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轉載:職場上最不值得交往的三種人 ,專家:請和他們保持距離 !

 

職場上最不值得交往的三種人,專家:請和他們保持距離!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拉斯─約翰.艾格
非讀BOOK 2020.08.05  67,500
摘要

《哈利波特》的作者 J.K.羅琳曾經提到她如何創造出令人聞之色變的催狂魔,給予她靈感的人就是超級負面的人。每當這些人走進來,總有能力瞬間吸走整個房間的生命力或熱情,讓每個人都感到不舒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辨認出他們?

現在讓我們進一步探索,有哪些類型的傢伙值得我們注意:

一、極度需要關懷的人

在我小的時候,父親曾帶我看過一場魔術表演,其中魔術師不斷從金屬鍋裡拉出五彩絲巾。我記得當時覺得很神奇:每當魔術師突然暫停下來時,我總以為表演結束了;但沒想到每次都不是真的結束,最後他用絲巾幾乎把整個舞台給塞滿了。

我想描述的第一種人就會給我們同樣的感覺,只不過他們所製造出來的往往是大量的需求和無法解決的問題。每當一個問題解決完之後,對方又立刻衍生出更多問題。擁有這種性格的人通常被稱為「極度需要關懷的人」。

廣告

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賞、肯定、喜愛和關懷,這很正常。不過,有些人單純需要別人關懷,有些人則是「非要把每個認識對象的能量全都吸乾」。在這裡,我們談論的是後者。

這種類型的人會在情緒上,或是財務上,或是兩者同時一起榨乾你。你怎麼知道自己碰到了一個極度需要關懷的人呢?最常見的指標就是:無論你做什麼,或建議做什麼,永遠都滿足不了對方。他們不會只是稍微倚靠在你身上尋求支持,他們會一直壓在你身上,直到你被他們整個壓垮癱在地上,筋疲力竭為止。他們經常會發出這樣的訊息:我不能沒有你,你必須解決我的所有問題;或是,如果你離開我,我就活不下去。總之,無論你做什麼,對方給出的訊息始終一樣:你做得不夠。

如果你試圖要跟極度需要關懷的人達成協議,你會發現你得到的回應和答覆與你原先期望的略有不同:所有的回應都隱含著「我還要更多」。

極度需要關懷的人可能會有以下特徵:

廣告

*有著永遠無法滿足的無底洞。
*試圖讓你感到內疚。
*愛抱怨。
*會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當事情不如他預期的發展,就會流下眼淚,或是假裝極度生氣。
*令你想要避開他的問題。

如果你試圖與這種人達成協議,到頭來你只會感到無力和沮喪,因為你覺得自己明明已經盡力解決了他的問題,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二、予取予求的人

如果你遇到一個幾乎只專注在自己需求的人,超出了你認為正常的範圍,那麼你很可能碰到了一個「予取予求的人」。有時候我們到了事後才確定他們的身分:

或許在你以為你們已經達到了「皆大歡喜」的境界後才發現到,對方似乎對履行其協議應盡義務絲毫不感興趣,而只全心在意你能夠為他做些什麼。這樣的人完全只想著別人能夠為他們做什麼事情,卻完全不會花時間或精力為其他人做任何事情。

以我的經驗來看,這種人最常出現在我們的職場上,而且通常是我們不太熟悉的人,因為他們鮮少會是我們值得稱為「朋友」的人。當他們讓我們失望、總是為我們創造比原先預期的更多工作時,肯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壓力。因此,及早認出這種人對你是有幫助的,他們的特性如下:

*他們的行為表現出向別人要求東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如果你給他們一些東西,他們幾乎馬上又會要求其他的東西。
*就算他們要求太過份,也不會表現出一絲歉意。
*他們經常談論自己的事情,卻很少傾聽別人講話。
*他們會讓你覺得自己只是他們獲得想要東西的一個工具,而不把你當人看。
*如果他們收到東西後表現出感激之意,通常感覺很虛假。
*即使他們有在傾聽,卻給人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樣。
*他們會抓住各種機會讓你失望。
*有時你會以為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達到上限,但你很快就會發現並非如此。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這些人保持一定距離,這通常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跟他們維持淡如水的關係。

