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不在乎合理性的生物


暴走台灣》「鄉民正義」的隱藏殘酷:逼迫他人認錯道歉,你獲得快感了嗎
來源:dreamstime

所謂的反應過度,是因為情緒反應優於認知反應所產生的。當我們讓情緒取得主導權,就會無法冷靜判斷,也很容易做出極端的行為。
例如,遇到有朋友被他人用難聽的話羞辱,如果是情緒反應較強的人,就會回應朋友:「這真的很過分,那個人實在是太可惡了」、「真不敢相信!他居然說出這種話,完全無法原諒」等話語。
但如果是認知反應較強的人,就會冷靜地說:「真的有點過分,他大概是遇到什麼不好的事,所以才會這麼生氣吧」、「他居然會說出這種話,會不會中間有什麼誤會」等。
情緒反應較強的人,比較無法適應壓力,只要遇到討厭的事情,便容易有承受壓力後的反應。一旦產生討厭的感覺,就會生氣、陷入低潮,或是情緒激動。而認知反應較強的人較有抗壓性,遇到討厭的事物時較不易隨著狀況起舞、不大情緒化並且能冷靜應對。

對待他人不夠寬容

當然,情緒反應較強的人就是容易反應過度的類型。這一型的人主要是欠缺體會他人觀點的同理心,也就是考量對方的想法,並且理解對方的行為模式。越是容易反應過度並會隨意批判他人的人,就越沒有同理心。
這就像你在餐廳中隔著一張餐桌與人面對面,此時對方背向窗戶,而你則是正對著窗戶。雖然你可以從對方背後望見窗外的景色,不過對方卻可以從你的背後看到你所看不到的餐廳格局。由於雙方的觀點不同,因此眼中所看到的光景也截然不同。
內心世界也是一樣的,每個人因為內心的風景不同,會產生不同觀點。
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不同價值觀的人,總是否定他人的價值觀其實是很奇怪的行為。如果否定他人的價值觀是正常的,不就表示其他人也可以反過來否定你嗎?當大家將這種行為視為司空見慣,那麼人類就會因為彼此的價值觀不同,陷入難以和平相處的境況中。
在反應過度的背後,往往潛藏著害怕與他人交流的心理。有一本暢銷書,名叫《被討厭的勇氣》,揭露了許多人的思維裡暗藏著「很害怕被人討厭」的想法。換言之,「被討厭的勇氣」這句話也暗示人們「害怕被人討厭」,所以會因為心中的某些疙瘩而產生反應過度。

網路助長反應過度


網友從逼迫他人認錯中獲得快感


暴走台灣》「鄉民正義」的隱藏殘酷:逼迫他人認錯道歉,你獲得快感了嗎
來源:dreamstime

投訴,是社會上蔓延開來的過度反應之一。
在現代,網路上的文章可以決定企業和店家的生死。由此可知,網路文章的威力甚大,不但能讓評論對象獲得成功,反之,也能使其面臨關門大吉的窘境。
當網友把針對商品的投訴、企業和店家的待客態度上傳至網路後,事情往往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流傳開來。
然而,除了親手上傳的本人之外,其他人無從確認內容是否造假。所以要是上傳者是一個容易反應過度的人,也許會將帶有獨斷偏見的投訴內容散播出去。又或是平時積怨已久的人,也可能故意藉此在網路上發洩情緒。又或者上傳者並沒有惡意,只是對店家、企業的態度有所誤解而已。
但不管如何,一旦投訴文章上傳到網路後,就會接二連三地出現「太過分了,怎麼會有這樣的店家」、「這種態度真的很可惡,不能原諒這種企業」等流於情緒反應的感想。而有這類感想的人,還會利用社群網站的轉發功能,將投訴文章廣為流傳。
原本只是個人觀感問題或積怨已久所發表的批評,經過這樣的發展後,不但讓企業和店家的負面名聲進一步地擴散,接連而來的批判也會不斷地向他們興師問罪。
當店家、企業意識到外界批評的力量後,即使是蠻橫不講理的投訴內容,也不得不採取相應的安撫手段。雖然這種方式就像以毒攻毒一樣(以反應過度對待反應過度),但要是不做到這樣的地步,難保以後不會受到更大的損害,畢竟企業和店家都很害怕批評所帶來的後續效應。
另一方面,由於店家、企業都害怕因為負面評論而遭到抵制,因此不管投訴內容是否正當,都不會加以拒絕。尤其是當店家、企業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過錯,都會為了表示尊重客戶而先採取低姿態道歉,再慎重地處理後續發展時,這種模式會讓投訴者感到爽快。

煽動大眾情感的媒體

反應過度不會來自冷靜的認知反應,而是從衝動的情緒反應中誕生。一個反應過度的社會,不但容易煽動多數人產生情緒反應,同時也會放任大眾的情緒產生連鎖效應。
在煽動大眾流於情緒反應的方面,我認為現今的新聞媒體必須負起相當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