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儲蓄世代」來了!疫情趨緩、經濟活動重啟,人們卻不花錢了
中國疫情警報漸漸解除,實體零售商店榮景卻已經不再,因為人們還處在「省錢模式」。
(來源:dreamstime)
摘要
1.中國武漢上週解除封鎖,陸續恢復經濟活動。但由於人們仍擔憂疫情,以及擔心失業、無薪假,購物商場重新開放,卻沒有打開消費者的錢包。
2.專家分析,這波疫情可能催生出「超級儲蓄世代」——人們更重視降低風險,消費模式也變得節儉,只買必需品。
2.專家分析,這波疫情可能催生出「超級儲蓄世代」——人們更重視降低風險,消費模式也變得節儉,只買必需品。
上週三(8日),COVID-19疫情爆發地中國武漢,經過十餘週的封鎖,重新開放。中國其他城市也都緩慢復工,是全球第一個從疫情陰影中恢復經濟活動的國家。
中國復甦受到全世界關注,究竟這隻病毒對經濟的衝擊有多大?災難後人們的生活模式會發生什麼變化?
消費者習慣線上購物
疫情期間,人們居家隔離,使得電子商務銷售額猛增。但這恐怕不只是疫情期間,而是可能從此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
《CNN》報導指出,尼爾森(Nielsen)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雜貨銷售中只有4%是透過網路進行的。但是,隨著疫情升溫,購物者被困在家裡,線上雜貨店的購物量激增。與去年同期相比,雜貨零售商Instacart,Walmart和Shipt的應用程式下載量都成長超過100%。
廣告
食品零售商貿易組織FMI的產業關係副總裁貝克(Doug Baker)說:「消費者的行為總是在災難時期發生變化。經歷這波疫情,人們正在學習新技能以及如何線上購物。」
一名經常親自到超商購物的美國婦人阿爾瓦拉多(Maria Alvarado)用了線上購物後,告訴《CNN》:「一切恢復正常後,我可能還是會在網路上買東西。」
在中國也有同樣的現象,該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發現,2020年第一季大約60%的大型購物中心銷售額年減30%至70%。由於人們轉向線上購物,同時間大約有相同百分比的線上零售商看到銷售保持穩定或增長。
疫情衝擊讓人們變節儉
疫情導致許多商店停業,很多專家預言疫情後將出現「報復式消費」,但目前看來,即使疫情警報漸漸解除,中國實體零售商店榮景已經不再。主要原因除了仍然擔憂疫情,加上擔心失業或放無薪假,人們還是處在「省錢模式」。
「我以前每天都會到咖啡廳,現在都在家自己沖咖啡。疫情嚴重影響到我的工作,病毒抑制了我的購物慾。」現年34歲,在北京經營攝影工作室的倪小姐(Chloe Ni)告訴《Quartz》。除了不光顧咖啡廳,她也開始在二手市場購物,而不是到百貨公司。疫情過後,中國消費者都刪減了購買非生活必需品的預算。
中國諮詢公司Cefuture一項調查發現,在近1000名受訪者中,有41%的人說他們會減少支出以應對未來的危機,只有8%的人表示會在疫情結束後增加購物預算。投資銀行華興資本(China Renaissance)的另一項調查顯示,68%的人預計今年的收入會減少,因此需要控制消費支出。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中國已有約80%餐廳和 90% 以上商業場所恢復營業,卻沒有打開消費者的錢包,他們尚未放鬆警戒,還是會避免外出消費。日經新聞(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像是電子產品零售商蘇寧實體店、上海郊區的Walmart,來客數都只有平常的一半。上海市中心家樂福的店員也說,即使有人到店裡,也不會買東西,除非有促銷價。
疫情催生傾向儲蓄的新世代
這場疫情,蔓延全球,造成各國股市大跌和經濟放緩,有可能催生對承擔金融風險持謹慎態度的「超級儲蓄世代」。
《CNBC》報導,美國投資公司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豪瑟(Morgan Housel)分析,疫情讓人們意識到,富足生活其實比想像中還脆弱,因而對冒險投資的興趣降低,寧願錯過良機,也會選擇降低風險,會把更高比例的財富用於儲蓄。
而且隨著美國失業人口越來越多,豪瑟推測,經濟惡化將改變人們看待未來的方式,就算疫情危機嘎然而止,心態上的巨變,足以留下約一個世代的影響。
豪瑟表示,「超級儲蓄世代」帶來的高儲蓄社會,將使金融體系更強健、社會更有韌性,應對衝擊能力提高,但Bankrate的資深經濟分析師哈姆里克(Mark Hamrick)認為,如果年輕一代變得更加排斥風險投資,可能對經濟成長有害。
核稿編輯:林易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