先想想到底他是在「好什麼」。跟你想要的「好」有一樣嗎?又或者說有必要一樣嗎?如果今天你「非常清楚」自己的英文早已足夠介紹好產品規格,永遠是老闆心中的不二人選,在說英文時就會充滿自信,當然就會被歸類到「好」的那一群。但如果是不清楚自己到底(英文)要好什麼的人呢?自然容易坐這山望那山,看到會聊天的、會做簡報的、會談判的都羨慕,永遠比較不完,這類型的人最常掛在嘴邊的句子就是「我英文不夠好」。
和其他窮其一生不知為何學英文的人相比,我只是知道自己該「好什麼」而已:出國時可以用簡單句子跟當地人聊天增廣見聞,即使用字不夠道地、口音一聽就知道不是本地人、也聽不懂他們的笑點,這些都不會影響我吸收新知的動力,或是說話的自信。
工作上呢,業界的「專有名詞」和工作「常用的表達句型」早就被我整理到電腦的資料庫裡,百分之八十的情境我都能應付,開會時不是帶著空白大腦,是準備過的,至於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就是彈性發揮了,但至少大多狀況都是在掌握中,而不至於影響整體表現。
知道自己「該好什麼」後,當然就可以更專注去提升,找到已經好的人去了解如何變好,付出的努力和預期的結果是同步的(只花1天學英文就只能期待有1天的成果),不亂羨慕別人而鞭打否定自己,如此一來才能心無旁騖而穩定進步。
沒有「正確答案」的英語,只有你和我說的「不一樣」的英語
很多人「不敢」開口,常是因為擔心「這樣說對嗎?」,一會擔心用字、一會擔心腔調、一會又擔心文法;但事實是,你以為 How are you? 只能配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一種答案然後就可以得分;殊不知真實世界回答百百種,有人還會直接回 How are you? 就走了,也沒停下來思考要回你心情是好還不好,這時你會說他錯了嗎?
縱然是英文為母語的人,也不會說自己的英文是「對的」,只有你說的和我說的「不一樣」罷了。
想想美國人和英國人的例子。這兩個國家的人搬到彼此的領域,都還是會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因為用字、發音、語感、腔調、生活習慣都不同,例如英國人不會見人就說 Hey buddy 或是 Yo man,而美國人也不習慣有人在自己表現好時說 well done(又不是牛排) ,又或者同樣的字 schedule 英國人會唸出類似「雪究」的音,而美國人則唸「史給究喔」,又或者英國人的廁所叫 loo,而美國口語會用 John 等,彼此常鬧出笑話的尷尬和誤會層出不窮。
重點是,沒人會因為自己說的跟對方「不一樣」就覺得自己英文「是錯的」,或是擔心受到懲罰或譏笑。
回頭想想,平常我們工作講中文,在乎的都是問題解了沒、這人言之有物嗎、或是說的點子能賺錢嗎?有多少人會去想自己寫的句子有符合中文的文法?又有多少人在乎自己講中文是否字正腔圓?怎麼換個語言(英文)後,就覺得答案只能有一種,說不一樣的就是錯?
BBC有報導,全球跨國企業有一堆 CEO 都是印度人,他們能爬得那麼高,對世界發展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有誰在擔心自己不夠美腔或英腔、或是用字遣詞不夠漂亮、文法有沒有正確?到頭來變成大家要適應他們,就像課堂上的學員還要問我如何在電話/視訊會議聽懂印度腔。別忘了,強者之所以強,是因為說的「內容」有見識,不是因為他們的腔調或文法跟大家說的一樣。
去學你真正「說得到」的英文
學生時期我就注意到自己「說英文」很有「感覺」!同樣都是唸課文,我唸 '80% of success is showing up. (by Woody Ellen)’ 完之後會有一種爽感,但要我唸「紅豆生南『狗』,春來『花』幾枝」就很折磨… …
另外,我很喜歡看西洋電影,過程中很喜歡重複主角說的話(後來才知道那叫作「跟讀」),甚至跟著心情起伏,例如主角氣到說:「What the fxxk are you talking about?」 我就會跟著大吼並且張開雙手到胸前,所以說出來的英文很像「真實的」外國人。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發現不管是哪部電影或是誰演的,都會「聽到」好多「重複」的句子;例如跟工作有關的影集《無照律師》,無論是什麼身分的人走到別人的辦公室或是座位就會說 :「(knock knock) xxx, do you have a minute? (你現在有空嗎?) 」跟人吵完架道歉和好就會說 :「So, are we good?」(那我們和好了嗎?);或是看到別人穿藍色洋裝很好看就直接說 :「Blue is your color.」 這些溝通的情境外國人會遇到,我們當然也會遇到呀,那我跟著他們說就沒錯啦。
所以我沒有翻譯的思惟,腦袋不會先是一句中文,再去想英文是什麼,而是看電影中也有類似情境就直覺,說出他們在那時也會說出的話,這就是人家說的 Think in Engish.(英文的思惟)!
