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轉載:買不起房子 ,不如出國玩 過爽一點....別在年輕時偽富 ,老了變真窮

買不起房子,不如出國玩、過爽一點...別在年輕時「偽富」,老了變「真窮」

撰文者:洪雪珍
30歲就定位 2019.10.25  184,796
圖為示意圖。 (來源:Dreamstime)
摘要
年輕時「偽富」,就等著老來「真窮」到哭不出來。中年後,透過工作賺的錢會越來越少,甚至沒有機會工作賺錢。從「人生奮鬥三部曲」看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
有機會跟年輕人演講時,我都會提出「人生奮鬥三部曲」,並用財富來做斷點,因為有了錢,人生才能做主,有真正的選擇權:
第一個10年,努力工作,打好事業基礎
第二個10年,努力賺錢,賺到第一桶金
第三個10年,努力理財,提早財富自由
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隨著年齡增加,減少主動收入的占比,提高被動收入的占比,因為歲月不饒人,在中年之後,透過工作賺的錢將會越來越少,甚至沒有機會工作賺錢。
廣告

賺得多,花得多

最近,有2個朋友都沒工作了,一個是健康因素,主動提辭;另一個是因為公司組織調整,被失業了。2人都年逾50歲,想要再找工作,不約而同都來諮詢我的意見。這真是一個大難題,這個年紀要求職,天知道有多不容易,於是我問他們,存款可以支撐多久?
「省吃儉用,大約1年。」
「1年內找不到工作,恐怕就要賣房子。」
這麼嚴重,把我嚇到了!可是不對啊,一個在外商金融業任職培訓主管,一個是大企業做業務總監,年薪少說也有3、4百萬,而且年資超過20年,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吧?哪裡知道他們給了我一個共同的理由:
「年輕時不懂事,賺得多,花得也多,沒在想存錢這件事。」
這麼會花,到底都花哪裡去了?最大宗當然是出國旅行,1年2趟跑不掉,哪裡最貴哪裡去,再加上瘋狂瞎拚,刷的盡是當季精品,沒在手軟的,一趟旅程經常3、40萬元飛了。聽著聽著,我倒抽一口氣,忍不住問,這些精品最後都到哪裡去了?
「送人啦!」

以為錢會一直賺下去

不過,這2人的例子還算小蛋糕一塊。我認識過一個在媒體做廣告業務的主管,才真是開了我的眼界!每次看到他,都是拎著2瓶酒,看得出來是出門應酬。夜夜笙歌,吃完飯,唱卡拉OK,再到酒吧划酒拳。有時候我也會跟去瞧瞧,看他豪氣萬千的樣子,還真是一條鐵錚錚的漢子。到了凌晨,夜班的同事經常看到他爛醉如泥,斜掛在廁所的洗手檯上。
後來他離職了,再見面時,我才知道他當時有多「匪類」!不只是把薪水花得一乾二淨,還刷爆十幾張信用卡,以卡債養卡債,付出高昂的利息,差一點翻不了身,直到去跟銀行做債務協商,還了很多年才無債一身輕。可是我不解,這些應酬不是公司支付嗎?哪兒輪得到他自掏腰包埋單?
「喝茫了,預算超過了,就當大哥啊!」
他做業務的期間,是媒體的黃金時代,印報紙跟印鈔票沒兩樣,他做的還是油水最多的某類型廣告,能夠「敗家」到這個地步,還真是令人難以想像。問題是他有家庭,孩子都小,也不像是個不負責任的父親,怎麼會花起錢來如此肆無忌憚?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他卻說:
「那時候,錢太好賺了,我以為我會一直這麼好賺下去。」
這番說法,讓我想到「經濟泡沫」這4個字,粉紅色泡沫總有一天會幻滅,而美麗的世界會跟著崩塌,快樂的日子也將一去不復返。可是年輕時,很少人會想得到錢會有不好賺的一天。特別是高薪族群,在賺錢這檔子事上,當手氣正好、手感正強時,我經常聽到他們自信滿滿地說:
「錢賺不完的,到處都有錢賺。」

中年以後,收入打85折

當然有特例,一定有一種人很會賺錢,從年輕賺到老,賺了一輩子,從來不知道錢不好賺的滋味有多酸、多苦。可是從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來看,賺錢多寡有如一座山,45至54歲這10年是一般人這一生的賺錢高峰,恐怕多數人都要提高警覺,自此之後便從一路走下坡,55歲之後的10年就打了85折,65歲以上就必須面臨跟剛出社會一樣的薪資水準,幾乎是高峰時期攔腰斬,只剩約5折。
這是一般人未曾想像得到的未來錢景,大家都以為,年資越多,經驗越豐富、人脈越廣闊,想當然爾,薪水一定是像一條直線不斷往上揚,卻不知道它像天鵝的頭是會下垂的,賺錢能力在過了中年之後,便逐日衰頹,直到被就業市場完全拋棄為止。所以在年輕時,怎麼賺就怎麼花,就算是月光族也沒在怕的。
最近去中廣上吳若權的節目,2人談起這個話題,都有一樣的觀察與發現。有些年輕人的IG,每天貼的無一不是到處吃喝玩樂的照片,像有年輕人又貼了出國旅行的照片,吳若權忍不住問,你不是前2個月才出國旅行嗎?年輕人回答:
「沒辦法啊,工作太辛苦,一定要抒壓才行!」
年輕人還特別強調,去的是很近的香港澳門、日本韓國、或東南亞國家,來回3、4天,沒請假扣到錢;而且搭的不過是廉航、住的是背包客棧、吃的是小飯館…沒花大錢。可是1年出國2、3趟,1年10萬元跑不掉,是很多年輕人薪水的1/3或1/4,占比不低!若是再包括其他小確幸,簡直存不到錢。這時候,年輕人又會說:
「省吃儉用過得那麼苦,沒用啊,又買不起房子,還不如過得爽一些。」

