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臺灣大選:BBC 主流時段大篇幅報導,三大重點讓世界看見臺灣
2020/01/16 13K
身為臺灣女兒,雖然沒有辦法在上周六(1 月 11 日)飛回臺灣參加大選,但人在英國的我還是心心念念著這場不但重要、選情還非常緊張的選舉,除了看網路上的臺灣新聞,上周五(1 月 10 日)晚上打開電視,竟然發現 BBC 也對這次臺灣大選有著大篇幅的報導,令我又驚又喜。而 BBC 對這場選舉的關注,也持續到 1 月 11 日的投票日,除了 BBC 中文網同步更新實時開票结果,開完票後也有許多追蹤報導,分析這次選舉所代表的意義。
BBC 電視新聞除了在選前一天以及選舉日當天的主流時段均有報導,甚至到了選後 3 天的 1 月 14 日,還在晚間新聞時段播出 BBC 中國特派員 John Sudworth 専訪蔡英文的片段。在超過 4 分鐘的特別報導中,John Sudworth 問蔡英文,她期待中國對選舉結果有怎樣的反應?蔡英文的答案是:中國應該要面對現實,並且尊重臺灣人民的意願(China needs to " face reality " and respect the will of Taiwanese people),還說中國如果想要以武力侵犯臺灣,將會付出巨大的代價(an " invasion " would be " very costly ")。
專訪結尾蔡英文甚至強調,臺灣不需要向世界宣布獨立,因為臺灣本來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有自己的政府、軍備,以及選舉制度──看到這裡,我和英國籍的老公都十分意外,因為 BBC 作為國際間最重要的媒體之一,願意在主流時段播出臺灣總統立場如此堅定的發言,絕對是史無前例。
除了在電視新聞中有媒體露出,BBC 官方網站上從 1 月 10 日起至今(1 月 15 日),累計一共推出 8 篇針對臺灣大選的專文報導,而全球有 5,000 多萬人追蹤的 BBC News 臉書専頁也有 3 篇連結到官網報導的 PO 文。臺灣在英國能有這麽高的媒體曝光率,是我 2011 年移民後首次見到的。
在英國,以往臺灣只有在出現地震或風災時,才有可以躍上國際版面,但這次的臺灣大選,被 BBC 視為臺灣在經歷香港反送中事件後,如何回應北京當局主張的兩岸政策的一項指標,因此成為國際新聞高度討論的焦點。
密切關注英國 BBC 對這次選戰的報導,大致可以整理出以下三大重點:
圖/蔡英文臉書
一、將大選定調為臺灣對中國強硬政策的回應
BBC 在開票結果公布當天就巨細靡遺地報導民進黨籍臺灣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與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共獲得 817 萬 186 票,得票率約 57.13%,不僅超越她在 2016 年第一次當選時獲得的 689 萬票,更打破 2008 年前總統馬英九創下的 765 萬 9,014 票最高得票紀錄,成為臺灣 1996 年總統直選以來的最高票紀錄。
報導指出蔡英文的主張是反對和中國建立緊密的連結,和她的對手韓國瑜剛好相反。而她在發表當選致辭時也表示,中國要放棄以武力恫嚇臺灣,因為臺灣人民已經用選票告訴全世界,我們珍惜我們的國家和堅持已久的民主制度。
BBC 的中國特派員 John Sudworth 在蔡英文確定當選後的國際記者會上問她:「很多人說妳能扭轉命運,是因為中國大陸的行動,如同妳今晚提到的種種威脅,譬如他們將航空母艦開到臺灣海峽以及香港的情勢,所以我的問題是──妳覺不覺得這次的勝利應該要謝謝習近平?」面對這麽直接的問題,蔡英文雖然只是笑而不答,但從記者的提問就可再從確認,BBC 將這次大選定調為臺灣對中國強硬政策的回應。
這位提問作風大膽的中國特派員 John Sudworth 還在 BBC 網站上寫下評論,明白指出臺灣選民的 800 多萬張票讓北京踢到鐵板,並分析兩岸關係是這次大選的核心議題,也是幫助蔡英文大獲全勝的關鍵點,因為北京政府對臺灣的強硬態度,和他們處理香港反送中事件的方式,正好很諷刺地成為蔡英文的最佳助選員。
二、建立在事實上的政治人物速寫
BBC 的報導風格一向是就事論事、正反並呈,在人物速寫的報導上也秉持這個原則。在介紹蔡英文的専文中,除了提及她對兩岸關係的立場,是維持現狀並且反對一國兩制;也指出她在提倡綠色能源與周休二日時所引發的爭議,更不忘交代她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最為人詬病的經濟問題。
