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轉載: 一百歲的樂活哲學 // 東西以自身需求為考量 ,斷捨離讓生活清爽

一百歲的樂活哲學》東西以「自身需求」為考量,斷捨離讓生活清爽

撰文 :熟年優雅學院/太雅出版社 日期:2018年07月13日 分類:品味人生 圖檔來源:太雅出版社提供
  • A
  • A
  • A
幾十年前家裡頻頻出現老鼠,令我們傷透腦筋,不得不在屋子四處擺放添加殺鼠藥的糯米糰子。

文/吉澤久子

當時有一位家事服務員會來家裡幫忙,我看到她拿出一把恰好合用的刀子。

定睛一看,原來是我前陣子丟掉的那一把,因為刀尖斷了。她將我認為不能使用的東西撿起來妥善保管。

「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這麼想著而留下來存放的東西多半不會再見光,只是侵佔屋裡的空間而已。

既然這樣,目前不需要的東西乾脆就丟掉。就在這種想法在我腦中高漲時,應該已經丟掉的刀子卻再度成為目光焦點,令我有被擺了一道的感覺。

建造預鑄屋之前,由於我們夫妻都要工作,為了讓生活更舒適,我們希望新房子越簡單越好,而將收納空間縮減到極限,結果確實讓這棟「實驗屋」相當便利,家裡卻陷入東西到處亂放的狀態。

經過種種的教訓,我領會到東西並不只是東西。東西是包含購買地點、使用的人、場景和回憶在內的文化,而文化可以說等於時間。

在思考如何過生活時,第一個重點是掌握「自己的時間」,並且有意義地加以運用。因此反過來推想如何選擇、安置物品時,自然就會知道什麼東西才是必要的,你說是不是?

曾聽說過,人的一生中有超過一百五十天的時間是用來找東西。如果衣櫥塞滿了衣服,出門時勢必要大費周章地從裡面找出適合今天穿的衣物。如果滿地都是書報雜誌,需要某一本書時,就得在屋裡跑來跑去,拚命想要找到。

相反的,如果需要的生活物品不僅齊全,而且擺放得井然有序,就可以減少時間上的浪費。

剛結婚時,我們夫妻住在租來的豪宅中,光是打掃就要花上幾個小時。後來搬進屬於自己的小房子,用一筆建築費用買到的正是「時間」。

年滿六十六歲開始獨居時,我斷然處理掉家人在世時使用的洗碗機和大型冰箱。只清洗一個人用的碗盤時,手洗會比較快,而使用大型冰箱必然會塞進大量食品,需要花很多心力整理。

考慮到日後的生活,我確定自己並不需要這兩樣電器。物品的取捨和選擇並不容易,但是以「自身需求」為考量,生活就會爽快許多。


(本文節錄自《人不管幾歲,都值得好好活下去》,太雅出版社,吉澤久子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