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同樣發生在立法院,但社會大眾似乎並不如同3年前的太陽花學運一般,普遍地給予肯定。為何「反年改」這場抗爭無法成為一個「 成功」的公民運動呢?
文:曹晉華
學運期間,參與人士使用了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成功將訴求傳達至社會大眾,也引起民眾的共鳴,諸多國外媒體如BBC、CNN、美聯社等,亦對學運保持關注。學運也喚醒年輕人更加積極的關心公共事務,2014年的縣市首長選舉亦深受學運影響,今日公民能更有效、直接地監督國會也是拜其所賜。
而近幾日《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開始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自4月18日晚間起,立法院外聚集了大批反年金改革的民眾,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與前臺北市長郝龍斌也到場聲援。因應此狀況北市府警察局部署了上百名警力,力求能使反年改群眾充分且理性和平地表達其訴求。19日上午,反年改人士仍與多位委員及立法院工作人員,產生推擠、碰撞,甚至連前來參與前瞻建設公聽會的部分縣市首長也受波及,現場媒體的車輛也傳出遭毀損的消息。
同樣發生在立法院,但社會大眾似乎並不如同3年前的太陽花學運一般,普遍地給予肯定。為何這場抗爭無法成為一個「 成功」的公民運動呢?
一、並非沒有在體制內表達訴求的機會
原先根據協商的結果,為避免反方意見無法充分表達在草案上,國民黨將會在19日提出黨團版本。但因多名藍委將因此承受選區內軍公教族群的壓力而作罷。事實上不僅是藍綠立委及縣市首長,原欲提出草案的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在進入立法院時也遭受反年改人士的推擠、碰撞。不禁讓人試問,反年改團體是否有意願積極地遵循體制內的管道表達訴求?抑或只是為反對而反對?
二、使用過度激進、惡意肢體碰撞的手段
部分立委與縣市首長在這場衝突中遭受波及,有媒體欲在現場進行新聞播報也遭受阻擋,縱使是抗議中難以避免的肢體衝突,但惡意碰撞、推擠民意代表和政府官員及阻撓新聞自由的情況是少之又少。這樣的衝突行為透過新聞媒體毫無保留地呈現在電視機上,不僅影響社會觀感,更無益於傳達訴求。
三、無法有效說服社會大眾
在幾年前,前國民黨立委羅淑蕾欲對所得替代率提出檢討時,曾接到電話抗議,表示「三不五時要跟朋友去喝咖啡,三不五時也要出國玩一下,三不五時也要爬個山、跳個國標舞,我們也是很累的,所以這些錢根本不夠用,還要砍掉!」而在今年二月,陳庚金在會議中「能撈就撈、能混就混,大家來拖垮這個政府」的言論,及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的回應,也引發社會大眾對其主張的質疑;甚至在反年改抗議中,民眾表示「再減下來到三、四萬塊,絕對沒有辦法旅遊。」這樣的言論在許多月薪相當或不及於他們退休金的民眾耳中,十分的不是滋味。
綜觀以上幾點,反年金改革的抗爭並不是一個成功的公民運動,與太陽花學運相比,不僅無法讓社會大眾產生共鳴,激進的行為更是做了不好的示範。然而,這並不代表其訴求不值得一聽,在公共議題上,沒有一種聲音是可以被忽略的。唯有抱持理性、尊重及開放的態度,才能進行實質有意義的溝通,不僅可以有效表達訴求,更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翁世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