報導中提到儘管在蔡英文的領導下,最低薪資被調高、投資市場與股市也上漲,包括育兒、老人照顧與國宅建設方面的社會福利更有調幅,但對外貿易和 GDP 成長率卻顯著下滑,景氣比馬英九執政期間面對全球經濟衰退的局勢還要低迷,而失職的稅制系統也是造成高房價和拉大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但由於這次選戰的主軸是中國問題,蔡英文的政治主張還是成為幫助她順利連任的敲門磚。
此外,BBC 也簡單介紹了蔡英文的成長背景,提到她出生於臺灣南部的一個小村莊,在家排行 11,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閩南人,即便她後來出國深造,得到美國康乃爾法學院的碩士學位,與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博士學位,本土的出生背景還是讓她拉近和大部分民進黨支持者的距離。
BBC 也特別強調去年(2019 年)臺灣在蔡英文的領導下,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在性別平等與人權等議題上,無疑是邁向一個有指標性的重大裏程碑,也為蔡英文在年輕族群間帶來不少人氣。
至於蔡英文的最大對手韓國瑜,BBC 對他的介紹不多,除了指出他的立場是以建立和中國的緊密連結來發展臺灣衰退已久的經濟,還強調他並不追求和中國統一。BBC 記者用説話直白(plain-talking)來形容韓國瑜的形象,並引用他在去年 3 月訪問香港和中國時發表的經典句「臺獨比梅毒更可怕」,說明韓國瑜親中的政治傾向。
圖/蔡英文臉書
三、釐清臺灣在國際間的定位
除了分析選舉結果、介紹候選人背景,BBC 也利用這個機會向閱聽人釐清臺灣的國家定位與在國際上的政治處境。根據 BBC 報導,儘管臺灣實際上是一個有自己的民選政府、有憲法以及國防軍備的獨立國家,但由於中國以拒絕和任何承認臺灣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為手段,導致世界上多數國家都選擇和臺灣維持主要建立在經濟上的模糊關係。
BBC 強調,中國自從 1949 年起就宣稱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且臺灣終將回歸中國,如果必要,中國會以發動武力的方式統一臺灣。因為這個原因,美國長期以來合法販賣武器給臺灣,讓臺灣有足夠的力量自我防禦。
BBC 也進一步分析、點出這場選舉,除了將決定臺灣和中國未來 4 年的關係,也可能影響中美關係,尤其美國如果透過支持臺灣來制衡越來越壯大的中國,臺灣最後將成為這兩大勢力緊張的來源,這對於臺灣來說是件值得憂心的事,畢竟中國目前還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
在臺灣,這次大選被輿論描述為是親中勢力與臺灣民族主義的抗衡;是兩位個人特色都非常鮮明的政治人物的競爭;是戰後嬰兒潮和千禧世代的拉鋸戰;更是經濟掛帥和民主當道這兩種觀念的角力戰。而在英國媒體 BBC 眼中,這場選舉無疑是臺灣人民的民主保衛戰,尤其是在經歷了香港由反送中事件引發的一連串效應,全球都在觀察臺灣如何回應。
一場大選,真正讓世界認識台灣
從「國家行銷」的觀點來看,我認為這次選舉的結果為臺灣做了一個最正面的宣傳。過去我們總是抱怨臺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很低,但這次選舉,臺灣不但直接用選票向全世界展現我們維護民主價值的魄力,BBC 的深度報導也間接地對平時「臺灣、中國傻傻分不清」的外國人上了一堂國際政治通識課。
長期住在海外,我深深期待有一天當我說出自己來自臺灣時,不再有外國人臉上出現困惑的神色,而是能非常肯定地知道我說的是那個被外媒譽為「民主前哨站」的國家。經歷了這次選舉,我覺得這個目標指日可待,所以不要再說臺灣的外交政策就是撒錢還不見得有效的金援外交了,我們最大的秘密武器,其實就是堅守民主的決心,而這張王牌,其實就掌握在臺灣選民的手中。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林欣蘋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蔡英文臉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