年輕時窮,理直氣壯

乍聽頗有幾分事實,吳若權卻搖搖頭說,這種所謂的抒壓,只不過是「把年輕時的壓力,延後到中年以後,連本帶利付出更大的代價。」我完全同意,因為身邊有幾個大叔、大嬸就是年輕時預支人生的財富,把壓力推延至未來,現在只能唱唱岳飛的滿江紅:「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老大徒傷悲,沒有時間籌碼可以翻盤,只能長吁短嘆、後悔莫及。
年輕時,誰不窮,窮得理直氣壯,而窮是磨勵,胸中懷有滾燙的熱血;老來就該富,窮成了磨難,氣弱志短,只剩一嘴碎念與不勝唏噓。年輕時「偽富」,就等著老來「真窮」到哭不出來。所以寧願年輕時窮,也不要老來窮。這就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莎士比亞說:
「拋棄時間的人,終將被時間拋棄。」
責任編輯:黃楸晴
核稿編輯:葛林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轉載:上班族都想知道....穿牛仔褲上班真的不專業嗎 ?

上班族都想知道...穿牛仔褲上班真的不專業嗎?

撰文者:陳麗卿
好形象卿鬆學 2019.10.23  402
圖為示意圖。 (來源:Dreamstime)
摘要
上班穿牛仔褲究竟合不合適,除了觀察自身產業別之外,牛仔褲材質的選擇也是重點。
你上班會穿牛仔褲嗎?你穿牛仔褲,是因為方便舒服,還是一種形象策略?近幾年來,職場穿著明顯趨向Smart Casual的形式,導致牛仔褲的風潮在辦公室中愈來愈普遍,而當牛仔褲文化被帶進辦公室,不僅解放辦公室傳統的穿衣模式,也解放了員工嚴肅的工作態度。
然而,大家對於牛仔褲還是充滿疑問,這也是為什麼當我為企業做專業形象訓練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上班到底能不能穿牛仔褲?
其實答案很簡單,只要自問2個問題就能清楚判斷,那就是「你是哪種行業」以及「你穿的是哪種牛仔褲」。
廣告

問題一:你是哪種行業?


如果你的公司已有明確規範出Dress Code,恭喜你,那就是「上班到底能不能穿牛仔褲?」最好的參考。而如果公司沒有Dress Code,則可以用行業別,來判斷自己是否可以穿牛仔褲上班:
  • 不能穿牛仔褲:涉及法律與金錢的行業
因為牛仔褲帶有放鬆、隨性的心理效應,只要你的行業和「數字」有關、跟「嚴謹」有關,例如:金融、保險、會計、法律等,就不宜穿牛仔褲上班-即使是Casual Friday也應該避免。
  • 可以穿牛仔褲:創意行業
跟創意有關的行業,例如廣告、設計、行銷、出版等行業,牛仔褲是可以被接受的。然而,如何把牛仔褲穿出「創意與專業兼具」的感受,而不是只讓人留下「特立獨行」或「不修邊幅」的印象,就是你的挑戰了!
  • 「可能」可以穿牛仔褲:上班穿著商務便服的行業
如果你的公司平日上班不需穿西裝套裝,而是以商務便服(Smart Casual)為主,例如:電子科技業、學校、政府機關等,牛仔褲「可能」是可被接受的。但仍須根據公司的服裝規定,決定你的上班服裝。
而在搭配上,建議你穿牛仔褲時,上半身以「較有正式感」的服裝來搭配,例如:男士可以穿牛仔褲配長袖襯衫,女士則可以用牛仔褲搭配簡單的線衫,就能既輕鬆又有專業架式。

問題二:你穿的是哪種牛仔褲?


即使你的行業允許穿牛仔褲上班,也請注意:不是所有牛仔褲,都適合出現在辦公室!
1.上班族請選擇保守的經典款牛仔褲,除非你身處創意行業,否則要注意避免太「另類」的牛仔褲,例如刷白、破洞、鉚釘…這種另類的款式,會讓眾人焦點專注於褲子上,而忘記你在工作上的專業。
2.剪裁合身的牛仔褲會比寬鬆垮褲顯得穩重,而中性色牛仔褲會比其他顏色更適當,比方說深藍色就會比紫色牛仔褲顯得得體安全。
3.上班時,身上請不要有2件以上的牛仔服飾,這會顯得太過休閒。
4.配件選擇會決定穿著牛仔褲時整體的正式感或休閒感。所以屬於Smart Casual的傳統行業,上班穿著牛仔褲時,除了上半身需做正式打扮之外,更要注意鞋子的選擇。例如:男士穿牛仔褲配皮鞋,會比球鞋來得正式;而女士搭配包鞋、牛津鞋、短靴也可以提昇正式度,並避免穿著涼鞋。
5.千萬不要穿著皺巴巴的牛仔褲去見客戶!整齊乾淨的外表是很重要的,牛仔褲與襯衫樣,都需要經過整燙處理,燙過的牛仔褲不僅穿起來較得體,修飾身材的效果也會更顯著,只要你親自燙過一次,就會知道其中差異。
責任編輯:葛林
核稿編輯:黃雅苓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轉載: 放棄急救同意書 :爸媽簽下去之前 ,先問他們這五個問題 !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放棄急救同意書:爸媽簽下去之前,先問他們這「五個問題」!


作者:楊智鈞醫師 (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衝動的決定?還是慎重的考慮?


