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轉載:每次發生重大刑案就推給廢死,台灣人你有病嗎?

每次發生重大刑案就推給廢死,台灣人你有病嗎?

2015/05/30 17:22:00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文/練孝威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次台灣只要發生重大事件,第一時間大家討論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先急著找出「到底是誰害的」。在昨天(29日)發生震驚社會的女童遭到割喉殺害案後,網路上的酸民果然立即全面出動,砲火一致攻擊「都是廢死聯盟」害的,很多名嘴也紛紛在臉書、媒體上大力指責廢死,許多鄉民更是等著看好戲,要看看這次廢死聯盟會有什麼回應,令人看了直搖頭。
▲國小女童割喉案中,毫無悔意的龔姓嫌犯遭到檢方聲押。(資料照)
很想問問這些人,台灣什麼時候真的廢除死刑了?「廢死」這件事,顯然在台灣尚未達成共識,廢除死刑是否真的能避免誤殺無辜、甚至降低犯罪率,也都還有待各種統計資料來論證,不只在台灣,廢死也仍是世界各地頗具爭議性的話題,即便聯合國已多次呼籲全球停止使用死刑,但根據各國近年的民調顯示,不只日本、韓國等地仍有8成左右民眾支持死刑,台灣支持死刑的人更是高達9成。
廢死與反廢死的各種立場與主張,在各大社群網站與維基百科都已有更全面的討論,在此就不再贅述。回歸到正題,既然死刑目前在台灣並沒有廢除,為什麼每次只要有重大社會案件發生,大家就會將矛頭指向都是廢死造成的?
▲國外一座廢棄的監獄。(圖/攝影者AndreasS, Flickr CC License)
諷刺的是,這就跟太陽花學運之後,每次只要一有大學生犯案,某些名嘴總會在第一時間跳出來指責「都是學運害的」,甚至有特定立場的媒體,開始刻意穿鑿附會,試圖找出嫌犯和學運之間的關係,甚至連政府官員遇到不利的消息,馬上就能把「學運害的」當成一個好藉口,讓整件事演變成為一場毫無意義的口水戰,模糊了焦點、沒人想探討背後真正的原因,他們的目的似乎也就達到了。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近來討論很火熱的多元成家、同性婚姻議題上。許多反對者,每次遇到有同志出來爭取權益,總是急著出面指控同志造成家庭婚姻的崩毀、造成生育率下降、提倡性解放等等,卻刻意選擇性忽略異性戀離婚率高漲、頂客族、火車性愛趴等,反正只要說成「都是同志害的」,刻意操弄歧視同志族群,就能讓不了解的人加深對同志的負面觀感,重重打擊同志對於婚姻的迫切需求與渴望。
糟糕,練孝威最近好像有點變胖了,該不會也是廢死聯盟害的吧?

轉載:為什麼支持死刑在台灣是主流?

為什麼支持死刑在台灣是主流?


