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轉載:法官陳欽賢 打臉蔡碧玉 蔡元仕

2017-04-26 法治時報

法官陳欽賢  打臉蔡碧玉  蔡元仕

法官陳欽賢,一向正直敢言出名,這次出席司法改革委員,也不改其特色,日前在一場司改會議中,他就當場打臉了檢方的兩員大將─司法官學院院長蔡碧玉、總統蔡英文侄兒蔡元仕主任檢察官。

4/14司法改革委員會第四組開會,會中,司法官學院院長蔡碧玉力陳「法官、檢察官」一起訓練,不會有洗腦的問題,蔡元仕主任檢察官更是以「身為一個司訓所導師兼講座」的身份,強調:「司法官學院早就沒有思想控制這件事情。」。
蔡元仕說:「我總是被人家誤會說,是不是我們進去之後就被鐵絲綁起來,然後就不斷在我面前洗腦,其實早就沒這回事。現在學生其實也不吃你這一套,反而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裡面,你要控制誰的思想,大概馬上就在fb上面出現了。」等等,都是在強調沒有洗腦,沒有控制這種東西。
但是,法官陳欽賢以他自己過來人的經驗,他就指出,如果是「法官、律師、檢察官」通通一起受訓,那他是贊成的,但,若是只有「法官和檢察官」兩種官員一起訓練,他是反對的。
他說:「其實我很贊成剛剛蔡院長講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合訓」。「那如果我們沒辦法做到合訓的話,其實我不贊成法官、檢察官一起訓練,那我是要講我自己的例子。」。
「剛才蔡委員講說洗腦,我就真的被洗腦,我記得二十五年前我們在訓練所受訓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去觀摩一位檢察官的辦案,那位檢察官就拉著一位偵查佐,他就跟大家講說:「各位同學,像這樣認真辦案的司法警察已經很少了,各位將來出去的時候一定要珍惜他們。」其實這句話在我腦海中影響了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裡面,我幾乎在證據能力上,我幾乎都站在檢察官那邊。」
「為什麼?因為我們要支持願意熱血辦案的司法警察跟檢察官。」。
陳法官的親身經驗告訴人們,洗腦不是口號的灌輸,不是思想的控制,而是不知不覺的受到影響,且沒有查覺,那才是真正的可怕,特別是講習受訓,它的師生人際互動裡頭,一定會有感性的成份,這種感性成份一旦成為專業思維的一部份時,會讓不理性的判斷卻擁有主觀的正當性與強度。
陳欽賢法官還舉了第二個例子,他說:「有一次我跟一個比較資淺的法官討論,他就突然講到說:「學長,不是有一個觀點嗎?」「當檢察官證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被告他應該要就自己的無罪盡舉證責任。」我就說:「蛤?」?(顯然他很震驚)「然後過了一陣子,我想說這是檢察官的觀點吧!也就是說,在訓練所的講座,有法官的講座、有檢察官的講座,他混淆了,他把兩種價值混淆了。」。
「那這兩個經驗讓我知道說,當法官跟檢察官一起受訓的時候,法官他如果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觀點是檢察官的觀點、這樣的觀點是法官的觀點,那他將來要擔任法官職務的時候,他會失去中立性。」
上述陳欽賢法官的親身經驗,如用最簡單的比喻,就可以知道陳法官裡「被誤導」的感受與經驗之「正確性」。
如用「棒球」來做為比喻,檢察官可以看成是犯罪的「打擊手」,其目標是專注在「揮棒」與「得分」;但是,法官則像打擊手後面的「裁判」,是負責判斷「好球與壞球」?以及打擊手有沒有「犯規」?
兩者角色(法官、檢察官)完全不同,差異也大,大學剛剛畢業就考上的年輕人,卻只知道訴訟法只有一套,怎麼可能分辨得出差異?且同學們天天都在一起受訓,學的都一樣,講師也是一樣,講義更是只有一套,它不是「洗腦」的問題,它是教不出「獨立審判」的人格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