有一天我媽媽拿了一份俗稱「放棄急救同意書」給我跟我哥簽名,嘴裡說:「我如果哪一天要走佛祖會來接我,我這輩子活夠了,你們不用救我、也不用操心。來,這裡簽名一下。」

我斜眼一瞥、看我哥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決定自己再嘗試「溝通」一次:「媽,這個要簽是沒問題,我覺得也很合理,不過你有看上面註明的細則嗎?他是講經醫師診斷為不可救治、近期死亡不可避免喔,比如說癌末喔。如果是你車禍被送到醫院你要救嗎?或是癌症早期可以開刀你要開嗎?如果醫師覺得還可以治療,不在這張同意書的討論範圍內喔,他一樣會幫你急救、插管喔。

我媽聞言把單子一丟:「我都不要啦!我不要任何人替我煩惱啦!你講的那些我通通都不要醫啦!」看了這個樣子,我就知道「她」真正想簽的不是什麼「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而是一個不想要兒女負擔的「情感」

隨著「安寧療護」、「生命自己做主」、「預立醫囑」的觀念推廣,我發現身邊的朋友碰到越來越多跟我類似的狀況,有點偏離了這些概念推廣的初衷。

相同的是「天下父母一般心」,不同的是或許我跟我哥本身就是醫師(而且還是急重症心臟專科醫師),比起非醫療界的朋友來講、更知道這類問題發生的結點在哪裡,而一般朋友很可能就只能在「拗不過簽一簽了事」、「不理他」兩種做法之中擇一了。

這是無論身為不明究理的父母、或是中年的兒女(你我)、或是推廣「自主醫療」的我的許多醫師朋友都要面對的一個事實:很大比例簽署同意書的人,根本不盡然了解他們「想簽」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不僅僅沒辦法達到他們「讓子女不必到時候為了自己疾病的事情煩惱、不想拖累子女。」的原始目的,而且還會引起別的問題,我感覺最嚴重的就是:急救、插管、呼吸器被污名化這件事。


把抽象概念「具體化」:簽署之前問你爸媽這「五個問題」


你有仔細看過預立醫囑同意書裡面的內容嗎?以下是一份網路上都查得到的意願書參考範例(連結

公正意願書參考範例

姑且假設有簽的人,上面每一個中文字都仔細看過,但是他們可能不盡然了解這背後的含義,或是其他的醫療狀況。白話講: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簽了什麼東西!

你的「順其自然」是什麼意思?

舉個例子,首先,所有同意書都只是「範例」、而不是規定。意思就是你可以自己修改裡面的條件,例如第三條「不施行維生醫療」(不急救)裡面你如果打勾,套餐就包含不壓胸、不電擊、不插管、不用呼吸器、還有不打藥。

注意喔,連藥物都沒有喔。稍微有點猶豫了嗎?你說我不要套餐、我單點可不可以,可以喔!很多人在加護病房說「我要順其自然」,但其實你要好好跟醫生交代清楚你的「順其自然」是什麼意思,我可以單點我不要心臟按摩、電擊,但我要給急救藥物、強心劑,或是我通通都不要。


「哇那細哇某唉擦共!」-如何如他所願?


講回插管跟呼吸器,很多人說他堅決不要插管,但是他其實不知道插管除了在「臨終末期」之外,還應用在許許多多的醫療場景裡面,所以如果他的心願是「不插管就是不插管」,只簽上面範例那種同意書內容恐怕無法「如他所願」,至少需要修改成以下條件:

1. 我重病臨終不插管。
2. 我急診創傷昏迷意識不清不插管
3. 我一律不接受需要插管的全身麻醉手術。
4. 我在包含但不僅限於以上三種狀況的任何情形下都不接受插管。
5. 以上決定衍生的任何醫療風險我願自負,任何人不得追究醫療方責任。

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絕不會被插管」。哪天比如盲腸炎、膽囊炎要割盲腸、割膽囊就保證不會有人幫你麻醉插管了。(你可以說我願意醒著開)


簽下去前問這五個問題


寫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上述五點「有點可笑」呢?這也正是我打這篇文章的原因:讓大家重新認識急救、插管,假設你的老父老母下次嘴吧喊著「哇那細哇某唉擦共!」(我死也不要插管)、然後丟了一張「同意書」在你面前叫你也簽,你就可以問他們這五個問題:

  1. 你意思是比如癌症末期、沒辦法治療了就不要救了嗎?
  2. 那如果你在外面出車禍、流血流很多,送到急診雖然休克可是可能救得活、那也不插管嗎?
  3. 那如果有一天你肚子痛要割盲腸、開刀要全身麻醉,那也不插管嗎?就不開了嗎?
  4. 意思是不管任何情形只要有人要把呼吸管放進你喉嚨都絕對不行嗎?
  5. 你願意自己負擔責任並且兒女不得追究醫師嗎?

問完之後,假設他情緒還很不理智,你就利用換位思考的技巧,把上面問題裡的「你」、換成「你兒子」然後再問一遍,保證他絕對猶豫起來:

  1. 你兒子如果癌症末期、沒辦法治療了,你願意放棄讓他好好離開嗎??
  2. 你兒子在外面出車禍、流血流很多,他之前說過他絕不插管,這時送到急診雖然休克可是可能救得活、那你覺得該讓他年紀輕輕就這樣去嗎?
  3. 你兒子肚子痛要割盲腸、開刀要全身麻醉,那也不插管嗎?不開放著讓肚子爛掉死掉嗎?
  4. 不管任何情形只要有人要把呼吸管放進你兒子喉嚨都絕對不行嗎?
  5. 你願意 100% 尊重兒子自己的決定,他自己負擔責任、你絕對不追究按規定不幫你兒子急救的醫師嗎?


