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轉載:柯文哲說台灣一黨專制是真的嗎 ?我們來看看政治學的專業定義

柯文哲說台灣「一黨專制」是真的嗎?我們來看看政治學的專業定義

柯文哲說台灣「一黨專制」是真的嗎?我們來看看政治學的專業定義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柯文哲批評台灣已經是「一黨專政」,但後來又說這些名詞不重要。到底什麼是一黨專政?什麼是一黨獨大?台灣符合這個狀況嗎?柯文哲曾說過很多次要「尊重專業、實事求是」,也強調科學的精神,那麼就讓我們從政治學的專業角度出發來解答以上的問題。
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於6/8在議會答詢時說:罷免案通過之後,台灣已經「不只是一黨獨大,已經到一黨專政的程度。」
接著,他又在臉書上說:「中午,我評論了罷韓過後的政局變化,很快的就看到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博愛特區,鋪天蓋地的攻擊。一黨專政、一黨獨大、一黨優勢,爭執這些名詞的定義毫無意義,我要問的是,這個執政黨到底做了甚麼,有沒有實踐對人民的承諾?有沒有自省能力?」而在蔡總統於臉書上表示「民主政治沒有一黨專制」之後,柯文哲回擊:「這是民主嗎?還是你的民主和大家不一樣。」
事實上這些名詞都非常有意義,因為這些在政治學研究當中都是有標準定義來參考。到底什麼是一黨專政?什麼是一黨獨大?台灣符合這個狀況嗎?是誰的民主政治定義跟大家不一樣?柯文哲曾說過很多次要「尊重專業」,也強調科學的精神,那麼就讓我們從政治學的專業角度出發來解答以上的問題。
台灣是一黨專政嗎?簡單來說:不管從政治學的定義以及台灣各方面、各種指標來看,沒有任何一個依據可以讓這樣的論點成立。那麼,如果不是一黨專政,是不是「一黨獨大」呢?如果從政治版圖來看,台灣也還差得很遠。
一黨專政是什麼?
所謂一黨專政(專制),是獨裁政治(威權體制)的一種。
如果我們用最起碼、最低標準的「程序性定義」來看,所謂民主政治指的是:
  • 第一,掌握最高政治權力的領導者,必須透過全民普選的方式,或者由全民普選的機關(例如國會)來決定去留。
  • 第二,這個選舉必須是定期舉行,而且必須要有多黨競爭。
  • 第三,至少需要進行過一次這樣的多黨公平競爭方式達成的政黨輪替。
如果沒辦法達到這些要件,我們就會說一個國家是威權國家。
台灣從各方面來看都是民主國家,而且中央層級和地方層級都有定期的、公平且公開的選舉,在各種指標(例:DD指標、Freedom House、Polity)上來看都屬於自由民主國家,完全不可能是一黨專制
反送中週年  民間提庇護草案(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那麼,一個獨裁國家要符合怎麼樣的要件才是一黨專制呢?首先,這個國家必須要由一個政黨來統治。
根據學者Babara Geddes的定義,獨裁政權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大類:
  1. 政黨統治型
  2. 軍事政權
  3. 個人獨裁
第一類最接近我們俗稱的「一黨專制」(一黨獨裁)。在這類的政體當中,存在一個掌握幾乎所有層級各個職位行政權力的執政黨,這個執政黨有能力控制絕大多數政府的職位,同時也有良好運作的地方層級組織。(在軍事政權或個人獨裁當中,即使有執政黨的存在,但只扮演橡皮圖章的角色,實際權力掌握在個人或是軍人手裡)
一黨專制大致上有兩種類型。第一,在某些獨裁國家,並沒有任何有意義的競爭和選舉機制,政治學者們會將這類政黨稱做霸權政黨(hegemonic party),例如中國的中國共產黨,民主化之前的中國國民黨應該也可以歸類在此。在這類國家當中,反對派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
第二,有一些獨裁國家會開放一定程度的選舉和政黨競爭,但整個競爭的體制並不公平,政治學者將其稱為「競爭式威權體制」、或者「混合體制」,顧名思義,就是介於獨裁和民主之間的體制(還沒有達成上述三要件)。在這樣的國家,反對黨有活動的空間(但要取得席次是相當困難的),不過,執政黨可以長期掌控政權,通常可以稱為優勢政黨(dominant party),該種國家可以稱做優勢政黨威權體制。
