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轉載:[標題略]--------最高法院的秘密人工分案 應該是要攤在陽光下的時候到了

2018-05-31 法治時報

鄭玉山院長  代誌大條了
楊絮雲調動  扯動扁案內幕


扁案的審判不公,可能露出曙光嗎?
(法治時報2018-05-31法治時報)最高法院院長鄭玉山,今年流年不利,遇到女法官,就被砲轟修理,而且,鄭院長受到損傷的情形,一記比一記沈重。
最近一記,最高法院女法官楊絮雲「聲請」回任高等法院一事,據傳,楊絮雲能夠順利「臨時回任」二審,竟是因為牽涉到「扁案」三審的分案「作弊」!
傳言,鄭玉山是為了平息風波,不得不緊急臨時作業,讓楊絮雲女法官儘快順利回任二審,以便快快平息風波,讓她離開因「分案不公」而很不開心的「三審法院」。
鄭玉山院長連連遭到女同事修理,先是黃瑞華女法官投書媒體,公開譴責鄭玉山院長利用行政權,不當介入「審判核心」業務;接著,高金枝女法官則是在性別平等課程時,公開譴責鄭玉山院長竟以「惡化」一詞,來形容女法官人數的增多。
連續「兩記」最高法院女法官「公開嗆聲」最高院長,已引起不少司法官場的議論紛紛,因為在此之前,最高法院院長一職,地位崇高,人人敬畏,從來沒有最高法院的法官會嗆聲自己的院長,鄭玉山算是首開先例,首位遭到如此嚴厲反彈者。
然而,風波還沒結束,楊絮雲女法官發現,最高法院的「分案」方式非常奇怪,竟然是沒有一套客觀明確的分案辦法,一切原來都是「院長」說了算!
只要院長「交代」一聲,輕鬆的「雜件(裁定)」就都給了舊有現任法官承辦,也就是輕鬆案子就會「全部」跑到舊有現任法官手上;至於,新到法官可就連個半件輕鬆的「雜件」也分不到!
對於剛剛「調到三審」的法官而言,會覺得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
因為,一二審法院的事務分配,都有明定的辦法,且是年度會議由所有法官共同作成決議,這種決議作成之後,即使是原參與討論的院長「更動」,新來的院長也不敢輕易改變既有的事務分配決議。
可是,為什麼最高法院就是和一二審完全不同,竟然是院長一句話,就可以改變「分案」方式?
這種「現象」不是正好暴露出,陳師孟監委想要調查的陳水扁前總統遭到「審判不公」的「關鍵」嗎?
原來,最高法院竟然沒一套明定,且連院長都會一起遵守的「分案辦法」,簡單說,就是最高法院的「分案」,完全掌控在擁有行政權的非常少數人手上,這種分案的不公,造成每個案子在分案時,都有可能會被「院長」或是「院長指定的人」輕鬆加以「動手腳」。
雖然,最高法院有一套電腦分案「程式」,問題是,了解內情的人士指出,最高法院「幾乎是」都不把案子放到電腦裡面,讓電腦「程式決定分案」結果,而是由「院長指定的法官」負責用「人工分案」之後,再由行政人員用「人工」將案件鍵入承辦法官的股別!
因為楊絮雲法官主張受到「分案不公」,這個現象才引起了最高法院一些法官的關心與了解,也才間接知道,最高法院的「分案」模式存在著這種不合理的現象。
依照這種分案模式與手法,也難怪陳師孟監委要調查陳水扁是否受到公平審判時,他堅定的認定兩個重要方向:
一,為何一審會有半途換法官之事?
二,為何三審會有指定法官之事?
雖然陳水扁的三審案子,並不是鄭玉山院長時代發生的事,但是,這套院長「指定分案」的「人工辦法」,鄭玉山卻是沿用至今,而且也因為這艘沿用,才會造成女法院深覺不公,堅持半途離去。
將來,監察院如果真的展開調查最高法院「分案不公」之事,恐怕遲早是要約詢鄭院長或是楊法官的,如果「證實」最高法院確實沒有一套「明文規定」的分案辦法,且「電腦分案」程式也都是「備而不用」。
那無異將證明:台灣打到終審法院案件的「生死門」,簡直是院長一個人在看管的!
當事人若想要案子「得永生」,辦法不是「信耶穌」,而是要能夠「信院長」,只要院長願意「點頭」,將案子分給院長能夠溝通的法官,當事人多半就能「得永生」。
反之,若是院長想要讓案子「自為判決」,讓當事人很快走進「死路」一條,那就由院長指定,將案子分給政治性格鮮明的法官,或是院長能夠掌握的法官,則當事人就是死路一條。
最高法院的「秘密人工」分案,應該是要攤在陽光下的時候到了!