看電影是很棒的口語加強方式之一,但前提是要慎選電影,裡頭出現的句子或是情境必須能「投射」在你的真實世界裡,不管你有沒有開口說出那句 Do you have a minute? 至少走到老闆那你會很自然想到這句話;相較之下,選擇像是《復仇者聯盟》 或是《史瑞克》對於口語能力增進的幅度就會很有限XD
大人要會說英文,做好這三項功課就能事半功倍
1.專注「需要」而不是「想要」
很多大人被「英文」的框架綁住,忘記英文跟中文一樣都只是語言,而我們在說中文都有職業領域或功能之分,在半導體公司上班的人說不出廣告業的內容,因為術業有專攻!那英文呢?怎麼可能光一個補習課程就讓人學會所有學問?就像紐約街上的乞丐,跟華爾街的白領階級說的話會一樣嗎?想要說英文,先想清楚「要說什麼」,才能知道最後要「好什麼」。
2.先充實腦袋
很多大人反映不知道要跟外國人說什麼,這時我就會說「那我們來聊天吧?」,結果大人眉頭一皺才發現連用中文都不知道要聊什麼。因此,平常就要「有意識」觀察自己用中文在過日子都說了些什麼,從出門上班到下班回家,就會很驚訝發現每天都有很多「高重複率」的句子和單字,接著就能「事先準備」查好對應的英文,臨場才不會因為腦袋沒庫存而驚慌。
3.克服小劇場
這些年無論是輔導或是授課,近距離觀察到好幾千名的「大人」學習語言的心路歷程,發現他們都有個共通點:害怕別人眼光而無法自在說英文。這裡的「別人」指的不止是外國人,也包含了親朋好友所有周遭的人。我曾私下跟同學說「在台灣,只有夠反骨的人才有辦法學會說英文。因為他的焦點都在自己!」在代工起家的國家長大的人,早已習慣別人說什麼自己就說什麼,卻忘了自己也該有自己的樣子。
當你明白自己不是複製羊,說話就該有自己的味道和想法時,就比較能放膽去說話,專注在溝通,並且尊重彼此的不同

轉載 :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 演算法 大數據 7 / AlphaGo 與購物推薦系統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大數據 (7) AlphaGo 與購物推薦系統

  4840 
蒙地卡羅樹搜尋,wiki,cc3.0
延續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大數據 (1) 概要與蒙地卡羅法、及(2) 機器學習與無人駕駛、以及(3) 演算法與黑盒子模式、(4) 使用者該如何看待黑盒子模式演算法、(5) 何謂大數據、(6) 人工智慧的利與弊。本篇介紹熱門的AI案例,AlphaGo 與 購物推薦系統。
【複習電腦科技名詞】
  • 人類的腦子叫人腦,對應到電子機器類稱為電腦。
  • 人類的智慧對應到電腦的智慧稱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因為是人賦予電腦的智慧,故可稱為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是現階段的情況,以後可能會出現電腦製造下一代的電腦智慧。
  • 人類解決各個問題的器具稱為工具,電腦解決各個問題的方法稱為演算法(Algorithm)。
  • 人類的學習對應到電腦稱為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 人類依據經驗或是直覺的決策行為對應到電腦就稱為黑盒子模式(black box mode),也就是一種機率及統計式的評估後的行為模式,或是直接執行特例的行為模式,也可將黑盒子模式理解為決策部分的演算法
  • 人類依賴過往經歷稱為經驗,對應到電腦累積的資料稱為大數據( Big Data)。
  • 大數據是近年來才有的概念,電腦利用大數據的意涵,主要是指在強大的硬體帶來的大量數據量、快速的運算速度。
這些名詞的關係對應到我們所熟悉的事物上,可參考圖1。
AlphaGo
圖2
