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失智前兆?提高警覺,即早就醫診治
作者 / 柯俊銘 發表日期 / 2017/6/10 瀏覽數 / 6,450+
《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是一部2014年的美國劇情片,裡頭的大學語言學教授才五十餘歲,正值事業的巔峰,結果卻罹患失智症,整個人不僅容易忘東忘西,連方向感也喪失,在外居然會迷路,為此處於對疾病、工作與家庭的痛苦掙扎中。女星茱莉安.摩爾因演技精湛,當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殊榮。
一般人常把失智症歸類為銀髮族的疾病,但其實有些患者和影片主角一樣於壯年時期發病,據估計在台灣有1至2萬人不到65歲就出現早發性失智。
喬治.貝瑞(George Perry)博士是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理學院的院長,本身也是知名刊物《阿茲海默氏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總編輯,該神經科學專家認為要辨識是否失智症悄悄纏身,不全然只是觀察有無記憶力衰退,許多行為的改變也值得注意,簡介如下:
• 違法犯紀:原本循規蹈矩,卻頻出現輕微的犯罪舉動,例如偷竊、傷害、性騷擾、胡亂罵人或闖紅燈等。這樣的情形常是額顳葉失智症(FTD)的徵兆,該疾患會影響當事人判斷是非的能力,無法妥善控制衝動。
• 口味反常:相較於過去,偏好的味道變得不同,尤其是開始愛吃甜食。有日本的研究報告指出,肇因可能是腦部主掌味蕾和食慾的區域病變。有些失智的個案甚至嗜吃過期走味或已經腐敗的食物,口味異於常人。
• 跌跌撞撞: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學者曾針對125位老人進行追蹤調查,起初這些人全接受腦部掃描,且抽取腦脊髓液作為樣本,並在隨後的8個月中記錄跌倒的次數。結果發現,有阿茲海默氏症前期症狀者,跌倒次數是一般人的兩倍。
• 堆疊囤積:過去沒有儲藏東西的習慣,現在不只將垃圾當寶,還把雜物堆滿整屋子,弄得生活環境亂七八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者發現,每天都買報紙,卻從不閱讀,僅持續存放,這也可能是失智症在作祟。
• 遺忘功能:平常熟悉的物品、工具,突然忘記如何操作或用途,甚至連名字都叫不出來。例如拿著房間鑰匙,卻納悶該怎麼用;望著家中的洗衣機,居然感到很陌生,不知道這機器可以做些什麼。
• 笑點詭異:英國倫敦大學的學者曾針對48位患有額顳葉失智症或語意型失智症者的親友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失智症患者的笑點和過去迥異,他們似乎逐漸喜歡黑色幽默,看到新聞中的悲劇事件居然會笑,讓人覺得很不恰當。
• 飢不擇食:失智症發病前,當事人往往胃口奇佳,每天會比同儕多攝取約500大卡的熱量,但新陳代謝功能的變化,讓其體重依然減輕。有些個案還會吞食錢幣、電池、鈕扣或紙張等異物,衍生其他內外科的問題。
• 諷刺無感: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學者發現,患有阿茲海默氏症或額顳葉失智症者因腦皮質萎縮,特別是主掌分辨及闡釋「高階」訊息的部分,往往會聽不出他人帶有諷刺、欺騙意味的弦外之音,只能刻板地依字面解讀意思。
• 情緒低落: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學者發現,憂鬱症患者於50歲後失智的風險是普通人的三倍,而有15%的失智症患者可能是由憂鬱症轉變而來。若當事人過去無憂鬱症病史,50歲後卻莫名出現,不排除是失智症前兆。
• 眼神空洞:阿茲海默氏症會讓大腦無法聚焦,對事物的記憶只能片段呈現,整體執行功能下降,無法立即做出決定。也因為這樣,患者常會有類似「當機」 的表現,整個人杵在原地發愣,且流露茫然、遲疑的眼神。
倘若察覺親友有上述舉動,切勿掉以輕心,建議應立即尋求專業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協助,安排完整的檢查和鑑別診斷。唯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方能延緩部分症狀的惡化。
(圖片來源:Pixabay yacprot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