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轉載:從女性的坐姿看性格
2014年12月29日
| ||||||
女性坐姿。(網路圖片)
【大紀元訊】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的坐姿可以反應出一個人的個性。通過下面4種姿勢,你就可以了解一個女孩的性格了。
1. 膝蓋靠攏,兩腳足尖大幅度張開——天真爛漫型
這樣的女生還是個天真的小姑娘,率性而沒有心機,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說什麼,容易給人不成熟的印象。懵懵懂懂,幾乎很少為情所困,也不會太在乎有沒有異性做伴。恐怕,從你的異性哥們兒中會有人早已暗中注意到了你,他正在耐心地等你“長大”呢。
2. 蹺著二郎腿最常見——傳統型
常蹺左腳的女子,個性中則富有冒險精神,敢為人先,不讓鬚眉,工作上絕對一流。
常蹺右腳的女子,則較內向而保守,凡事考慮周全才能下決斷。
3. 雙腳併攏,稍微向左或向右彎曲——孤芳自賞型
有點孤芳自賞,無論在工作上還是愛情上,都有一套恪守的準則。對於工作,竭盡所能,儘量做得比別人更好;對於男友,要求要有高雅出眾的談吐,卓爾不群的品性,有形有派的儀表。
4. 平時常將腳尖或腳踝相互交叉——拘謹含蓄型
基本上,是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本分女子,也是個相當拘謹而含蓄的女孩子,社交場合中不免時常出現手足無措、張口結舌的窘態。較能滿足於現狀,因此沒有強烈的功名意識,一切維持現狀就好。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1. 膝蓋靠攏,兩腳足尖大幅度張開——天真爛漫型
這樣的女生還是個天真的小姑娘,率性而沒有心機,心裡想什麼,嘴上就說什麼,容易給人不成熟的印象。懵懵懂懂,幾乎很少為情所困,也不會太在乎有沒有異性做伴。恐怕,從你的異性哥們兒中會有人早已暗中注意到了你,他正在耐心地等你“長大”呢。
2. 蹺著二郎腿最常見——傳統型
常蹺左腳的女子,個性中則富有冒險精神,敢為人先,不讓鬚眉,工作上絕對一流。
常蹺右腳的女子,則較內向而保守,凡事考慮周全才能下決斷。
3. 雙腳併攏,稍微向左或向右彎曲——孤芳自賞型
有點孤芳自賞,無論在工作上還是愛情上,都有一套恪守的準則。對於工作,竭盡所能,儘量做得比別人更好;對於男友,要求要有高雅出眾的談吐,卓爾不群的品性,有形有派的儀表。
4. 平時常將腳尖或腳踝相互交叉——拘謹含蓄型
基本上,是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本分女子,也是個相當拘謹而含蓄的女孩子,社交場合中不免時常出現手足無措、張口結舌的窘態。較能滿足於現狀,因此沒有強烈的功名意識,一切維持現狀就好。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羅瑩雪憑什麼講這些話
羅瑩雪憑什麼講這些話(許育典)
總統府日前的例行月會中,法務部長羅瑩雪報告「民主法治與言論自由」。她痛陳當前媒體名嘴氾濫、網路言論失控,「成為破壞法治的犯罪天堂」。會後還表示,法務部將研擬修訂《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以網路犯罪認定來規範相關行為。
問題是,一個法務部長真的適合在總統府:發表這樣干預人民言論自由的個人決定嗎?台灣不是號稱以人權立國,統領所謂「檢察一體」檢察官系統,而可影響各地檢察長任命權的法務部長,發表如此干預人民言論自由的個人決定時,究竟是否符合民主?難道沒有違反法治?她鏗鏘有力地強調:「法治是言論自由的界線。」然而,殊不知,當法務部長欠缺民主與法治素養時,那更是民主與法治社會的重大危機。
誠如法務部長所言:「言論自由不能超過法律所訂分際……一定要有法律規範,否則必然一片混亂。」但是,《民、刑法》都已經針對此等侵犯他人權利的問題,加以明白規範,她在總統府例行月會的報告,到底代表的是法務部長的個人意志?還是總統府委託其表達看法?
