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足夠的期待加上堅定的信念,腦內啡就能做出一定程度的貢獻。它的作用不是用來擊垮癌症或病毒,它也辦不到,但它能讓你的疼痛或憂鬱得到控制。與其說這是一種「治療」,不如說是一種「自療」。
此時,處於妙轉狀態的婦人看著周圍的信眾,每個人都在跟著音浪一起流動,因此她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去質疑「師父」是否真的發功,畢竟放眼望去,隨處都是值得信賴的參照目標,這更加深了婦人對於治療現場的信心。她只想著一件事,「只要跟大家一樣,我也能被『師父』妙轉。」因此即使是身體感應比較遲鈍的信眾,經過這樣的集體暗示,也很容易掉進同樣的狀態,療效於是在個體之間流轉。
15個小時之後,婦人把這樣的狀態帶到我面前,拒絕了心理治療。
整個過程,說穿了就是自體生產的腦內麻藥與群眾意志之間的交互作用,與其視為異端邪說,不如說是合乎科學歷程的化學反應。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因為它是無情世界裡的一絲人性,是塗炭生靈的一聲嘆息,這是馬克思的名言。因此,我們該思考的是:究竟要面臨什麼樣的情況,才會讓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讓宗教成為她生活的浮木。
對婦人來說,心理治療確實無能為力,因為沒辦法為她帶來人際關係,而這正是她現在最需要的。
她花20年完成了一件艱鉅的任務,沒有培養任何興趣,沒有建立任何社交關係,睜開眼就是工作,閉上眼就在捷運上打瞌睡。面對這樣的她,如果只能給「多運動,多去交朋友」這類冠冕堂皇的建議,那我更沒有立場阻攔她進宗教團體,最起碼這樣做,可以讓她不孤單。
或許,我們可以更寬容地去看待這樣的選項。
我們可以喟嘆,可以扼腕,甚至可以為她感到困惑,但只要是自由意志的選擇,只要不犯法,旁人便無從置喙,畢竟很多人真正想要的不一定是高深的教義,而是群體間的溫度。就算是自認旁觀者清的我們,也逃不過這樣的需求,差別只在於採取的路徑不同,但不代表誰比較高尚,誰又該被撻伐。
於是最後,我想起林夕寫過的一句歌詞:
不一樣的血肉之軀,在痛苦快樂面前,我們都是平起平坐。
責任編輯:歐陽蓉
核稿編輯:洪婉恬

書籍簡介

人生障礙俱樂部:臨床心理師的暖心小劇場
作者: 劉仲彬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8/12/05
語言:繁體中文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執業的臨床心理師。
於執業第九年,赫然驚覺自己有一肚子的臨床故事可供輸出,每個故事皆如親生種,遂挾自體受孕之神蹟,一本與其說教不如說書之初衷,成立粉絲專頁「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意不在弘揚精神醫療能量,只期望把故事說得動聽,媒材跨足圖文影音,水平業餘,誠意至上。
另有多重身分如:深夜追劇受害者、各類戲票蒐集者、推理小說成癮者、垃圾分類執行者、昆汀‧塔倫提諾膜拜者。支持獨立書店,願為文創買單。不抓寶,只到二手唱片行淘寶。偶爾讀詩,然後會想睡。沒有顏值,只剩歲數,故稱大叔,已過了相信搖滾樂能拯救世界的年紀,但心中的神依舊是吉米‧罕醉克斯。
喜歡星期天的清晨,討厭星期一的清晨。
*臉書粉絲專頁:「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