AlphaGo是2014年開始由英國倫敦Google DeepMind開發的人工智慧圍棋軟體,見圖2,其原理是由人類輸入大量的棋譜到電腦,讓電腦紀錄每一步可能輸或贏的機率,人工智慧每一步都選輸會是最小的機率,或是選贏是最大的機率。如此一來就從人類輸入的資料中學習到如何獲勝的方式。同時作者也認為或許讓AlphaGo自己跟自己下棋,電腦創造自己的資料庫,而這概念對應到人類就是「舉一反三」,自我進階的思考與機器學習。最後電腦的棋譜遠比人類多,人類就永遠無法戰勝電腦了。
人工智慧到底是如何利用棋譜來獲勝,先參考九宮格的圈圈叉叉獲勝的棋譜,見圖3,因為只有九格可以列出全部的可能性(其中可以發現有些位置沒有討論,因為旋轉後就變成同樣的棋路),因此替人工智慧建立了獲勝棋譜之後(人為建立演算法),他就會每一步都下在會贏的位置上,獲勝或是至少不敗。
圖3
理解圈圈叉叉的人工智慧獲勝原理後,我們能以此類推AlphaGo也是記下許多張棋譜才取得勝利,但是圍棋期盤是19條線與19條線垂直相交,下在格線交點上,一共19×19=361的格點,在不討論對稱或是旋轉的情況下,棋譜最少有361!種,但是加上互相吃掉對方棋子,導致棋譜數量會擴充到無限多種,所以不可能列出全部棋譜。但如果電腦夠強大,理論上還是列的完,但是因為實在太多,所以目前為止,仍然只能說是「可能中的不可能」。
那AlphaGo到底是如何獲勝?除了建立目前的棋譜、棋路(誘敵撲殺對方棋子的布局)之外,還需要搭配蒙地卡羅(Monte Carlo tree search:MCTS)的統計決策方式,來走出每一步都是最好的棋,進而獲勝。AlphaGo如何利用MCTS?它利用棋譜及可以在小範圍區域多次記錄下棋互相廝殺的情況,也就是多次的丟丟看最終獲勝的機率,最後找出幾步以內的最佳位置下棋(可能是5到10步以內,因為不可能推算到全部),見圖4:推算下一步的最佳機率。如果人工智慧每一步都是下棋到最佳位置,則在每過5到10步,就能帶來一個小區域的勝利,最後許多小區域的勝利,或許就很有可能帶來整場的勝利。
如果AlphaGo累積足夠的數據(下棋的紀錄)後,與人類下棋就可以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人工智慧可以相對於人類記下更多棋譜,並搭配好的演算法(MCTS),就可以不斷的戰勝人類。當然AlphaGo並不是無法戰勝的,如果出現沒看過的棋路的時候,也是有可能會被殺的片甲不留。
圖4:推算各位置下一步獲勝的機率
【購物推薦系統】
接著來談談推薦系統,此系統是可以利用統計中的關聯性法則(Association Rules:AR),又稱為關聯法則。目的是從大量資料中挖掘出有價值的相關關係。關聯法則解決的最常見問題如:「如果一個消費者購買了產品A,那麼他有多大機會購買產品B?」,以及「如果一個消費者購買了產品C和D,那麼他還將購買什麼產品?」為了達成關聯法則的目的,必須減少大量雜亂無章的資料,變成容易觀察理解的資料,最後關聯法則可找到組合與結果的關聯性。
關聯法則一個經典的實例是購物籃分析(Market Basket Analysis)。超市對顧客的購買記錄資料庫進行關聯法則挖掘並發現顧客的購買習慣,例如,購買產品X的同時也會購買產品Y,於是,超市就可以調整貨架的布局,比如將X產品和Y產品放在一起,增進銷量。
  • 應用實例
如果有在亞馬遜(Amazon)網路商店買書的人,一定都會知道,它的推薦系統會推薦某些商品給你參考。令人驚訝的是此推薦系統相當有效,也就是說推薦的商品大多都是你很感興趣,而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購買網路商品時必定輸入基本資料,所以它就可以有一定的基本資料,如年紀、職業、性別等等,把你歸類到某一個群體中,再依據這個群體的人喜好的東西推薦商品給你,如你填好資料後,它會推薦你這一組基本資料的人大多會買的東西。假設你一開始買了數學類的書,而它知道「買數學類書的這群人,大多會買尺規文具」,於是他就推薦你一些文具,但你可能不是很需要,所以沒買。到了下一次,你買了音樂類的書,而它知道「買數學類及音樂類書的這群人,大多會買古典樂CD」,於是就推薦你一些古典樂CD。