急救觀念不該被民眾在潛意識裡厭惡


越來越多爸媽(特別是想簽署類似同意書的人)「不插管不急救」的概念、不知不覺已經變成一種執念,所以當我在臉書表示「能夠快速插管是一種並非每個醫師都辦得到、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值得讚許的高級技巧,我很會插管我驕傲」的時候,有人就在下面留言:「楊醫師,我此生堅決不插管,不管你多會插、我就是不要讓你插!」。

有鑑於此,我在這篇文章裡(請點擊連結)曾經針對「插管、呼吸器、氣切使用情境」做了分析,插管、呼吸器是醫療、手術常規,如果急救毫無價值,我們花那麼多時間學習「CPR」,在公共場所購置「AED」自動電擊器是為了什麼?(我的一位學長經過急救 30 分鐘、救護車上電擊,奇蹟似的救回來,完全沒有後遺症,現在是非常傑出的主任級醫師。

如果重症加護毫無價值,成立加護病房的目的是什麼?大家都簽一簽同意書,病重就直接回家祈禱,加護病房也可以拆掉,大家都很輕鬆不就好了嗎?

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在「救到底」「好好走」之間,我們永遠都在嘗試著平衡、尊重生命、不輕言放棄,做出對生命最好的決定與努力。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於「急救」、「插管」、「不急救」等名詞的反思。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轉載 黃大米 臉書: 賺錢有數 2019/10/14

【賺錢有數】
台灣年輕人不努力嗎?那你就錯了。勞動部長許銘春在立法院備詢時,證實台灣從事外送食物的勞工多達八萬人,為什麼一個剛興起又很辛苦的行業,卻能立刻吸引了這麽多人投入,答案是,這行只要你願意投入時間,你就賺得到錢。
台灣的勞工低薪已久,加班費像鬼,聽過的人多,碰到的人少,常常加班都像在做功德,迴向給即將往生的自己。
二十年前我剛畢業,在我眼中五萬元算高薪,二十年後,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五萬依舊是高薪,但二十年前的五萬薪水很好花用,現在的五萬,以台北來說,如果你是北漂族,扣掉房租、水電、交通費跟返鄉的花費,五萬只是可以過日,別的不說,物價這幾年翻了幾倍,那天我在超商看到一罐花生麵筋,我印象中過去只要二十幾元,現在超商的售價是五十元,連配稀飯的麵筋都漲成這樣,薪水花起來輕薄如紙,千元大鈔,一帶出門就消失,民眾常覺得沒買到什麼,錢就不見了。
當物價翻飛,薪水不漲,房價又高到摸不起、也不敢想,這樣的環境,真令人絕望,因此,當出現一個行業,不會要你共體時艱,不會要你把加班當來店禮,免費贈送給公司,只要你有接單,就有錢賺,雖然辛苦,卻相對公平,也難怪年輕人雖然知道,每天騎車跑風險高,還是躍躍欲試,因為努力就可得到回報的感覺,他們很久沒有感受到了,甚至有雜誌針對此現象做了專題報導,標題是「當上班族20年,薪水還比不上一個送餐的。」後來,這個上班族就離職去當外送員了,苦等公司加薪,不如靠自己外送接單。
外送員車禍事件頻傳後,肇事責任還在釐清,他們的投保問題因此被重視,這些不是千金之子,想靠勞力替自己翻身的辛苦人,值得政府去幫他們爭取更好的勞動條件。不論是雇傭還是承攬,勞動法規面需要更與時俱進,才能保障勞工的權益,尤其在機器人、AI等等數位衝擊下,產業變化會更加劇烈,企業在存續不易下,以約聘人員會越來越多,加上新行業的崛起,都需要政府早一步感知到產業的變化,及早調整勞動法規,而不是要等到出人命了,才來檢討,畢竟一條人命是一個家的破碎。
台灣最可悲的兩件事情,第一是,拚搏一世,比不上早年買房一次,賣肝一世,比不上重新投胎一次。
人生的努力根本不重要了,你早年是否買房,以及你爸爸是否有錢給你頭期款,成為貧富最大的關鍵。
第二件悲哀的是,薪水停滯如死水。
就算你是個從小沒輸在起跑點的學霸,一路狂奔超前,沒想到,最後被台灣經濟環境絆倒,大家薪水一起卡在五、六、七萬,很難再攀升,更辛酸的是,那個在小學,坐在你附近,不愛唸書,成績被你狂電的同學,選擇早早去學一技之長,從學徒混到出師,開店當老闆,收入高到讓你看不到車尾燈。
當一堆人,一窩蜂加入外送員的行列,是台灣人勤奮精神依舊存在的最好證明,卻也是台灣產業讓人看不到前途的悲哀。

轉載 :台灣地主是依附在企業下的吸血蟲/ 一個支持囤房稅的理由:3%不動產持有稅無傷地主,讓他降價賣才是真損失

【台灣地主是依附在企業下的吸血蟲】一個支持囤房稅的理由:「3 %不動產持有稅」無傷地主,讓他降價賣才是真損失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 17 日的議會中表示,市府預定 2020 年開始,針對持有 6 戶以上房屋者,調整房屋實質稅到 4.8%。柯文哲強調,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炒的。此消息曝光後,網路上掀起了 正反意見 的討論,有人贊同「快上調」,但也有不少人表示:「租客挫例等,漲租金囉!」
為何調升房屋稅率反倒會使租金上漲?就讓我們從「不動產持有稅」的角度來一探究竟。(責任編輯:徐子捷)
台北信義區街景
台北信義區街景,圖片來源:wikipedia
文/TTDEarl

「台灣大地主」與「台灣實業家」的差別是什麼?