問題是,一個法務部長真的適合在總統府:發表這樣干預人民言論自由的個人決定嗎?台灣不是號稱以人權立國,統領所謂「檢察一體」檢察官系統,而可影響各地檢察長任命權的法務部長,發表如此干預人民言論自由的個人決定時,究竟是否符合民主?難道沒有違反法治?她鏗鏘有力地強調:「法治是言論自由的界線。」然而,殊不知,當法務部長欠缺民主與法治素養時,那更是民主與法治社會的重大危機。
誠如法務部長所言:「言論自由不能超過法律所訂分際……一定要有法律規範,否則必然一片混亂。」但是,《民、刑法》都已經針對此等侵犯他人權利的問題,加以明白規範,她在總統府例行月會的報告,到底代表的是法務部長的個人意志?還是總統府委託其表達看法?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
引發人民白色恐怖
一國的法務部長,在總統府直接宣布要修訂《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來管制網路言論的失控與犯罪。請問,這會讓人民聯想到什麼?當人民不敢在網路上發表言論時,政府可能永遠也看不到施政的盲點與弊端,這是執政者所要的嗎?
誠如比爾蓋茲(Bill Gates)所說的:「網路改變了一切(The Internet Changes Everything)!」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資訊公開」。以前的「資訊公開」,指的是人民如何從行政機關取得資訊。然而,網際網路的發展,帶領資訊的傳輸與公開,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人民透過網際網路,可以公開的發表言論,不再像過去訴諸報章雜誌,必須經由編輯的篩選,來決定言論可否得見天日,隨著網路上的各大BBS版、各大留言網站的設立,提供人民一個即時、免費、透明的「資訊公開」管道。
「資訊公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資訊的取得與流通,直接關係到言論自由的品質。因為只有在獲得足夠的資訊後,人民方可以對事情做出評價、發表出有意義且負責的言論。此外,網路的魅力除了其即時、無遠弗屆的特性外,其「匿名性」的特徵也給予了言論自由一個最大的揮灑空間。當人民發現在網路上可不必以真實姓名發表言論,其「懼怕白色恐怖」的心理負擔,便減輕了許多。
因此,人民也較能勇敢地對時政發表其真實的意見,而人民愈能自由地發表其真實言論,整個社會風氣便愈民主、愈開放。事實上,只要國家或多數主流能寬容少數非主流的意見,網路言論的針鋒相對與論辯,應該是自由民主生活的社會文化現象之一。
人民尊重法務部長在總統府的言論自由,但也請法務部長尊重人民在網路上的言論自由,尤其是法務部長統領所謂「檢察一體」的全國檢察官,容易引發人民白色恐怖的寒蟬效應,更應該謹慎發言。何況,如果網路言論失控或構成犯罪,現行的《民、刑法》已經有侵權與處罰的規定,實在沒有修訂《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必要。
誠如比爾蓋茲(Bill Gates)所說的:「網路改變了一切(The Internet Changes Everything)!」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資訊公開」。以前的「資訊公開」,指的是人民如何從行政機關取得資訊。然而,網際網路的發展,帶領資訊的傳輸與公開,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人民透過網際網路,可以公開的發表言論,不再像過去訴諸報章雜誌,必須經由編輯的篩選,來決定言論可否得見天日,隨著網路上的各大BBS版、各大留言網站的設立,提供人民一個即時、免費、透明的「資訊公開」管道。
「資訊公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資訊的取得與流通,直接關係到言論自由的品質。因為只有在獲得足夠的資訊後,人民方可以對事情做出評價、發表出有意義且負責的言論。此外,網路的魅力除了其即時、無遠弗屆的特性外,其「匿名性」的特徵也給予了言論自由一個最大的揮灑空間。當人民發現在網路上可不必以真實姓名發表言論,其「懼怕白色恐怖」的心理負擔,便減輕了許多。
因此,人民也較能勇敢地對時政發表其真實的意見,而人民愈能自由地發表其真實言論,整個社會風氣便愈民主、愈開放。事實上,只要國家或多數主流能寬容少數非主流的意見,網路言論的針鋒相對與論辯,應該是自由民主生活的社會文化現象之一。
