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為何「發大財」口號這麼吸引人?背後被忽視了30年的失落
2019-03-13 00:00:00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每一次的選舉,民生經濟都是候選人們最大聲高喊的訴求。特別是去年(2018)底,一句「發大財」頓時成為人人皆知的口號,也讓民心沸騰。不久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王金平,也再次提出要重回「台灣錢淹腳目」的願景。
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我尚未出生,不知身處繁榮的氛圍是什麼感覺,不過最近在閱讀《逆風台灣——民主開放崎嶇路 我們一起走過》一書後,重新去認識1987-2016的台灣,發現那樣充滿希望的年代,真的很令人嚮往,卻也讓人感嘆,榮景不再的這30年,他們該有多麼如何失落,又多麼渴望重返當年。
股票飆破萬點,買什麼賺什麼的瘋狂年代
開啟序幕的國際背景,是美國為了調整對台大幅逆差的貿易結構,祭出301條款,逼迫新台幣大幅升值,原本1982年台幣兌美金匯率定在40塊兌1美元,在1987年7月開放外匯市場管制,台幣大幅升值到25~28塊兌1美元,頓時大量的熱錢湧入,將台灣人民捲入快速致富的金錢遊戲中。
那個瘋狂年代,台灣股市從1986年的1千點,飆到1990年的1萬2千點,股價上漲超過12倍,開戶投資人也從40萬戶增加到503萬戶,佔台灣15歲以上人口1/3,炒股成為全民運動。
當時可以說是買什麼就賺什麼,投資股票比起一般工作都要賺錢許多,也因此很多人無心上班,造成許多工地缺工。唾手可得的財富也帶起大量炫耀性消費,每個人出手都變得大方,賓士車年銷售量突破3千台,市佔率在全球排名第2。台北市的高檔餐廳、酒店更是每晚都擠滿了在股市賺大錢的人,甚至有人一給小費就是5萬、10萬起跳。
1989年第四季,台股平均本益比達100倍,同期全球其他股市的平均本益比僅在20倍以下。台灣股市賭局幾乎全民參與,甚至被外媒譏為「賭場民國」(Republic of Casino)。
》延伸閱讀:台灣錢淹腳目,當年的台灣到底有多富?
股市泡沫破裂,500萬股民暴富夢碎
但是泡沫總有破掉的一天,1989年10月,台灣不再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台幣停止升值,熱錢開始流出,股市在1990年2月創下12,682的歷史高點後,往下狂瀉,8個月的時間跌掉1萬點,500萬股民暴富夢驚醒。
我出生的時間正值1990年,已不再是股市沸騰的時候。不過在我記憶裡,阿公與爸爸仍是股市投資的熱衷者,每次打開電視,一定都是轉到財經台,緊盯一排排我完全不懂、紅紅綠綠的數字,然後抄寫紀錄。
後來長大一點,常常聽到阿嬤跟阿公吵架,說他拿去投資的錢賠掉了一棟房子,阿公卻也從未因此收手,一直賭著哪天要把賠掉的都賺回來。爸爸也是這樣,總會有時開心說自己賺了幾十萬,隔幾天又說全部賠掉了。從小我就覺得,股票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我從未看他們因此快樂。
最近也聽到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親戚本來是腳踏實地的醫師,在地方上頗有名望,個性謙和善良,他在那幾年也加入股市競逐,但因為工作繁忙,就交給妻子代理操盤,後來卻賠掉幾百萬和房子。他無法接受,開始怪罪妻子甚至家暴,也無心於原本的醫療工作,整個人像洩氣的氣球一樣,不到50歲就抑鬱而終。太多這樣的故事,在那個年代發生。
他們也許原本都是很有威望的一家之主,在興起的股市賺得開開心心,大家一定都覺得未來充滿希望,可是泡沫一下子破裂,讓每個人都措手不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輸掉了一生的積蓄,原本和樂的家庭也因財務吃緊,開始了很多爭吵與紛擾。他們不知道那年的繁榮只是一瞬,並不是常態,全世界皆然,卻不停地繼續投資,不斷地嘗試,想要再一次重返當年的榮耀。
》延伸閱讀:愈年輕,愈保守?台港「青世代」投資人的焦慮
渴望發大財的心理,也許是想重返當年的美好
我也才懂了為什麼當「發大財」的口號一出,就有許許多多的人熱烈呼應──因為他們確實經歷過那個「發大財」的年代,那個一夜之間就致富的時代。
但是對我這一輩「90後」來說,並不是如此。我們雖出生在富裕的年代,但是一路成長的過程中,身後的背景都是景氣衰退的失落,我們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發大財,剛出社會,就知道這樣的薪水永遠追不上高房價。所以我們的追求不再是單一的經濟至上,轉而關注平權、正義的可能。
常常聽到大家感嘆年輕人只會做著美夢,不懂世道艱苦,但此刻我發現,其實大人們也都還做著當年那個發財夢,覺得世界該還給他們一個順遂美好的人生。其中的期盼與失落交織,形塑了現在的他們,也驅動他們做出重燃希望的選擇。
當我們對著發大財口號無動於衷,甚至覺得是空頭支票時,應該去理解每個世代之間,本來就因為各有不同的生長背景,而有非常不同的價值觀。每個世代生命中的遺憾與失落,也都應好好被看見,才有機會真正放下,朝向不同的價值追尋前進。
真正讓庶民發財的行動,應從制度改革開始
這幾天和朋友討論到,其實台灣的總體經濟表現並不差,甚至這幾年GDP都是正成長,但是一般人卻感覺不到,原因是經濟成長的果實透過制度,流向了1%的地主,而許多地主透過選舉制度成為民代,持續鞏固了舊有的法制制度,讓階級難以流動,貧富差距在過去30年急速擴大。
》延伸閱讀:別讓台灣窮到只剩GDP!經濟成長數字背後的真相
若真正要讓庶民一起發財,不應只著眼於仰賴外資,而是從賦稅、土地、房產等制度改變,讓財富重新更公平地分配。當然這些地主民代不想讓人民知道真相,只會反覆以經濟議題為號召,爭取人民的選票,然後持續維持他們的富有。
所以,當我們被發大財口號激起滿腔熱血,覺得重返美好年代的希望終於來臨時,也應看見台灣的真實處境,推動真正的制度改革,要求政治人物實踐,讓大財真的能發在庶民身上,不再只是熱血的口號。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