三、自戀狂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極度需要關懷或是予取予求之類的人很少會特別成功或幸運,因為大多數人只要見識到他們的行為,多半會避之唯恐不及,也因此在許多情況下都不是大家理想的合作對象。

但是,如果你遇到一個表面上給人非常成功印象的人,但當他(通常是男的)開口說話時卻發現自己很難喜歡他,那麼你很有可能會碰到了一個自戀狂。

簡單來說:自戀狂的舉止看似被人寵壞了。他們的目的不是傷害你(不像精神變態狂那樣,稍後我們會談到),只是不在乎你,因為你的存在只是做為一名觀眾,主要用來突顯他的出色形象。研究表明,這類型的人在同理心和換位思考上面有著極大的障礙。

臨床心理學家經常會藉由一個問題來確定某人是否為自戀狂:「從一到十評分,你的自戀程度有多少?」(在這個問題下,有一種解釋說,自戀狂與極端自我中心、超級自大的人是一樣的。)

這個簡單的問題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自戀狂不但很清楚自己有自我欣賞的傾向,同時也不恥於承認這樣的事實。他們就是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有價值,而其他人的存在只是為他們所利用。

對於這樣的人,互相滿足、合作、建立關係,或是許下長期承諾的機會當然極其有限。相對地,要跟這樣的人共同努力建立一個皆大歡喜的解決方案,自然也是非常困難的。此外,這種人還有以下特色:

*他們經常抱怨別人。
*對於那些不符合他們標準的人,他們經常給予難聽的綽號。
*他們常會受到階級制度和地位所困縛,不僅是他們自己的、還有別人的。
*他們可能會猛烈自我批評:如果失敗了,他們通常會把指責的炮火轉向自己,而不是別人。

那麼,為什麼還是有些人想要嘗試與這種人合作、找到攜手前行的道路呢?嗯,可能是因為這些人通常成功又令人興奮,讓人很想跟他們在一起。

如果你決定跟這些人打交道,並希望他們能以你比較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行動,那麼最好的方式也會是條理分明的第一人稱陳述。但請切記,跟這些人交談時,你的口吻必須要比對待其他人更來得溫和。畢竟,接受批評並非自戀狂的強項,因為這會與他們塑造的自我完美形象有所衝突。你或許可以如此表達:

「我不確定這樣合作的方式要如何順利進行下去。我感覺,只有你的觀點和需求最重要,這麼一來,讓我感到沮喪。」

這時,你還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在事態變嚴重時保持鎮靜,或者走開,或是日後再試一次。不過,面對這些難以應付的傢伙,我有個普遍的建議,那就是:如果你努力與他們取得共識但效果不彰,而且對方持續對你造成負面影響,務必要走得遠遠的。

 書籍簡介

書名:HAPPY HAPPY溝通力:瑞典知名談判專家傳授最強說話術,讓彼此化解歧見,達成共識,共創未來

HAPPY HAPPY: Fem steg för att komma överens med vem som helst

作者: 拉斯─約翰.艾格
原文作者: Lars-Johan Åge
譯者: 胡琦君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7/14

作者簡介

拉斯─約翰.艾格(Lars-Johan Åge)

  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研究員兼講師、談判專家、演講者。曾與美國FBI人質救援小組、以及瑞典警察干預小組(intervention force)和跨國企業合作,也是談判技巧「HAPPY HAPPY」心法的創立者。

譯者簡介

胡琦君

  師大翻譯所碩士,工作經驗豐富,當過空姐、自行車賽事主持人、國小英文老師等。四十五歲提早退休後,遊山玩水之際,偶爾接翻譯、教瑜伽。
  譯有《週末的快樂效應》、《說話零失誤,跟誰都好聊》、《魅力學》、《人生不必走直線》、《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等書。
  部落格:blog.xuite.net/caseyhu/twblog

責任編輯:梁喆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