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轉載 發達資本注意時代的打油詩人 臉書

想想竟然是十年多前的事了,那一年我去紐約州西北的綺色佳(Ithaca)參加一個會議,順道去紐約玩。有個研究所同學當時正在那裡讀書,我們的一位老師也正造訪紐約,大家就一起出來見了個面。
同學正要去唐人街買東西,師生三人就一起去逛逛。經過一家燒臘店,老師提起他自己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每到週末就買一份燒臘,在家裡一邊吃一邊看棒球。說到棒球他突然神采飛揚了起來,好像比他在美讀書那幾年的學術歷險更加精彩。
在研究所的時候就常聽這位老師講棒球,但也不只是棒球。他常說,棒球是美國人的情感教育。有時候說完這句話還覺得不夠,他會跟你說他怎麼看完比賽又去讀報紙上的球評,看這些評論裡折射出的美國精神。
「就像如果你是打者,你一上來我就給你一個內角近身球。你如果怕了,站出去一點,那我就用外角球吊你。你不是輸在外角球上。從第一球開始,你害怕的時候就已經輸了。」
對他來說,這是他認識美國的一扇窗。
✻✻✻
我自己看球看得很泛泛,對美國的理解更多來自於閱讀。少年時代讀過的一些東西,到今天似乎仍然構成了我對美國人一部份的同理。例如,「於是我們奮力前行,逆水行舟,又不斷被川流帶回過去」,是《大亨小傳》;麥田的盡頭是懸崖,在麥田裡嬉戲的小孩如果掉下去怎麼辦呢,要有人去抓住他們——這是《麥田捕手》。有些時候故事我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即便那麼多年過去,有些句子,和句子裡面的那個fu,還是會一下子從腦袋後面跳出來;即便後來陰錯陽差地在美國生活了幾年,這些體會也沒有因為對美國社會的親身接觸而變得比較不重要。
當然,要理解美國,更不能忘了「人可以被毀滅,不可以被打敗。」
海明威,《老人與海》。
啊,雖然背景應該是在古巴啦。
✻✻✻
柯文哲說《老人與海》很無聊,就跟棒球一樣。這我不是不能理解,畢竟很多人對那個年代的美國小說真的是沒興趣。就算是棒球,覺得棒球無聊的人即便在台灣日本美國也還是不少。
但讓我稍微有點在意的是,柯文哲其實講過不只一次他「了解美國」,而且之所以了解是因為他在美國住過一年。
鄙視海明威、鄙視棒球,在美國住過一年所以覺得自己了解美國——好,沒關係,這樣的人也是有的。
但是柯文哲的洋洋得意——我是說,在強調自己住過美國所以了解美國的時候洋洋得意,在消遣海明威和棒球的時候也洋洋得意——這讓我覺得很厭煩。
無知或傲慢其實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但偏偏有一種人,他的無知,正好是傲慢導致的;而他的傲慢,也正好是無知導致的。
這種就真的很不討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