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jarmoluk, CC0 Public Domain
為什麼尼采說,膚淺的知識會帶來樂趣?
王偉雄 發表於 • 生活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裏寫了這一則雋語:
「一個人稍為懂得說某種外語,他從中得到的喜悅,比一個擅說這種外語的人得到的喜悅更大;樂趣會伴隨著膚淺的知識。」
像很多哲學雋語一樣,這一則的意思可堪斟酌,容許不同的解讀;我不肯定我的理解就是尼采的原意,但即使不是,也沒所謂,就當我借題發揮好了。
首先,尼采的觀察大抵上是對的,尤其是當學外語的人是主動而不是被逼學的,那初學乍練的洋洋自得,學過外語的人很可能都經驗過。然而,尼采說的似乎不限於初學外語的人,因為「稍為懂得說某種外語」的人,可以是很久以前學過,不過一直沒有更上層樓,雖然現在還懂得說,卻依然只是「稍為懂得」;假如不是初學,那喜悅便不會是來自初學乍練的新鮮感和滿足感。
如果初學的和不是初學的「稍為懂得說某種外語」的人有相同的喜悅,那喜悅源於甚麼呢?我認為是源於比較:稍為懂得說某種外語的人,會傾向於跟不懂得說這種外語的人比較,相比之下,自己屬於「懂的」,他們則屬於「不懂」,便自然有優越感,喜悅由此而生。至於擅說這種外語的人,反而會傾向於跟說得更好的人比較,或至少不會跟完全不懂得說的人比較,因此便沒有那些「稍為懂得」的人從比較中得到的喜悅。
尼采用說外語做例子,十分貼切,因為在大多數地方,外語只有少數人能說,「稍為懂得」的人便容易找到「完全不懂」的比較對象。反觀母語,只有初學的孩童才會「稍為懂得」,身邊的其他人都屬於「完全懂」,因此,初學的孩童是不會有上述那種從比較中得到的喜悅。
當然,尼采說的「樂趣會伴隨著膚淺的知識」,並不限於說外語:只要是大多數人都完全不懂的,膚淺的知識便會令你得到樂趣,因為你會跟這些完全不懂的人比較。猶記自己當年初學哲學時,便有過這種樂趣;現在嘛,只會覺得自己不足,只希望可以跟高人看齊,卻又往往自愧不如。
假如有人經常擺出「我懂XYZ、你們不懂」的姿態,甚至明言「你們都不懂XYZ,讓我來教教你們」,此人有的,很可能只是XYZ的膚淺知識。香港人有「知少少,扮代表」這句俗語,知少少才會扮代表,扮代表會得到喜悅,是一種樂趣;這句俗語,跟上述尼采的雋語,可算是不謀而合。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見魚之樂。
Photo Credit:jarmoluk CC0 Public Doma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