上次有說過會繼續聊居住正義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聊聊「台灣大地主」與「台灣實業家」的比較。之前一堆人說我不懂稅,老實說我跟那些專業的會計師,或研究稅法的比真的不懂稅,因為我不是在開會計師事務所,我也不是立法委員或民代,我只是台灣其中一個中小企業家,我研究的是我的專業、賣我們公司的專業。
有人說在嘴這個議題通常是沒出社會 沒繳稅的人, 我一年繳的營業稅大概 350 萬(有專業會計師說這不算公司繳的,是客戶繳的),營所稅直接用行業別書審最高稅率
大概也是 250 萬,所以我一年公司所繳的營業稅、營所稅加起來大概 600 百多萬。
請問一下,我可以討論「居住正義」和「土地稅制」這個問題了嗎?
我們就從繳的稅開始討論,不做學術研究。我的文章一堆人在說我不懂地主還要繳所得稅、補充保費等等,台灣大地主也是有貢獻的,也是有在繳所得稅,有在繳補充保費,我看了真的覺得很好笑。
廣告
我們來看一下「台灣地主」跟「台灣實業家」的差別。先請問各位,你在買商品時會自動分析價格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買 iphone 手機 31500 元時,你會自動開始價格分析:
營業稅 1500 元,這是我要繳給政府的。
手機 27000 元,這是手機公司賺的。
店租廠租 3000 元,這是其它費用、其它公司賺的。
廣告
然後想「唉啊!這個營業稅要吃我 1500 元,太貴了,我不買。」還是「這個店租廠租要吃我 3000 元,太貴了,我不買。」應該沒有人會這樣考慮這商品吧!
大家應該只有在考慮這個商品價值值不值得我花這錢買,所以在賣商品、賣服務的企業就要全心全力的提供人民覺得 cp 值可以的商品,包含營業稅、營所稅、員工薪資福利、店租廠租金所有奇奇怪怪的成本都灌在這商品內。所以一個實業家的商品所背負的責任是非常重的,包含國家的稅金、台灣大地主的租金。(專業會計師看一下這段,這是現實情況跟學術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現在焦點轉到台灣大地主對台灣的貢獻:…………………………….
打完了!就是沒有貢獻。

「台灣大地主完完全全就是依附在企業家下的吸血蟲」

這樣打應該有一堆人又要來靠北我什麼,台灣大地主收租要繳 10%所得稅 1.91%二代健保之類的。我們分開來討論,房屋租出去有分「一般人民用來住」和「公司營業」。
先說一般人民租來住的(包含很多小吃攤、早餐店、沒營登的店),我想這些大部份,很大一部份都沒有報稅,大概只繳土地房屋稅。這個如果你跟我說,大部份的地主都有上報繳所得稅,那我們大概活在平行世界。而且 ptt 上應該馬上跳出一堆說我租房的房東根本不給報稅,完完全全的地下經濟,對台灣一點貢獻都沒有,這應該毫無懸念的可以直接跳過。
那來說說租給「公司營業」對台灣有什麼貢獻,一堆人在那說租給公司的要繳 10%所得稅、1.91%二代健保,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請問是「承租者繳費」還是「台灣大地主繳費」?
我們一樣從產品所創造的價值性來看這件事情,請問這台灣大地主創造了什麼商品或是服務?創造商圈?創造人潮?建設交通?辦活動?
好像都沒有…… 不是政府規劃,不然就是自然群聚。 但因為這台灣大地主擁有了這房屋土地,壟斷這有限的資源,可以將這份得天獨厚的房屋土地租給公司營業,再由公司商品去承擔這租金,包含稅金。而當這家公司營運的不錯時,還可以再調漲一波租金。
像是 10 月 2 日的這則新聞:「影/東區茶街文化消失… 茶店求降租 9 萬遭拒黯然撤離 僅剩 2 間在苦撐」。只要搜尋「不敵租金」,就能看到一堆歷史新聞。
個人學的簡單經濟學有教過,如果這個供給想調高價就調高價,需求那只可以接受,那稅金 100%都會轉嫁需求方;如果這個房東想調高租金就調高,租客只可以接受或搬離,那稅金 100%都會轉嫁租客。
看看台北那東區,就算租不出去也不降價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你跟我說台灣大地主繳了一堆所得稅,我想可能搞錯什麼了! 在學術上來說他真的是繳了一堆所得稅,但在現實面來說,他只是將企業家創造的價值過手給政府而已。最終繳稅金的還是企業家,從所創造的價值上來看,台灣大地主完完全全就是依附在企業家下的吸血蟲。
當然有人會說「他們的祖先或他們很認真的打拼才買下這些土地的」,有一部份的台灣大地主我不會否認他們的祖先,但這就是制度上很有趣的一個問題,一代或兩代的打拼,後世子孫靠這就可以吃永久了嗎?
那我可不可以說,歷代皇帝的祖先也都是很拼命的打下江山,所以皇帝的子孫應該繼續當皇帝,推翻他們是不對的。應該沒有人會贊同我吧!
土地這種有限又必要的資源你可以當遺產給下一代沒關係,但政府要避免壟斷的情況出現,但在台灣超低的持有稅之下,土地這種有限又必要的資源,變成少數人把持壟斷的商品,就算租不出去,空在那裡也不降價出賣或降價出租,造成要用的人無法使用或無能力負擔使用。