人民尊重法務部長在總統府的言論自由,但也請法務部長尊重人民在網路上的言論自由,尤其是法務部長統領所謂「檢察一體」的全國檢察官,容易引發人民白色恐怖的寒蟬效應,更應該謹慎發言。何況,如果網路言論失控或構成犯罪,現行的《民、刑法》已經有侵權與處罰的規定,實在沒有修訂《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必要。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轉載:從PS修圖看審美觀 大尺碼女孩 全球修透透
從PS修圖看審美觀「大尺碼女孩」全球修透透
產生縮網址
許雅琇 2014年12月27日 17:481951 點擊數
身材窈窕,濃眉大眼、高挺尖鼻,這些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美女」要素嗎?從各個國家媒體編輯Photoshop的修圖或許可以看出端倪。
美國記者霍妮格(Esther Honig)曾進行一項名為「之前與以後」(Before & After)的計畫,將個人素顏照片透過網路發送至世界各地,從不同國家編輯的PS結果來研究各國的審美觀。
一名擁有日本與非洲裔血統的洛杉磯記者威爾森(Pricilla Yuki Wilson)後來也進行類似的實驗,利用自身的混血特質,探討涉及種族的審美觀。
另一位美國女子奧斯碧娜(Maria Southard Ospina)本身是一位「大尺碼女孩」,擁有肥胖的臉頰、雙下巴、厚實的肩膀與胸脯,對於社會如何看待肥胖女性,冷暖自知。讓她好奇的是,「瘦即是美」的傳統審美觀,真的是全世界通行嗎?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奧斯碧娜挑出自己一張毫無修飾、完全展露體態(肩膀以上)的照片,分別寄給21國的專業美編,要求只有一個:依據貴國的審美標準,把我修得美一點;代價是5至30美元。
這些編輯有的欣然接受,有的直言她「臉型怪異」,還有人問她:「妳是A片女星嗎?」
結果真是燕瘦環肥、千奇百怪。更特別的是,奧斯碧娜原本以為,PS「美化」回來的結果,大部分一定會讓她大幅減重瘦身,然而21國的美編只有3國(烏克蘭、墨西哥與拉脫維亞)這麼做。
有些美編(例如印度與斯里蘭卡)對她的臉龐費心加工,讓她看起來更柔和、更沒有稜角;還有4位美編幫她穿上衣服,似乎只露出肩膀以上就足以讓他們大驚小怪。
奧斯碧娜的感想:儘管PS軟體威力無窮,可以化平凡為神奇。但大部分國家的美編還是寧可保留她的本來面目,不會盲目地將刻板觀念套在活生生的人身上。換言之,大部分的人還是相信,自然就是美。
印度
拉脫維亞
義大利
墨西哥
保加利亞
馬其頓
烏克蘭
越南
巴基斯坦
加拿大
孟加拉
斯里蘭卡
美國
牙買加
塞爾維亞
烏拉圭
澳洲
英國(奧斯碧娜男友PS)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轉載:從太空看地球15年 大地衛星15幅驚人影像
從太空看地球15年 大地衛星15幅驚人影像
產生縮網址
莊崇暉 2014年12月27日 15:5073 點擊數
1999年12月18日,美國航太總署(NASA)發射「地球觀測系統」(EOS)的旗艦人造衛星「大地」(Terra),搭載複雜裝備以收集地球資料。原先預計僅有6年壽命的Terra,表現令人激賞,1 5年後的今天還能與其它17個NASA觀測衛星一起運作。
15年來,EOS也收集了巨量且極為重要的資料,讓人類更瞭解自己的家園,以及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這個獨一無二的行星。今年適逢EOS「老大哥」 Terra的15歲生日,NASA特別公布15張令人拍案驚奇的EOS影像。
1. 藍色玻璃彈珠
2002年科學家解析衛星上「中尺度影像光譜儀」(MODIS)收集超過4個月的資料,再加上一層雲創造出複合的藍色彈珠,成為21世紀的主要地球圖像之一。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預設背景就採用此圖。現在,MODIS版地球現在也常被NASA用作其它地球科學資料視覺化的基底。
2. 冰架崩解
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於2002年隆起山脊,周圍產生許多冰架。MODIS恰好觀測到其中一個冰架崩解的過程,給科學家帶來鳥瞰劇烈現象的新視角。當年1月,面積廣達3273平方公里的拉森B冰架(Larsen B)受到大量融冰影響產生凹陷。2月中旬,冰架前端後退了約10公里。3月7日,冰架完全崩解。
