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最近國內一家醫院發生以下的實際案例:
有一位女性病人手術後被送回病室,由女性病房照服員為病人整理衣物與病床,男性主責護理師則在一旁移動點滴架,準備為女病人掛上點滴包。然而這時,病人的先生從病室外進來,可能認為男護理師看到太太穿著手術衣裸露的臀部,頓時情緒失控,大聲飆罵護理師和病房照服員。
病房護理主管聽聞狀況,立刻趕到病室,請這位先生冷靜,並且要向他說明。但病人先生不聽,一再對護理師、病房照服員和護理主管嗆聲:「你先脫光讓我看,我再來聽你解釋!」後來醫院通報轄區警員到場,病人先生認為醫院安排男護理師照護太太有所不當,揚言要向衛生局申訴;醫院則認為病人先生已違反《醫療法》第24條第2項《性騷擾防治法》第2條第1項第2款,請警方依法將肇事者移送司法機關偵辦,並協助三位臨床員工提出告訴。
這是一件因為醫療工作中性別刻板印象所引起的醫療暴力事件,導致醫病雙輸,讓人遺憾!醫療環境長久以來存在許多性別刻板印象與誤解,有些現象逐漸在改善,可是也有新的議題陸續出現。其中愈來愈多男性護理師投入護理專業,社會大眾若沒能破除相關的性別框架,恐怕類似的事件還會層出不窮。

臨床護理的性別組成正在改變

這30~40年來,國際醫界有一個共同的趨勢,就是愈來愈多的男護理師進入臨床照護工作。醫院裡從早期清一色是女性護理人員,到現在常能看得到男護理人員的身影。
2012年曾有一篇網路文章彙整多個國家的資料,顯示出男護理人員已佔有一定的比例:以色列與義大利的男護理人員比例已超過20%,西班牙、瑞士和英國的比例在10%與20%之間,挪威、澳洲、愛爾蘭、紐西蘭、奧地利、南非、加拿大、美國、日本、波蘭和匈牙利則介於5~10%。
台灣的護理院校以往只招收女護生,一直到1985年國立台北護理專科學校才首創先例,在三年制護理科開始招收男生。可是早期就讀護理科系的男生不多,畢業後實際從事護理臨床工作的更少。近年來男護生人數有明顯增多的趨勢,各校護理科系男學生比例已達15-30%;臨床上男護理師的比例則在2.5~3%之間,而且每年約以600人的速度在增加。

性平法律的保障下,臨床會有更多男護理師

由於考量可能有病人一時無法適應由男護理人員照顧,因此大多數醫院都將為數不多的男護理師盡可能安排在特殊的護理單位,如急診室、洗腎室、手術室、重症加護病房等。但是隨著男護師人數增多,臨床照護的意向也逐漸多元,醫院護理主管慢慢開始依照男護師的意願分配在各種病房,像是除了婦產科以外的內、外、兒科病房。因此,一般住院病人不分男女,可能受到男護師照顧的機會也會增加。
依照《性別工作平等法》第7條:「雇主對求職者或受僱者之招募、甄試、進用、分發、配置、考績或陞遷等,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醫院在對護理人員的任務分派與病房工作場合的安排時,都必須一視同仁,不可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雖然此條文有但書「但工作性質僅適合特定性別者,不在此限」。不過《性別工作平等法施行細則》第3條也寫得很清楚:「所稱工作性質僅適合特定性別者,指非由特定性別之求職者或受僱者從事,不能完成或難以完成之工作。」護理工作需受過適當訓練,取得證照,女性和男性護理人員都可以勝任,應非屬此條文所稱的「工作性質僅適合特定性別者」。因此,男護理人員在院內各臨床場合的服務,只要符合專業能力要求,是受到法律保障的。
在所有醫療科別中,病人屬於單一性別的只有婦產科,全都是女病人。我們可以試想一個比較特殊、但非不可能發生的情況:假如某家醫院婦產科病房有護理職缺,而有男護理師專業能力足夠且選擇要在婦產科病房照顧產婦或女性病人,依法醫院管理者不得在沒有其它合理的考量下,不讓這位男護理師到婦產科病房服務。