地主正無時無刻吸著你的鮮血!請善用手中的選票改變現況

反正那持有稅低的一點感覺都沒有,那土地房屋在那短時間也不會壞,少收那幾個地方的租金對生活一點影響都沒有。所以台灣的租屋、房屋買賣市場,常常看到的是一堆空房在那,但房價或租金就是降不下來。 正是因為「沒租沒賣」對台灣大地主的生活一點影響也沒有。這樣說也有點不對,應該說「降價出租」或「賣出」對壟斷資源的台灣大地主是有害的。
《BO》編按:
1. 住家用的房屋,其房屋稅率為 1.2%至 2%。 目前課徵稅率為 1.2%。
2. 營業用的房屋,其房屋稅率為 3%至 5%。 目前課徵稅率為 3%。
3. 非住家非營業用的房屋,其房屋稅率為 1.5%至 2.5%。 目前課徵稅率為 2%。
在台灣這樣低的持有稅下,造成地主無限的剝奪台灣的資源,要花十幾二十年或更久不吃不喝才有辦法買房,資源完全的流進那些地主手裡,所有的人都只是地主的奴隸。 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只有人民自己有意識的去改變,將你們的票投給支持、推動囤房稅和土地稅制改革的政黨及侯選人,不然就永遠只能當台灣財團地主民代的奴隸。
花十幾二十年的所得買房,就算不買房的,買商品時本來可以更便宜,但因為廠租店租也要付更高的錢給地主,無時無刻在被地主吸著鮮血而不自知。
各位別被吸著你們血的台灣大地主民代財團騙了!說什麼「囤房稅」根本沒影響,如果沒影響,就不會 藍綠地主民代 聯手調降囤房稅了。(補充:目前只有時代力量 黃國昌 、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 、 吳達偉 ,在囤房稅上有所表示)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轉載:工作差為何不離職?她舉出超地獄循環 網曝:這就是台積電留人方法

工作差為何不離職?她舉出「超地獄循環」 網曝:這就是台積電留人方法

2019-10-16 13:43:51聯合新聞網 紅心粉圓
工作時遇到的問題百百款,想離職時遇到的問題也不少,可能是主管大力慰留,可能是環境氣氛讓人捨不得離開,也可能不好意思提怕被嫌是爛草莓……不過有網友提出最主要原因:都是為了錢吶~
她簡單利用小劇場描述上班族整年的心理活動,繞不出去的惡性循環讓眾人深有同感!
年底領完年終獎金準備要走--阿!!!不行還有尾牙,至少抽台車或是電視再走吧
↓↓
尾牙過了--不行!過年要跟主管討紅包
↓↓
撐到2月了、可以走了嗎?--當然不行啊!!!還有端午節禮金欸欸欸!!!
↓↓
勞動節禮金領完再走
↓↓
對了!還有生日獎金!!
↓↓
等等!!七月季獎金,領完一定走!
↓↓
可惡……九月還有中秋禮金……
↓↓
我靠!都做到九月了,我年終不拿我4傻子?!
圖片來源/九蛙圖片
圖片來源/九蛙圖片
太中肯,完全命中( ´•̥̥̥ω•̥̥̥` )
等年終、等獎金+1
「坐等年終+1」
選你正解😂還有特休
「苦撐等年終+1」
「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等年終+1」
「這不就是我嗎?哈哈哈哈哈哈」
乾,打出我的心路歷程

就這樣陷入年復一年的死循環…
笑死,我就是這樣,然後就待了七年😂
「好像真的是這樣,哈哈哈,已等五年的苦命女子」
「就是一個loop的概念」
「同感😐😐 不知不覺五年就過去了⋯⋯1月領年終2、5、6、8、9、11也是領獎金的月份⋯⋯再加上三節獎金,以及過年時的加班費⋯我真的不曉得我什麼時候該提離職😭」
四月的時候提了離職,主管叫我等領完年終再走……我現在還在等😑,覺得當初腦袋被門夾到才決定繼續等
「我公司也蠻多人這樣的,領完年終等端午節禮金和績效獎金,領完端午節和績效等領中秋節和久任獎金,領完中秋節和久任獎金等領年終……就這樣等著領,一做就做了20年UP」
你知道台積電就是這樣留人嗎哈哈!1月年終,2月季分紅,4月調薪,5月季分紅,7月年分紅,8月季分紅,10月運動會獎金,11月季分紅……
「現在發現獎金的陰謀不算晚」
圖片來源/pakutaso
圖片來源/pakutaso
有獎金真好(茶)
許多人都表示「獎金」的確是愈做愈長的誘因,但現實是,很多公司的獎金都不怎麼樣,甚至連年終數字都令人鼻酸……有網友就勸,如果年終沒到10萬,可以認真思考跳槽後的發展性,想換工作就趕快離職吧。
不是每間都有年終的呀
「還好我三節禮金只有600………………」
「年終只有三千……直接當沒有」
在安親班工作,沒年終、沒尾牙抽獎、沒端午禮金、沒中秋禮盒、沒生日禮金、勞動節沒放假,所以…我無法體會這種感覺啊
「年終沒超過10萬沒什麼好猶豫的吧……發展性重要多了,隨便算一下未來價值都划算,除非科技業有分成季獎金的,不然都是領完年終可以走了,三節是能有多少XD」
這次9月直接跑了啦,年終什麼見鬼去吧,我就是等年終錯失機會又卡大半年才找到工作。

不要光看到「錢」的部分
另外也有人指出,除了錢以外,提離職也該注意時間問題,別為了領獎金錯過職缺釋出的旺季,讓自己空窗幾個月才找到下份工作。
1、2月剛過完年離職:大家都在年後轉職,幾乎都是屎缺,再等等吧
然後又到了4、5月:畢業季跟滿街的新鮮人相互競爭職缺變得很難找
接著又來到了7、8月:因為跟新鮮人競爭,好職缺少,剩下的職缺幾乎不理想
最後到了年底,大家都在苦撐等年終,所以也幾乎沒有職缺釋放,就又不斷的重複哈哈哈
圖片來源/九蛙圖片
圖片來源/九蛙圖片
這兩個例子都太現實了,本編先去牆角哭一陣再說……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轉載 :上班連操25小時 女同事病倒摘子宮! 全台最血汗公務員 戳破公職補習班神話 謝孟穎108/10/15