關於支持死刑與否在美國有做過研究,我沒記錯的話美國人當中支持死刑的比率中以白人最高,為五成以上;拉美人偏低,約四成左右;黑人最低,少過四成。至於有宗教信仰,相信會有死後世界的人,支持死刑的比率比較一般人高。
美國族群衝突較緊張的州一般比較支持死刑,在美國內戰中雖然南部落敗,但是支持(及實施)死刑的傳統一直流傳到今天,南部州比北部的支持率高。另一個實驗就是拿出「死刑冤案似乎比較傾向黑人」這個理據,去試圖說服白人支持廢除死刑,結果是有更多人因此而傾向支持死刑。即使有冤案的可能性,白人基本上認為這都是值得承受的失誤(司法上完全沒有誤判基本上不切實際)。
「相信自己不會是死刑的受害者」的人傾向支持死刑,傾向相信果報論(也就是宗教)的人也比較傾向支持死刑,且支持死刑的人傾向相信司法和執法普遍是合理、可信的。此外,相信因果報應以及死後世界,心裡潛藏意識會接受「即使在現世冤死,在上帝面前還是會得到公正的審判」,而對於死刑誤判導致的罪惡感減低。
有宗教信仰的人傾向相信賞善罰惡,滿足感性(也就是復仇)需要的道德性正義,至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則傾向相信以法律和制度防止最大傷害的「制度性正義」。至於黑人為何支持廢除死刑,因為他們認為司法不公,警察對他們有偏見,而在美國這也很常是事實。
例如觀察洛城九十年代初的暴動,這次暴動因為一次警察暴力而起,傳媒播出刪減過的片段,而陪審團卻判警察無罪釋放,最終引起了暴動。畢竟警察的證供會影響到判決,而警察為了立功護短或者偏見甚至報仇,製造假證或者扭曲證供,這種事情也不是沒發生過。
大家都應該聽過「俠盜獵車手」系列,其實這遊戲之所以那麼受歡迎,除了因為世界觀自由以及遊走法律邊緣的快感外,其中裡面的故事不少影射美國警察的有爭議事件,以及警察和司法不公的事情,因此美國底層的玩家很有共鳴。因為不信任警察與司法,黑人對於自己是死刑受害者這點感到非常受威脅,所以反對死刑,害怕有一天死刑會成為迫害自己和親屬朋友百口莫辯的武器。
以台灣的情況來說,台灣相比起香港和中國,有信仰的人普遍比較多,故此台灣的社會普遍支持死刑,這是合理的傾向,理由跟美國有宗教信仰的人支持死刑類似。相信宗教的人普遍相信道德的至高性,而犯罪的人就應該得到復仇,否則對於受害者以及沒犯罪的人都是不公平的,這樣的文化特質令台灣先天會比較支持死刑。
此外,對於警察與司法的信任度這點似乎在改變,我不清楚台灣社會普遍的情況,但是如果多來幾次警察出問題,例如維護權貴、執法不公、或者警權暴力、以及恐龍法官等事情,令台灣人對自己國家的司法系統及警權有質疑,對於死刑的支持率也很可能因此而動搖。
但至少目前而言,支持死刑的聲音比較大,那意味著至少台灣人對警察和司法的信任還未跌破關鍵線。支持廢除死刑的國家,很多都是剛從公權力失控的歷史走出來,例如德國,納粹和東德的經驗使他們對於公權力非常的戒備。
雖然他們也很痛恨重犯,但是他們更害怕國家本身就成為了犯罪者,將死刑當成武器,而這些國家往往也經歷過轉型正義,社會上的衝突相對的減低。關於廢死,倒是有個很有趣的事實,大家口中的強悍戰鬥民族俄羅斯,直覺來看應該是有死刑的國家吧?但它基本上屬於已廢死狀態,已經差不多二十年沒執行過死刑。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轉載:原來我們跟圖書館這麼不熟