假設台灣是一黨專制,那麼現在台北市長絕對不可能是柯文哲,因為執政黨會直接指派。就算有選舉,反對派也永遠不會贏(要不然就是贏了之後被做掉)。然後,反對黨(包括民眾黨)大概也都不用成立了。
柯文哲接受媒體訪問(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民主體制下的一黨獨大、優勢政黨
另一方面,有一些民主國家的執政黨,即使經歷定期、公正公開的選舉,仍有辦法長期保持政權,且同時在行政權和立法權方面都佔優勢,例如日本的自民黨、印度的國大黨等等,政治學者也會將這類政黨稱為「優勢政黨」,並把這類國家稱做優勢政黨民主體制,也就是俗稱的「一黨獨大」。
根據學者Sartori的定義,民主國家的政黨要被稱做優勢政黨,必須要該政黨在政治上發揮比其他政黨更重要的角色,而且至少可以「穩定地」在選舉當中贏過其他政黨10%以上。
日本是標準的一黨獨大國家,自民黨從1955年以來,只有六年(兩次各三年)沒有執政,而且在大多數的地方政府也都掌握政權。
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在2000年以前也是符合這個定義,而且在2008到2016年之間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例如在2008年贏得超過七成的立院席次。
事實上,目前的執政黨民進黨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席次,只是從2016年到現在四年多的時間而已。從1993年全面開放選舉的國會到2016年為止,先前全都是由國民黨單獨過半、或是泛藍陣營過半。即使是本屆,民進黨在區域立委的得票率只有贏國民黨5%,政黨票的得票率幾乎和國民黨相同。
而且,目前在絕大多數的地方層級選舉,仍然還是由國民黨保持優勢,例如22個縣市當中有15-1席國民黨、6席民進黨執政(減的1是剛被罷免的高雄市長);縣市議員藍綠比例是43%比26%,民進黨只有在嘉義縣過半、取得1席議長,國民黨則有19席議長。鄉鎮市區長的比例是41%:20%。鄉鎮市區民代表和村里長等職務的政黨比例也都差很大,藍遠大於綠。(這邊有人整理出來圖解。關於國民黨在議會內所佔席次比例,可參考先前的專題
綜上所述,目前民進黨距離被稱做「一黨獨大」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紓困特別預算追加1500億元 立院初審一毛未刪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一黨獨大」或「優勢民主政黨」這樣的概念,跟「一黨專制」是完全不同的。台灣不管用各種指標和理論來看,都不可能是專制(獨裁)國家。即使是在討論民主國家底下的長期優勢政黨,例如像日本那樣的「一黨獨大」狀況,台灣也還距離相當遠,在地方層級選舉,仍然是藍遠大於綠。
不管是一黨專制或者一黨獨大,這些基本的概念都已經是現在高中公民課的內容了,所以這些名詞的釐清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身為首都的市長、而且也是國會當中有席次的政黨主席,柯市長這樣子模糊民主政治基本概念的發言其實是很不好的示範,而且從網路上的反應來看,很多人鼓掌叫好,這樣子肯定會讓公民教師們都很困擾。
其實,罷免權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說的人民基本參政權利(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一個罷免案的通過不會讓台灣變獨裁,而是更加實現主權在民的精神。更何況,先前柯市長也曾在2015年時大力支持立委蔡正元的罷免案,並且支持修改掉罷免當中「不得宣傳」的規定呢!
而且,如果一個政治人物講話的方式是自己說的都是對的,其他人(尤其既有的政治菁英)都是錯的、都是來黑的,那就很符合「民粹」的定義了(二分法,既有菁英都是邪惡的,我講的才代表真正的人民意見、和我站一起的都是對的,其他人都是對立的敵人)。
這次罷免案對全台灣來說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讓大家可以繼續多討論關於罷免以及政黨政治的意義。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