推薦系統就是根據這樣的「凡走過,必留下足跡」的循序漸進模式,收集、建議、再收集與建議,找出類似消費族群會購買的商品。而你會屬於很多群體(見圖5的右下角),每個群體都會有比較喜好的東西,每個群體都有興趣的交集商品(見圖5的重疊色塊區域),就是推薦給你的商品。見圖5,這可能是亞馬遜找出消費者有興趣商品的模式
圖5
事實上,因為它光是基本資料就可以將人分為多個群體,性別、年齡、職業、興趣等等,再加上利用關聯法則,它推薦出有相當精準度的商品,或許這是它一步步成為最有名的網路商店的原因之一。
同理網路的推薦商品,不管是網路書店(博客來、金石堂)、樂天市場、FB的廣告,也是用同樣原理去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不過因為資料庫不夠大,所以相對來說比較不準確。
由以上的例子可知人工智慧從購買者的習慣發現關聯性,也就是利用分析其背景資料,到他所逛過的網頁與所購買過的商品,進行「族群式的分類」,再經由每筆交易成功的項目,再細分下去,並重複幾次後,就知道消費者屬於哪些族群,再推薦這些族群的交集商品,此商品就有可能是消費者感興趣的商品。推薦系統是透過機器學習的一種演算法,可進行探查消費者的喜好,好比是「銷售員」的眼睛。
  • 更多的推薦系統的原理
          目前推薦方法包括:基於內容推薦、協同過濾推薦、基於關聯規則推薦、基於效用推薦、基於知識推薦和組合推薦。
  • 基於內容推薦(Content-based Recommendation
          需要用機器學習從內容的特徵,得到使用者的資料。
  • 協同過濾推薦(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一般採用最近鄰演算法(k-Nearest Neighbors:KNN),利用歷史資料推測喜好的程度,計算特定商品的喜好程度。
  • 基於關聯規則推薦(Association Rule-based Recommendation
          以關聯法則(AR)為基礎進行推薦,可參閱前文所列舉的案例。
  • 基於效用推薦(Utility-based Recommendation
          建立一個有效的函式給每一個使用者去使用。
  • 基於知識推薦(Knowledge-based Recommendation
          能解釋需要和推薦的兩者關係,可以明確定義出為什麼需要,比如說理髮師會直接推薦美容類的書籍等。
  • 組合推薦(Hybrid Recommendation    
          上述所使用的方法並未排除突顯的缺點,於是採用混合式方法進行推薦,提高推薦商品是消費者有興趣的機率。
【結論】
認識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大數據的內容並不難。簡單來說,人類創造了電腦,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到了大數據的年代,透過強大的硬體設備,可以進行大量數據量的處理與整合、並且現在電腦有更好的運作速度、以及網際網路的便利性,提升電腦「機器學習」的效率,再搭配著統計及機率的演算法(即黑盒子),讓電腦有了比以前更好的人工智慧,也就是弱AI。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如果放任人工智慧無止境的自由發展,也就是強AI,屆時衍生的問題,如道德、對人類生活所產生的各種危險等,都是需要嚴肅討論的議題。
在目前最重要的地方是了解到「不管是工程界與商業界的大數據,都脫離不了統計與機率」。所以要當一個大數據時代的資訊工程師或是資訊科學家,要注意除了資訊的程式碼基本功外,還必須進修統計與機率這兩門課。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大數據、及其案例的內容就到此告一段落。希望對資訊的有興趣的人可以更加清楚裡面的內容、不再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