新世代觀點:原來我們跟圖書館這麼不熟
 2015年05月30日 05:50
新北市圖新總館於五月十號在亞東醫院捷運站旁開幕了,由於自家便在這個「全台首創24小時」的圖書館旁,我是個只要手邊如果沒有五六本的待看書便渾身不對勁的人,新圖書總館理所當然地成了我的新去處,幾乎每一兩天就去報到一次,不待上六個小時以上不走的我,在短短兩週開幕內便發現了幾個「有趣」的現象。
本來就是個很常去公立圖書館借書的人,但在新總館開幕前我其實幾乎不會待在圖書館裡看書,都是把預約的書拿了就走,因為幾乎沒有幾座公立圖書館或閱覽室的格局會讓我想留在裡頭,不是陰暗陳舊,就是人造白光刺眼,就算一些格局還算乾淨新穎的分館,裡面座椅也幾乎都是給來圖書館K書,而不是給想來這裡好好讀上一本書的座位設計,而且九成九以上的空間採光都極差。新北市圖新總館大大改造了這一點,每層樓都是落地窗的設計讓建築本身採光極佳,而且桌椅設計除了絕對不會缺少的K書桌外,添放了許多扶手沙發靠椅,小茶几和讀書用的黃色落地燈,也在每層樓個設計了不同風格的「閱讀角」。
(取自新北市新總館FB)
(取自新北市新總館FB)
非常樂見新總館大改以往圖書館本身內部不合時宜的陳舊設計,當然還包括了只要刷借書證便能自動開始關閉的置物櫃,全自動的館內空間,包括討論室,自修室,視聽小間等等的預約機器,甚至還有24小時全自通的借書,還書及預約取書系統,上述的這些「賣點」讓新總館每天都有一堆人前來「嚐鮮」,週末時更是人山人海,等電梯的時間甚至要花上了十幾分鐘,嘖嘖稱奇。
我邊在裡面看書邊觀察這些來圖書館的市民們,大部份的人似乎是用一種「逛百貨公司」的心情來到新總館的,就這點我以為沒什麼不好,大家願意把原本拿去逛街的時間拿來逛圖書館,的確好事一件,但如果再觀察得更仔細一點,就會發現大家幾乎沒有花太多心思在「看」書,而是拿著手機拍照,拍完了就走了,似乎只是把它當作一個看過即可的「觀光景點」。
(取自新北市新總館FB)
(取自新北市新總館FB)
我在想為什麼一個新社區圖書館的成立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回想以前在美國時,總會跟著朋友到公共的社區圖書館裡借書,朋友住的是紐約上州的小社區,雖然當地的圖書館只是小小的一層平房,分類也不多,但從他去借還書及在館內閒晃的過程可以感覺到圖書館是他生活裡再平常不過的一部分。
台灣自從誠品崛起後,大家看書好像只知道去誠品,可是誠品是書店,總歸還是要賣東西的,所以不論是哪家誠品書店內絕對不會設置太多舒服的座椅,而且書店的書是會因為新書上架而一直更換,不像圖書館有時間的累積性,可以看到一些比較稀少不那麼「好賣」但有保存價值的書籍。但台灣人好像已經把誠品代號成公共圖書館,誠品裡有什麼我們就看什麼。
仔細一想這似乎有些嚇人,誠品就算外面包裹著再說的文藝氣息,它仍然是個盈利導向的組織,背後必定參雜著金錢利益為導向的選書機制,而台灣大眾接觸文字的管道變得如此狹隘,那麼我們的思想也一定潛移默化地深受影響。再加上台灣人好像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找書,不知道該怎麼尋索那些適合自己,等待自己的那些書,反正誠品架上有什麼我們就讀什麼,也沒有了那些漫遊在書與書之間,即便只是在眾多的書標中間與之培養感情的時間及能力。從一個新北市圖新總館的開幕,完全可以顯出「圖書館」這個概念之於台灣大眾有多麼的「新穎」,和「圖書館」是多麼地不熟悉,又從每天都大排長龍等著新辦借閱證的隊伍發現大家好像都忘了其實新北市不是只有這個圖書館。
(取自新北市新總館FB)
(取自新北市新總館FB)
我以為一個國家的文化素質真正的提升,不是看有多少間「誠品」,而是從當地民眾是否把「圖書館」這個概念納入他們再也平常不過的生活裡。近來楊照痛批新北市摧殘經典的言論,說出不只是政府沒有觀看經典保存文化的能力,也同樣道出台灣人民大多對於人類思想文明的疏離沙漠,而我以為圖書館正是一個在當今這樣越發快速的節奏下,能夠嘗試起身抵抗時間洪流的綠洲。
一直到這幾年全台才開始有幾間我以為像樣了點的公共圖書館,雖然台灣以亞洲經濟和文明的進程上來看就這點起步得實在有些緩慢。新北市圖新總館的開幕仍然是個值得開心的事,但如何讓這個它能夠成為帶動整個大社區,讓更多新北市人甚至台灣人再也不會對圖書館感到陌生,縮短我們與文字之間的距離,增強閱讀文字的感受力,未來還需要更多長遠的配套政策,讓新總館不只是個擁有酷炫硬體,只是讓人進去拍照打卡睡覺的另一種變形的「蚊子圖書館」。