監所管理員,或許堪稱最神秘的公職之一,全台灣僅近5000人做這行,近年成為補習班熱門亮點,背後卻是不為人知的血汗...(示意圖,非當事人,新新聞侯柏青攝)
考上公務員,真是平穩人生的開始嗎?談起補習班「一個月只要上班10天就能月領5萬高薪」的神話,身為監所管理員的大熊(化名)就笑了:「有時候同事會開玩笑,說要拿著『勸世』告示牌去各大國考補習班站崗,勸那些被補習班騙慘了的考生不要考監所員,弄不好會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監所管理員,或許堪稱最神秘的公職之一,全台灣僅近5000人做這行,近年成為補習班熱門亮點,背後卻是不為人知的血汗──受刑人們可能因為人生無望隨時自殘、自殺,也可能大半夜高血壓發作要送醫,所謂「上班」是連續25小時高度戒備上到飽,熬到天亮下班往往只想倒頭就睡,但即便休假,也可能因為人力不足隨時一通電話被長官召回;月薪5萬是低得驚人的一小時70元加班費慢慢加起來也未必有,賺到錢身體也壞了,有人胃潰瘍、有人子宮癌變摘除、有人半夜尿道炎掛急診,更多的是退休前夕的學長因為罹癌時常請假,忙著去醫院開刀。
當監獄成為社會安全網最後一道防線,監所管理員便成為影響受刑人出獄後是回歸社會或是再度犯罪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是當基層面臨工時過長、人力不足、心力交瘁的環境,能幫助到受刑人的便將極為有限。「當每個人都沒有想多做一點的心情,這個獄政就是一灘死水。」大熊沉重說到,而3位來自獄政工作權益促進會(以下簡稱獄政工會)基層人員的分享,便點破這灘「死水」之所以形成的高壓職場。(封面圖片為示意圖,非當事人)

補習班高談「每月只要上班10天」神話 她只想去拉布條警告「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監所管理員,即在監獄管理受刑人的職業,大眾對這行是相當陌生的,從業超過10年、如今在獄政工會擔任理事的呂宗倫便笑說,他以前問些同事為何會進來,居然有不少人回答:「我以為是『監理站』!」似乎唯有說出「獄卒」這個名稱大眾才會突然頓悟,但接下來就是各種偏見例如毆打凌虐犯人、收賄等日常,呂宗倫說這大概是《監獄風雲》看多了,大熊則說同事下班也不太敢穿著制服在外,大概是《水滸傳》裡頭獄卒的形象深植人心,讓這份工作成為被污名的職業。
(圖/JoshuaDavisPhotography@flickr)
大眾對監所管理員這行是相當陌生的,從業超過10年的呂宗倫笑說,他以前問些同事為何會進來,居然有不少人回答:「我以為是『監理站』!」(示意圖/JoshuaDavisPhotography@flickr)
談起為何會走進監獄工作,呂宗倫是因為年輕時做鐵工、意識到經濟不景氣以後決定轉行,大熊則是因為大學畢業成為流浪教師多年、決定到補習班上課拚國考,獄政工會理事劉冠廷則是在入行前便有經驗,替代役剛好擔任「矯正役」、到監獄做役男,也因此對這行業產生興趣,便考試進來。
「我對這工作有一定的熟悉,我那時候還沒進到這行業以為說休假好像滿多的,想說值1休1、值1休3,好像值一下就可以休息,但進來發現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劉冠廷說。
真實的監所上班日常是怎樣?劉冠廷簡單介紹,基本上分為「日勤」與「夜勤」兩種,日勤基本上與一般公務員類似,就是白天上班、下班回家,夜勤則是一次上班25小時再勤1休1、勤1休3的循環,上班日早上8點進去、隔天9點離開,雖名為「夜勤」,實際上一天的忙碌從早就開始了。而不管哪一種,進入戒護區就不能使用手機,上班時間是無法自由聯繫外界的。
劉冠廷說,每天點名以後監所管理員就會被分配工作,可能要替收容人送購買的東西或帶受刑人進行外醫看診,並且不斷走動式管理巡舍房,看收容人是否有違規行為、情緒狀態起伏等狀況,白天上足16小時以後進入夜間備勤,一路上班3小時、備勤3小時、上班3小時的循環,夜間看似有休息時間,但事實是:「夜間可能睡3小時,但如果受刑人高血壓你被挖起來,其實很難休息。」
這般工時不僅讓監所管理員疲憊不已,休假幾乎都在補眠,也因為工時特殊,劉冠廷說聽過一些同事常常與家人碰不到面、造成家庭受影響,而大熊更說,有時候同事都想到國考補習班外頭站崗舉牌,警告考生們這份工作可能弄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家破人亡乍聽之下聳動,只是再細問監所管理員工時、疲憊、高壓帶來的身心狀況,這事似乎離他們並不遠。

