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轉載 : 蓋茨之道 :如何用技術和商業思維做慈善 ?

蓋茨之道:如何用技術和商業思維做慈善?

 亮老闆 全球風口6天前 
藍字關注

科技洞察 深入科技行業最前沿

如今國內外,有越來越多的成功企業家急流勇退,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身公益事業。他們往往只是怀揣著解決難題的內在動機,卻又能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將慈善成功的商業化,比如2008 從微軟卸任CEO的比爾·蓋茨。

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導演戴維斯·古根海姆的新作《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Inside Bill's Brain: Decoding Bill Gates),就是在試圖呈現比爾·蓋茨的慈善事業,描述蓋茨如何用技術和商業思維去解決那些最實際的挑戰與難題。


《蓋茨之道》一共分為三集:第一集蓋茨要解決的問題是發展中國家的瘧疾及背後的衛生問題。

1997年1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Nicholas Kritof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在第三世界,水依舊是致命的》的報導。沒有廁所,沒有下水道系統,沒有污水處理裝置,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會選擇隨意處置自己的排泄物,將其傾倒在河流中,而這些河流有時候又是人們的生活用水,於是細菌和疾病就在其中繁衍。


城市衛生系統有現成的成熟解決方案,但遺憾的是對於第三世界國家來說,建造成本過於昂貴以至於很難推行。那有沒有一種不依賴於下水道系統的廁所呢?

一開始蓋茨向大學和研究所求助,但沒有收到回應。為此,比爾蓋茨提出了重新發明廁所挑戰,並為此設置了700萬美元的獎金。從這個挑戰中也的確誕生了不少偉大的設計,一些團隊做出了獨立於下水道系統的廁所。所有的糞便都是就地處理的,不需要用大量的水把它們送到遙遠的處理廠。


值得一提的是,無下水道衛生間,入選了2019年十大突破性技術。和這項技術並列的還有現在風口浪尖上的人造肉。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骨髓灰質炎的,俗稱小兒麻痺症。雖然安全有效的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早在1955年就已問世,但是30年後全球仍然有約35萬例脊髓灰質炎病例。一方面不少地區把疫苗看成是西方世界的陰謀,用於殘害他們的孩子,所以拒絕疫苗;另一方面不少偏遠地區疫苗覆蓋不到。


蓋茨先是通過拜訪當地領導人的方式解決他們觀念上的排斥,然後通過蓋茨基金會加大了對這些的確的疫苗投放。但遺憾的是,在尼日尼亞,脊髓灰質炎就像打地鼠一樣:這個地方的疾病發病率下去了,那個地方就冒出來了,似乎永遠無法根治。2008年僅在尼日利亞,脊髓灰質炎的案例一年就增加了3倍。

蓋茨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但他沒有選擇放棄,並開始思考問題的根源。通過大量閱讀和分析,並利用高解析度衛星圖像、算法和增加的算力,蓋茨發現尼日尼亞的高發病區主要聚集在各地的邊界地帶。志願者們常常會以為臨近地區的志願者會覆蓋這一塊,但實際上這一塊是“三不管”地帶。

找准了問題之後,2013年,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發起“終局戰略計劃”,宣布將與機構聯合體一起投入近60億美元,六年內根除脊髓灰質炎。

最後一個故事是關於能源的。能源是現代社會能夠運轉的基石之一,離開能源,我們的社會就陷入混亂。然而遺憾的是現有的主流能源都不夠清潔,而清潔能源如風電和太陽能又不夠持久穩定。茨想到了核能源。

提起核能源,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像是高風險。曾經的切爾貝諾事件,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但是從統計意義上來說,核能源遠比我們想像得要安全。

為了推廣核能源,蓋茨首先對核電站進行了改造。目前世界範圍內現有的核電站大多是基於1940年代的方案,美國的一些核電站相對先進,不過也只是基於六七十年代的方案。後續由於核電站的爭議問題,很多國家的技術研發陷入了停滯。

受限於當時的技術發展限制,核電站對於人工操作的依賴程度較大,容易發生事故。同時核電站產生的廢料無法處置。所以蓋茨優先在這兩個方向上做改變,並最終設計出了更加清潔更加安全的小型核電反應堆。

然而遺憾的是,核電站是一個規模工業,需要大規模的市場應用來攤低成本,但是蓋茨與中國的合作卻因為某些因素不得不中止。


這個故事一直到最後其實也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直到最後導演問: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太多?或者說會不會想要放棄。

蓋茨的回答是:work harder。

紀錄片中聚焦的這三個問題,說實話,跟鋼鐵俠Elon musk的移民火星計劃比起來,沒有後者振奮人心,充滿狂想與激情,甚至還有點因為過於接地氣而顯得不那麼酷。

本質上這三個問題都是成熟問題,現有技術方案可以解決,而蓋茨所做的努力更像是改善和普及。或許這也代表了技術發展歷史上兩條重要的路線之爭:創新是為了創新而創新,還是說創新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創新。

蓋茨無論是在創業時代,還是公益時代,都有意無意選擇了為了解決問題而創新的模式,甚至是更小的時候,蓋茨接觸編程也是要解決“ 學校的排課”這種實際的問題。

這種路線不酷,但需要克服的困難一點也不少。

首先,需要界定一個真正的需求,找准問題所在。即使是蓋茨,在解決骨脊髓灰質問題時,也需要走很多彎路,才能真正明白問題出在哪。

其次,有了明確的需求之後,還需要用技術將其產品化。

最後,有了產品,還需要考慮市場的問題:成本控制、大規模量產、推廣使用。每一個坎都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就拿無下水道馬桶來說,2011年前後有了產品的idea,但是到2018年的時候,產品才正式亮相,而量產則估計要等到2030年左右(蓋茨的推論)。

比起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解決問題而創新的這種努力看起來更能溫暖人心。


正如影片最後蓋茨媽媽的演講所說:每個人一開始,都要先給成功下一個你自己的定義,有了這些對我們自身的具體期待,我們就更有可能成功,說到底,那不在於你得到了什麼,甚至也不在於你給與了什麼,而在於你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