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轉載:小學生作文嘆爸爸很忙 網友淚:這封恐嚇信太有威力了

小學生作文嘆爸爸很忙 網友淚:這封恐嚇信太有威力了

 
▲最後一句話完全說到心坎裡。(圖/翻攝自微博)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一篇小學生作文「我的爸爸」最近在網路上瘋傳,字裡行間提到,爸爸是程式設計師,時常必須熬夜加班,沒時間陪我玩。原本約好某天一起去海洋館看海豚,結果爸爸又得上班,讓他相當失落。最後他想對爸爸說「再不陪我玩,我就長大了!」,讓許多網友看了心底酸酸的,表示這封「恐嚇信」太有威力了。
小學生的作文寫到,爸爸是程式設計師,工作非常忙碌,動不動就要加班,「他不能像別人的爸爸能夠經常陪孩子玩,也不能帶我去游泳,在游泳館裡我都是自己洗澡的」。
接著又說,「這個六一,本來我們是說好了一起去海洋館看小海豚,可是爸爸又要上班,又只有媽媽陪我」。最後他想對爸爸溫情喊話「再不陪我玩,我就長大了!」
許多網友看完後,已經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留言表示「最後一句話說到心坎裡了」,讚賞文章內容相當感人外,也呼籲家長即使再忙碌,也要抽空陪陪孩子,免得留下遺憾。


原文網址: 小學生作文嘆爸爸很忙 網友淚:這封恐嚇信太有威力了 | ETtoday大陸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526/512144.htm#ixzz3bVe3QiuJ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轉載:戳破公務體系假象 柯文哲抖出市府秘辛

戳破公務體系假象 柯文哲抖出市府秘辛

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片

字級:

 
 
「當一個說實話的人成為英雄,表示整個社會都在說謊。」這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競選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任市長後,柯P深刻領會到市府公務體系的「虛假文化」。

柯文哲接受《今周刊》專訪,分享他從小求學、服役,以及遠赴美國、歐洲的親身經驗,直言台灣是個虛假的社會,「會不會說謊,是台灣與世界先進國家最大的差別」。

柯文哲不諱言,在台灣,如果政治人物說謊就得下台,中華民國政壇大概為之一空。「我兩年前說,前總統陳水扁病了、廢了,沒有人相信,甚至有一個民進黨重量級立委來找我,提醒我是不是被阿扁騙了?」柯文哲覺得奇怪,按照專業說的實話,竟然沒有人相信。

柯文哲強調,他參選台北市長,就是要重新建立政治文化。「虛假的公文、報告到處都有,例如貴子坑俱樂部違建案,建管處拆了12次,拆到最後還有游泳池、高爾夫球場、溫泉湯屋,我看到報告就抓狂了,這就是虛假文化。」

柯文哲說,先前捷運局有人謊報加班費,他要求徹查,結果報告送上來,竟是一位已退休的處長被記申誡,標準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柯大為不滿,把7、8個人叫來拍桌罵人,結果一大堆人跑來護航、緩頰。

談到台中捷運工安意外,柯文哲也有感而發。「捷運局第一版事故檢討報告寫得很隱諱,我問負責人為什麼?他說寫得太清楚會有法律責任,擔心同事坐牢。」柯文哲把報告退回去,寫到第3次才過關。

不過柯文哲也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他認為,公務員其實沒有犯意,只是有時被長官拜託,久了就成了輕忽敷衍的文化,所以他要建立制度、建立SOP(標準作業流程)。