兩性醫病關係已是常態,兩性護病關係也不足為奇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為女性產婦接生的助產師一定都是女性,不過在英國,已經有男性助產師,而且數量在緩慢增加中。據統計資料,2012年英國有41,106位女助產師,173位男助產師;2016年時則有42,979位女助產師,188位男助產師,4年間男助產師增加了15人,成長率大於女助產師的改變幅度。
此外,如果大多數產婦和女病人可以接受男性婦產科醫師的診療,那應該沒有理由排斥男性助產師或男護理師在婦產科病房照顧病人。2016年國內有2,460位婦產科專科醫師,其中大多數是男醫師,比例將近8成(1,941位)。長久以來大部分的婦產科產婦或病人都是由男醫師診療,也極少發生不適宜的狀況,因此,即使由男護理師或助產師來照護婦產科病人,應該也不至於出現什麼問題,畢竟醫師、護理師、助產師在臨床上只是分工不同,與病人互動上本質上沒有太大的不同。
不僅是婦產科,在實際醫療場合中,醫師性別與病人性別早就不成問題,男醫師照顧女病人,女醫師照顧男病人都是常態,並不令人覺得奇怪。同樣地,女性護理師不僅照顧女病人,也照顧男病人,社會大眾已經習以為常,那麼由男護理師照顧女病人也不應該被另眼看待才對。

不論男性還是女性護理師,都是用專業照顧病人

其實病人最要關注的是醫護人員的專業,而非其性別。整體來說,醫護人員關注的也是病人的病情,並不會戴上有色的眼鏡去照顧病人。協助病人恢復健康是醫病雙方共同的目標,病人與家屬不用太擔心醫護人員在照顧病人時會有性別上的遐想。絕大多數的醫護人員都能堅守專業倫理的界線,否則是會受到法律制裁,並賠上自己職業生涯的。
如果今天某個人疾病發作倒在路上急需救治,很幸運有醫護人員在附近,他/她還會在意是男性或女性的醫護人員伸出援手嗎?我想應該不會。同樣地,病人住院接受醫療照護,在臨床照顧病人的護理人員就是那位伸出援手的貴人。著名音樂人李宗盛形容得非常貼切:「護理人員的日常,是為了人們的非常、失常與無常。」這是一份很珍貴的緣分,病人與家屬若不看專業,而用性別去斷定任何一位護理師,那會是非常可惜與遺憾的結果。
或許因為男護理師在臨床尚屬少數,有些女病人對由男護理師照顧心理上仍未適應,如同英國有些孕婦與家人初次接觸男助產師時,不免覺得疑慮,但是通常在與男助產師聊過之後,得知他們的專業,都能夠放心讓男助產師接生。有一位產婦很風趣地表示:「我不在意助產師是否有三頭六臂,只要他能夠安全地幫我接生就好!」台北榮民總醫院第一位男性護理督導長戴宏達護理師也指出:「不論男性還是女性護理師,在專業上沒有差別。」
當然如果女病人或家屬對於由男護理師照護,感受上有所不佳或不適應,病家其實可以誠懇地向病房護理主管表達,醫院在尊重病人自主或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下,都會依照病家的意思調整主責護理師。畢竟如果女病人或家屬住院期間一直對於男護理師耿耿於懷,對病人的病情也會有負面的影響。
這種情況在醫病真誠表達溝通下,男護理師也都能夠理解病方的感受,不會因此介意,病家不必刻意隱忍,導致情緒爆發。對醫病雙方傷害最大的情況是病家情緒性的反應,以及傷害性的言語和舉動。不僅病家很可能會因此付出慘痛的代價,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因此折損護理人員的服務心志,導致護理專業人才的流失,那將是病人與社會的重大損失。
多元化是一個進步社會的指標,也是個專業體系穩定健全的要素,以往單一性別的行業,如神職人員、軍人、警察、醫師、護理等,在性別參與的機會上都已逐漸開放與平等,因此也為這些專業領域帶入新的面貌、活力與創意,對於其所服務的社會大眾來說,這應該是值得高興的福音。期盼當更多的男護理人員投入臨床照護之際,病人與家屬能給予更多的接納與支持,使他們的護理專業藉由高度的服務熱誠造福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