3. 地球邊緣的臭氧層
若要知道大氣在不同高度組成成分必須到地球邊緣觀測。NASA利用衛星上的觀測微波臨邊探測器(MLS)觀察地球極軸地面至高空的氣體組成和變化,提供科學家層層剖析大氣成分,特別用來監控臭氧層破洞和氣候變遷。MLS也是第一個從太空測量臭氧層氣體減少過程的探測裝置。
4. 全球植被年變化
從太空看地球能知道世界植披分布已不稀奇,NASA的衛星資料能告訴我們更多,包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多少二氧化碳。MODIS測量碳吸收率供科學家比較世界植被整年四季的變化,動畫中深綠表示植被多、碳吸收率高。
5. 升溫的北極
自2000年起,Terra上的地球雲層和輻射能量系統(CERES)開始測量北極吸收的輻射量。資料顯示,15年來,北極吸收太陽輻射增加了5%,近10年的升溫程度更是地球其它地區的兩至三倍。圖像上,紅色代表增加的輻射吸收範圍,藍色則是減少的海上冰層。
6. 美國空氣變乾淨了!NASA近幾年透過衛星觀測二氧化氮(NO2)來看美國空氣品質變化,結果發現,由於新款汽車排放廢氣規則更嚴格、工廠也受到更多管制等原因,美國的空氣逐年變乾淨,容易造成身體病變的有害物質在過去15年也顯著下降。圖為自2005年至2011年二氧化氮的動態變化圖,顏色越紅表示二氧化氮濃度越高。
7. 地球表面易燃處
假如沒有MODIS,我們可能不會知道每年有1/3的地球地表起火燃燒。過去15年,MODIS一天4次,觀測超過4億個全球常起火地點,製作出一張「火圖」,以了解燃燒後產生的碳會如何影響生態環境、造成氣候變遷以及危害人體健康。
8. 煙柱
除了觀測野火燃燒地點,衛星也觀測野火燒盡後產生的煙會往何處飄散以及進到多高的大氣層,甚至還能看到和雲結合的「煙柱」(smoke plume)。
9. 海冰移動
透過衛星觀測,漂浮在北極海面上的冰層也一覽無遺。NASA得到高畫質的北極冰帽四季變遷圖。他們也觀測到,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北極冰帽在過去15年確實縮小了不少。
10. 二氧化碳增減
地面監測透過植披、樹林、浮游生物的四季變化讓我們得知北半球的二氧化碳隨著四季增減,但是卻始終沒有全球的觀測資料。NASA衛星上搭載的大氣紅外線探測器(AIRS)從距離地面數千呎高空測量二氧化碳濃度在四季的變化。圖中黃色即為二氧化碳濃度、綠色為地表植披。
11. 神秘的雲層和氣膠
影響地球氣候變遷還有2個重要變數:雲層和氣膠(aerosol)。雲層能反射太陽光波,同時也能防止地球表面熱能發散至太空。至於和氣則能分散光源,降低溫度,一些則能吸收熱能。科學家透過衛星長期觀測以了解兩者神秘的互動。
12. 全球立體模型
科學家利用Terra搭載的先進遙測裝置ASTER收集地球上細微的偏移影像,以供科學家繪製成3D立體模型,繪製出高畫質的「全球數值高程模型」(The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2009年,第一張包含兩極的全球數值高程模型釋出,收集超過130萬張地景圖,涵蓋超過90%的地表,過去科學家曾用來觀測地表變化,特別是在地震、洪災、海嘯等自然災害之後。
13. 浮游生物大繁衍
遍及營養富足的河川、深海的浮游生物在地球上扮演吸收碳化合物並轉換至海洋的重要角色。衛星觀測到數年來浮游生物大量繁衍,有的長達數百公里,科學家也藉此更了解複雜的海洋生態系統及碳循環。
14. 一氧化碳地圖
從野火、汽車等排放出的一氧化碳(CO)無色無味,對臭氧層來說也是有害氣體。Terra上的對流層汙染物測量器(MOPITT)是第一部追蹤全球一氧化碳的裝置,根據資料,自2000年起一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減少1%。
15. 臭氧層破洞變小了
臭氧層如同地球的遮光罩,使得地球免於受到太陽過於強烈的光線傷害。1987年蒙特婁條約已禁止使用會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也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然而,多年努力終有成效,NASA衛星的臭氧層監測器證實,近年來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已漸漸縮小、恢復中。圖為1979年至2013年臭氧層濃度變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