以小學生喝牛奶來說,柯文哲強調,他委託輔大食科所做研究,找出小學生可能缺乏什麼營養?喝牛奶有沒有效果?「牛奶這件事,要分清楚政策是民意還是民粹,花這1億元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有幕僚勸他:「我們有行政資源,應多拉攏一些柯派的議員,讓他們聽話、支持我們。」柯文哲駁斥:「我不幹這種事,所有議員對我說的話,有道理就做,不合理就改。」

「想改變要很努力,重要的是自己撐得住,做對的事比用對的方法做事更重要。」柯文哲說(王嘉慶/綜合報導)

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轉載:誠意100分!柯文哲親筆回信 戴錫欽受寵若驚大喊:超酷

誠意100分!柯文哲親筆回信 戴錫欽受寵若驚大喊:超酷

2015/05/28 15:49:00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記者李品誼、李政道/台北報導
還記得台北市長柯文哲之前到市議會備詢,總是被國民黨議員砲轟嗎?現在,柯文哲跟國民黨議員開始進行大和解了?因為昨(27)日國民黨市議員戴錫欽收到一封柯文哲的親筆信,裡頭寫到對於戴錫欽質詢大巨蛋案深感佩服,讓戴錫欽深感意外。
誠意100分 柯P親筆回信.府會和解
▲國民黨市議員戴錫欽。
戴錫欽:「它是回收紙耶!很酷!」什麼回收紙這麼厲害,讓台北市議員戴錫欽也喊酷?戴錫欽:「這就是我們柯市長回給我的親筆回函。」原來是柯文哲給議員的親筆信,就寫在回收紙上,展現個人風格,上頭提到,對戴錫欽在十年前幾乎完全預測到大巨蛋案現在的發展,柯文哲很佩服,還連用兩次厲害來形容。只是,柯文哲也坦言,要拆或不拆真的很為難,最後還留下電話跟LINE要議員有任何建議,隨時告知。
誠意100分 柯P親筆回信.府會和解
▲柯文哲親筆信。
戴錫欽:「以前有人說他白目或失言,不過他的用詞譴字也的確蠻直白的,馬市長任內提出很多相關的建言或批評,所以並不是說今天市長的黨派不一樣而有不同的角色或立場。」
原來星期一(5/25)柯文哲到議會專案報告時,戴錫欽曾親手遞交一份自己在十年前為大巨蛋案質詢馬英九的資料給他。沒想到柯文哲不但立刻讀完,還寫下讀後感隔天派人送到議會。只是,柯文哲的字是出了名的難看,光是要看懂這幾行字已經難倒戴錫欽。
誠意100分 柯P親筆回信.府會和解
▲戴錫欽將十年前的資料交給柯文哲。
戴錫欽:「是比看一般的公文書或是信花了多一點時間,因為每個字有些地方比較糾結在一起,所以可能需要花多一點時間去看。這也不失輕鬆跟幽默,我覺得在很多劍拔駑張的過程當中,能夠有一些比較輕鬆的、正面的、理性的一些大家可以關心的議題,我覺得蠻好的。」
之前戴錫欽因為砲火猛烈,臉書還被網友洗版,這一回又和柯文哲因為一封親筆信上演了一場大和解。

轉載:減少世襲靠爸族 調高遺贈稅此其時矣!

