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街頭,想起台灣。
走過服飾店的櫥窗,看到它的品牌口號:「你夠成熟,知道那是傻事。但你夠年輕,還是做了。」
想起在台灣的中年朋友們。
我們年輕時,做過很多傻事,因為不懂。
人生很多重要的事,比如理想、現實、友誼、愛情、家庭等,學校都沒教,上班後也學不到。只有嘗試錯誤,傷害了自己和別人後,才漸漸懂了。
成長的報酬,和代價,都是世故。我們懂了,但也世故了。動作慢了一些、聲音低了一些、脾氣好了一些、熱情少了一些。我們不再失態、衝動、暴躁、任性。每個決定,都務實、穩重、周到、圓融。別人都說,我們變「智慧」了。
但智慧的代價,常是對新的人與事不再興奮、對陌生的經驗不再嘗試、對風險提早洞察並全盤規避。
這對個人的血壓很好,但不會創造社會的進步。
年輕人是媒體和網路關注的焦點,但台灣大部分的權力與財富,仍掌握在中年人手中。如果中年人在心態和行為上都四平八穩,那台灣只能坐困愁城。如果中年人不下放權力和投資財富,年輕人也很難開創新局。
新一年的台灣,需要中年人衝動、任性、笨一點。拿出自己的權和錢,帶著年輕人一起冒險。明知是傻事,還是去做。這樣,中年人的經驗和資源,加上年輕人的衝勁和創意,也許可以為台灣開創新局。就算失敗,因為中年人的鋼板厚、煞車好,也不致不可收拾。
我自己的例子。我弄了一個網路媒體,叫《創新拿鐵》,每天分析一個國際上創新、創業的主題。去年底,我卸下總編輯,交給一位廿六歲的年輕人。接下來只負責出錢、打氣和提醒。
令我驚喜,和狼狽的是,他用跟我不一樣的做法,讓網站的流量持續上升。他常忽略我的提醒,卻得到市場的肯定。
我沒什麼權和錢,但這個小實驗,證明兩個世代可以合作,豐富彼此的生命,為社會創造價值。
所以我想呼籲我的同儕,大環境不好,我們的責任和力量都最大。從小到大念茲在茲,卻未曾實現的使命感,現在是發揮的最好時機。只不過,心態上要有所調整。現在適合做的未必是我們發起的事,而是年輕人發起的事。我們未必適合當明星,而適合當經紀人。
把子女的大學學費和自己的老本存好後,若還有時間和錢,來做些「傻事」吧。
跟子女、員工、學生,甚至陌生的年輕人聊聊,聽聽他們想幹嘛。如果不致太排斥,就參一腳。可以只是一起去夜唱、做志工,也可以是升他們當經理、投資他們創業。合作過程,不要看輕他們,也不必討好他們。用新鮮感,和平常心,一起出力。當你不再說教、樂意買單,大部分年輕人都會接納你。
一起做的過程,忍住不主導。你知道大部分的答案,而且你很可能是對的。但還是適度裝傻,跟著走一段。只有這樣,你才會碰到一些正常中年人碰不到的人和事,學到一些智者所體驗不到的痛苦和甜蜜。
你已走過很多櫥窗,人生很快就要打烊。趁為時未晚,最後年輕一次吧。
(2017年1月17日《聯合報》;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