血汗公務員身心崩壞實錄:胃潰瘍、子宮病變摘除、尿道炎半夜急診 學長退休前忙著看醫生開刀

大熊的父親就是監所管理員,她對爸爸的印象就是一直在上班,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媽媽帶著她與中重度殘障和智能障礙的哥哥獨自面對,幾次颱風把家裡屋頂掀翻也是媽媽拿著防水布和水桶、水瓢、抹布去處理,「我爸呢?又在上班,總是在上班。」爸爸不只總是在上班,偶爾在家時不是睡覺就是發脾氣,大熊從小就不喜歡碰到爸爸,只是真正投入監所管理員這份工作,她才漸漸能諒解爸爸當年的一切──
因為值夜班,所以下班後真的只能睡覺,要不然下個班不知道要怎麼上?因為長年睡眠不足、休息不夠,所以火氣很大,沒有耐性……我爸又是那種不太講話的人,苦悶都憋在心裡,他不知道要怎麼跟我們說,也不知道要怎麼自己抒發,我想他也有他自己的苦……」
有時候連休假補眠都只是奢望,劉冠廷說有些監所還會有「緊召」制度,即在家等待加班、若有突發狀況就要回去上班,於是變成休假也不能自由行動,隨時都要等著接電話、不接還可能會被懲處待命期間是沒有一毛加班費的,也沒有規定要等到幾點,可能到凌晨2點都會突然接到電話。
高工時帶來的是各種疾病,大熊說許多女同仁基本上經期都不準、子宮肌瘤特多、發生肌腺瘤癌變不得不摘除子宮的也有,還聽過其他監所的學姐不到40歲就進入更年期,內分泌疾病則是易有甲狀腺亢進問題,又因為監所管理員連去上廁所都要報備,常有同仁有尿道炎問題,還曾有認識的人半夜痛到騎車去看急診。
劉冠廷則說夜勤人員滿多人得癌症,很多前輩在退休前都是忙著跑醫院、請病假去開刀,還有高血壓、肝病等,更常見的是胃潰瘍──胃潰瘍可能是工時與飲食不正常帶來,但也可能是高壓職場帶來,25小時上班期間隨時要應付的突發狀況形成巨大壓力,也讓許多監所人員出現躁鬱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監所管理員無所不管,劉冠廷偶爾會自嘲這份工作是「高級看護」,有些無法自理的受刑人需要把屎把尿,醫院護理師不一定會做,這任務就落到監所管理員身上,受刑人有各種健康狀況也是管理員要負責;大熊說最崩潰的是各種突發狀況,當受刑人進入到人生無望的狀況便可能出現各種行為異常,輕則違規、打架,重則自殘撞頭、撞到額頭腫脹冒血,更嚴重也是長官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殺──一次吞近20顆電池自殺、用蒐集來的橡皮筋套住脖子蓋棉被窒息,這些都曾真實發生過。
(圖/meesh@flickr)
當受刑人進入到人生無望的狀況便可能出現各種行為異常,輕則違規、打架,重則自殺,一次吞近20顆電池自殺、用蒐集來的橡皮筋套住脖子蓋棉被窒息,這些都曾真實發生過(示意圖/meesh@flickr)

當社會安全網最後一道防線過勞:如果我們裡面不用心,他們改變的機會會更少…

儘管工作是如此高壓,面對時常違規的受刑人火氣也會很大,劉冠廷也說大部份的管理員對受刑人其實沒有太多偏見:「你真的到這地方也會理解他們是社會弱勢,大部份的人家庭都不是很健全……有些人家裡還是很好過沒錯,可能自己走歪路這就不討論,但你到這地方會發現,社會對他們想法是他們來吃免錢飯、覺得說我在養你,但事實上一般納稅人付這錢是社會責任成本,不管再怎麼好的地方,犯罪都存在。」
社會大眾看待受刑人會從他犯下的罪開始看起,但劉冠廷等3位基層監所管理員一致認同,他們是從這人進來以後表現如何看起,不問過去──大熊甚至說,其實監所管理員最尷尬的是從長官那邊得不到支持,反而是收容人比較能理解他們的辛苦,甚至有次她要被投訴了,對方問會不會對她有什麼影響,她說「這是你的權益,我支持你,不要管我」,對方想到大熊接下來會面臨的種種,竟也就打消念頭不投訴了。
過去監所也曾經發生過一些弊案、管理員與收容人相勾結,大熊其實可以理解那些管理員為何走向不歸路:「我們能得到支持的地方反而是收容人耶!制度驅使管理員去做社會無法諒解、支持收容人的行為,我想這是一步步被推下去……我認為收容人跟管理員要有一定的份際,但我也會想,這個人進來矯正體系,他從長官跟行政得到的支持一定比較少,使他一步步往收容人靠攏。」
當監所管理員面臨高壓工作又不被同理,劉冠廷說,這很容易造成工作上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造成受刑人更難在監獄裡改變:「假設我們都隨便、不管、乾脆不要做就好,對他們威嚇性又更少──我們認真管理他會覺得這地方好難關只要照規定來他們就覺得很難關了,但如果他們做違規的事我裝作沒看到就好,他們會覺得我們管理比較鬆散。」
儘管多數基層管理員對於教化一事不抱太大期望,但呂宗倫也相信:「如果我們裡面不用心,他們改變的機會會更少,如果他在裡面沒有改變,出去還是一樣在犯罪循環……如果不用心基本上更沒機會,用心的話有機會,但機率多高就只能看回籠率而已。」
「我真的希望監獄能負起教化的功能,但就我們現在的人力跟監所管理員受到的訓練,要做到這事是非常困難的。」大熊說。(相關報導:深夜牢房撞頭噴血!第一線監所人員看見底層「犯罪者」真實無助:是不是一定要出事,才會被重視?更多文章
監所管理員的工作環境不僅易使基層身心出狀況,當扛起社會安全網最後一道防線的基層監所管理員陷入過勞、人力不足,受刑人回歸社會的希望就更是渺茫──這是一份理應要修補社會破洞的工作,而基層的一個重大心願還是補足人力,否則當一個管理員巡房同時面臨上百收容人,管理員既非神也非佛,既無力顧好每一個受刑人,恐怕連自身都難以在「最血汗公務員」職種熬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