風評:減少世襲靠爸族 調高遺贈稅此其時矣!
 2015年05月28日 13:17
財政部長張盛和不贊成調高遺贈稅率,但衡諸現實,降低遺贈稅率事實上未達成其正面目標,反而造成不少負面效益,是該檢討的時候了。(蘇仲泓攝)
財政部長張盛和不贊成調高遺贈稅率,但衡諸現實,降低遺贈稅率事實上未達成其正面目標,反而造成不少負面效益,是該檢討的時候了。(蘇仲泓攝)
長照法通過後,由於討論到長照財源問題,遺贈稅討論浮上檯面,包括民進黨在內不少人主張調高遺贈稅,以作為長照財源。事實上,即使沒有長照財源問題,遺贈稅也該檢討調高。
2008年,馬英九勝選,實現第2次政黨輪替後,上下官員一起力推的第1個重大政策改革,就是大幅降低遺贈稅。當年10月行政院會就通過財政部提出的「遺產及贈與稅制改革方案」,將現行遺產及贈與稅最高稅率一舉由50%調降為10%單一稅率,遺產稅免稅額也由779萬元提高為1,200萬元、贈與稅免稅額由目前111萬元提高為220萬元。
當時大降遺贈稅率的理由,是要吸引富人停泊海外的資金回台投資,不必再耗費成本去避稅;在富人不避稅、願意讓資金回台並繳納遺贈稅後,政府收到的遺贈稅即使不增加,也不會減少。
新稅率從2009年開始實施已第7年,是該檢討的時候了。
先說吸引資金回台投資的效益,稅率降低時正逢全球金融海嘯,確實有不少資金回台避險,但很遺憾的是其帶動的不是投資,而是投機。或是台灣沒有新且吸引人的投資案,或是富人喜歡賺短線快速的獲利,我們看到的是大部份回台資金流入房地產投機,而不是實質面投資。民間投資沒有因此受惠,倒是房價一飛沖天,社會不公、貧富差距拉大,造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以此來看,其產生的效益是「負面效益」而非正面效益哩!
再以遺贈稅收來看,降遺贈稅前的幾年,每年徵收到的遺贈稅大概在250-300億元左右。降稅後每年收到的遺贈稅大概在250億元上下,甚至有1年收到超過400億,這也是財政部長張盛和在立法院說:「修法已有效降低租稅規避誘因,提高納稅人誠實申報意願,建議應維持現行稅率。」
單看數字,這話沒錯─但魔鬼往往藏在細節中。財政部遺贈稅統計數字顯現的是其「入帳時間」,非發生時間。富人財產多而複雜,而且遺贈稅申報時常與財稅單位有不同意見,最後實際繳交入帳時間多在課稅主體過世後數年。因此如果仔細去分析每年遺贈稅內涵,分辨那些是以10%新稅率繳交,那些是以最高50%的舊稅率繳交,結果是平均每年以10%稅率繳交的遺贈稅只有百億多元,較舊稅率時代幾乎腰斬。2010年收到的403億,主要靠的是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繳120億的遺產稅─而王永慶是適用最高50%的舊稅率。降稅率可增加稅收說法,顯然大有疑義。
低遺贈稅率受惠者非常明確。遺產稅有1200萬元的免稅額,個別繼承親屬又有不同金額的扣除額(如配偶有近500萬元的扣除額),一般升斗小民其實是用不著課徵。如果提高稅率的同時也以累進稅率課徵,而非單一稅率,一般民眾受到的影響更小;「受害」較大的當屬家產殷實的富人。回想當年降遺贈稅率時,最是熱衷、製作廣告宣傳、向官員遊說者,都是工總、商總等企業界與某些「媒體鉅子」,即可知其受惠程度。
遺產稅的性質的確是如張盛和所言的屬「機會稅」,但其性質中更重要的是有其社會意義。我們知道現代經濟體系有其競爭與殘酷的一面,但我們也相信較高的社會流動率,是健全社會的重要基礎,任何有天份、願意努力力爭上游者,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但超低的遺產稅率卻破壞這種流動、造就更大的不公,讓社會流動降低、更多的「靠爸族」繼續掌控社會的財富、資源、權力。不論是皮凱提那著名的《21世紀資本論》,或是克拉克《父酬者》都告訴我們這個趨勢與結果。
即使不為長照財源,遺贈稅率都該檢討提升。反倒是如果真能形成社會與朝野共識,成功調高遺贈稅率到30%,考量到「特定財源、指定用途」固然對該用途的業務而言,是得到財源保障,但後遺症是可能讓財政支出與調度更形僵化,甚至造成另外一種浪費與無效率。屆時是否該把此財源指定為長照財源,各界該再深思思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