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習恐擴大落差(王立昇)
日前《蘋果日報》報導了日本NHK電視台節目播出的一張圖片,引發了「貧窮家庭小孩沒未來?」的熱烈討論,日本的教育制度是否已導致社會階級翻轉不易呢?日本在1990年代推動「寬鬆教育」,希望能提供孩子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為了減輕壓力,減少上課時數,並解構了公立明星高中。影響如何呢?有人長期觀察指出,日本多數青年是「四不一沒有」──工作不穩定、買房不敢想、結婚不容易、生子不可能;沒有希望。據報導,2010年進入東京大學學生人數最多的25所高中裡,私校就佔23所。雖然日本在2009年已修正寬鬆教育的做法,但教育的影響是深遠的,因為社會階級不易翻轉,現在已造成日本嚴重的社會問題,到底原因何在?
如果教育方式過於寬鬆,對於學習動機強、已找到學習方向、家庭社經地位高的孩子,確實是可以提供更大的揮灑空間。但對於學習動機不夠強、尚未找到學習方向、或是家庭社經地位不高、父母忙於生計疏於教導的孩子,則很容易造成學習怠惰。於是,學習的落差將因教育制度的寬鬆而擴大。
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處理經濟的問題上,因為人的能力天生不同,而資源是有限的,在經濟完全自由化之後,能力強的人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能力弱的人則將落後更多,於是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因而造成資本主義貧富不均的問題,並引發社會的不安。如果富人因貪念而壓迫窮人,社會將因而動盪,甚至引起革命。也就是這個因素,現在多數國家都已棄資本主義,而朝社會福利國家的方向調整。
台灣自1994年教改以來,各項教育政策也是在「減輕壓力、快樂學習」的大旗下推動,為了減輕升大學的壓力,於是廣設大學;為了減輕學習的壓力,於是教科書愈來愈薄,但參考書愈來愈厚;為了降低進入明星高中的壓力,於是推動均質化教育,要淡化明星高中。這樣的思維延續到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於是成績要模糊,不要分分計較。但教改實施了20多年,成效如何呢?
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處理經濟的問題上,因為人的能力天生不同,而資源是有限的,在經濟完全自由化之後,能力強的人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能力弱的人則將落後更多,於是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因而造成資本主義貧富不均的問題,並引發社會的不安。如果富人因貪念而壓迫窮人,社會將因而動盪,甚至引起革命。也就是這個因素,現在多數國家都已棄資本主義,而朝社會福利國家的方向調整。
台灣自1994年教改以來,各項教育政策也是在「減輕壓力、快樂學習」的大旗下推動,為了減輕升大學的壓力,於是廣設大學;為了減輕學習的壓力,於是教科書愈來愈薄,但參考書愈來愈厚;為了降低進入明星高中的壓力,於是推動均質化教育,要淡化明星高中。這樣的思維延續到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於是成績要模糊,不要分分計較。但教改實施了20多年,成效如何呢?
應朝適度壓力調整
英國教育學家斯賓賽(H. Spencer)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教育要能促進社會共同的生活,但依據2014年《今周刊》的調查,高達63%的年輕人(21歲到35歲)覺得自己會比父母輩過得差。台灣的大學生人數太多而不能為產業界所用,於是產生了嚴重的學用落差問題,產業找不到人,畢業找不到事。那學生的壓力減輕了嗎?台灣的補習班家數從1994年的1000多家增加到2014年的1萬8000多家,數目比超商的家數還多。
此外,從OECD所做的調查顯示,台灣15歲學生的平均表現雖然優秀,但學習表現的落差卻是逐漸加大,以數學為例,台灣學生2006年PISA表現的標準差(代表分布範圍的大小)為103,排名世界第三,2009標準差105已成為世界第一,2012更擴大到116。顯然,從促進共同生活的觀點而言,過去20年的教改是失敗的。未來如果真的如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所言「都是富人念台大,台灣有什麼希望」,社會階級僵化的問題將在台灣發生。
李家同的博幼基金會長期輔導偏鄉弱勢的孩子,其執行長在2015適性教育論壇上說,要引發孩子學習熱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有成就感。幾個星期前,一位在新竹偏鄉服務的老師說,偏鄉弱勢的孩子不需要同情,他們需要的是「嚴厲的幫助」。我們要協助孩子找出自己的興趣與學習方向,只要有熱情,再大的壓力都甘之如飴。我們要提供多元且適合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學習成就感中成長茁壯。急就章減輕壓力的糖衣式快樂學習只會讓孩子在步入社會時,發現自己失去了競爭力!
適度的壓力是成長的動力。「減輕壓力、快樂學習」的教改已走過頭,必須要回頭了。我們要往「適度壓力、熱情學習」的方向調整,才能規劃出真適性、促進共同生活的教育制度。
此外,從OECD所做的調查顯示,台灣15歲學生的平均表現雖然優秀,但學習表現的落差卻是逐漸加大,以數學為例,台灣學生2006年PISA表現的標準差(代表分布範圍的大小)為103,排名世界第三,2009標準差105已成為世界第一,2012更擴大到116。顯然,從促進共同生活的觀點而言,過去20年的教改是失敗的。未來如果真的如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所言「都是富人念台大,台灣有什麼希望」,社會階級僵化的問題將在台灣發生。
李家同的博幼基金會長期輔導偏鄉弱勢的孩子,其執行長在2015適性教育論壇上說,要引發孩子學習熱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有成就感。幾個星期前,一位在新竹偏鄉服務的老師說,偏鄉弱勢的孩子不需要同情,他們需要的是「嚴厲的幫助」。我們要協助孩子找出自己的興趣與學習方向,只要有熱情,再大的壓力都甘之如飴。我們要提供多元且適合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學習成就感中成長茁壯。急就章減輕壓力的糖衣式快樂學習只會讓孩子在步入社會時,發現自己失去了競爭力!
適度的壓力是成長的動力。「減輕壓力、快樂學習」的教改已走過頭,必須要回頭了。我們要往「適度壓力、熱情學習」的方向調整,才能規劃出真適性、促進共同生活的教育制度。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