轉載:挑戰30歲退休 美國千禧世代瘋 F.I.R.E

挑戰30歲退休 美國千禧世代瘋「F.I.R.E」

李宜杰 2018年05月31日 07:02:00
美國正興起一波「F.I.R.E」運動,追求「經濟獨立,提早退休」。圖僅為示意。(湯森路透)
現代人重視生活品質,也不想花大半輩子投入職場,於是開始追求「提早退休」,但究竟要多「早」退休呢?根據美國《時代雜誌》(Time)報導,美國的千禧世代間正風靡一個像是邪教(cult)般的「F.I.R.E」運動,投身這項運動的Y世代們,將盡其所能的挑戰30歲就退休。

「F.I.R.E」指的是「經濟獨立,提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e Early)。事實上,當我們想到「退休」一詞時,總是會聯想到約莫60歲左右的年紀。的確,美國社會保障管理局(The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規定美國人62歲才可提領津貼,且根據賦稅規定,年金受領人在59歲半後提領年金才不須繳交罰金。因此,在60歲左右的年齡退休是普遍的常態。

不過,崇尚「F.I.R.E」運動的人卻認為,與其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到退休,不如設下一個較早的退休年齡(30、40歲左右),並在此之前透過極度節儉的生活習慣、投資低成本指數基金等方式達到經濟獨立,並在退休後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式。




「經濟獨立不代表你得放棄工作」


「如果你現在的工作提供高薪,但卻讓你感到鬱悶,像是吸乾了你的靈魂一樣,或許F.I.R.E運動很適合你。」關注提早退休的組織「Our Next Life」的創辦人海斯特(Tanja Hester)說。

海斯特認為,透過經濟獨立達到提早退休後,並不代表你就得放棄工作,而是要尋找另一份更有意義、你更加熱愛的事物或工作。「F.I.R.E運動並不適合那些想要一夕致富、或是單純討厭工作的人。事實上,我們關注的是找到一個新的職業、生涯規劃,讓你更加熱愛你的生活。」

從事畫家工作的艾瑪森(Susan Emmeron)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就表示,自己也是「F.I.R.E」運動其中的一員。「我的父母以前就不斷扼殺我對藝術的熱愛,於是我選擇了外科醫生這個工作。」不過,艾瑪森努力達成在47歲時退休,並回到學校重拾畫筆學習,「當我現在可以開始販賣我的畫作時,我感到很滿足。」




「我不會把一天1/3的收入拿去買一雙新鞋」

 

曾出版《富足人生:要錢還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的作者魯賓(Vicki Robin)表示,「F.I.R.E」運動成員必須要關注生活中的所有微小的開銷,並盡可能的將不必要的物欲降到最低。「如果可以去圖書館,就不會使用亞馬遜;能騎腳踏車,就不必開車或搭交通工具。咖啡廳和餐廳都是奢侈的消費,不會每周都去。」

魯賓認為,要時常計算自己的日薪、甚至時薪,才能有效評估你每天的消費是否真的需要。「如果你每天賺300美元,就絕不該會買一雙100美元的鞋子。因為我不會把一天1/3的收入拿去買一雙鞋子。」

事實上,「F.I.R.E」運動成員對收入與支出錙銖必較。據統計,大部分成員都會把每個月一半的收入存起來,並奉行退休金4%的提領比率(每年的預算為退休金的4%),以規劃享受退休後的生活。一名33歲就退休的工程師麥凱瑞(Justin McCurry)表示,生活中都只購買必需品,「學習自己修理水槽、學習自己下廚,而不是依靠UberEats、或是買新的家具。」

此外,在經濟獨立之後,也不代表完全沒有收入。在共享經濟發達的年代,人人皆能透過像是優步(Uber)、出租房屋網站「Airbnb」等方式開源。魯賓說,「這世代擁有的是DIY的精神,基本上任何事情都能在YouTube上學習。」

「F.I.R.E」運動成員會關注每一筆微小的支出。圖僅為示意。(湯森路透)


需體面薪水、心理不健康


不過,F.I.R.E運動同樣也招致不同的質疑聲浪。曾出版《破產千禧世代》(Broke Millennial,暫譯)的作者路尼(Erin Lowry)表示,這些成功提早退休的案例,背後都有一份相當體面的薪水。「有些人號稱提早退休,但年薪卻高達20萬美元,這完全不是一般美國人的平均薪資。」

此外,路尼表示,她更加擔心的是,「F.I.R.E」運動成員在辭職後,是否就真的感到快樂,「有些人將辭職視為通往快樂的唯一道路,但反而迎來的是不安、焦慮甚至低潮。」路尼指出,「F.I.R.E」運動成員大多都屬於人生勝利組(overachiever),因此辭職後也將失去工作上的成就感。

根據美國《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F.I.R.E」運動成員由於過於節儉,較難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甚至經常遭到父母親誤解,認為提早退休只是懶惰和享樂的代名詞。此外,由於養育小孩的費用過高,《哈芬登郵報》指出,約有77%的F.I.R.E運動成員選擇不生小孩。

「F.I.R.E」運動究竟值不值得挑戰,實屬見仁見智,但專家認為,汲取這個運動的優點絕對無害。《哈芬登郵報》指出,若是不願意完全踏入「F.I.R.E」運動,至少可以嘗試找第二份工作、或是試著短期儲蓄,都有助於未來提早退休。



轉載:3D列印眼角膜 以要10分鐘

3D列印眼角膜 只要10分鐘


2018-05-31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國際眼科研究學會官方期刊「實驗眼科研究」(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三十日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英國科學家已成功首度以3D列印技術,在不到十分鐘內製造出人類眼角膜,且成本低廉。這項技術可解決移植用眼角膜供給短缺問題,意謂著未來眼角膜有望「無限量供應」,進而造福全球每年數百萬眼疾患者。研究人員希望在五年內讓這項技術普及。
  • 英國科學家首度成功以3D列印技術,不到十分鐘,製造出人類眼角膜。 
(取自網路)
    英國科學家首度成功以3D列印技術,不到十分鐘,製造出人類眼角膜。 (取自網路)

英科學家技術 不必等器捐

英國新堡大學研究人員以健康捐贈者的眼角膜幹細胞,混合海藻酸(alginate)及膠原蛋白等物質,製出稱為「生物墨水」(bio-ink)的可列印溶液,接著再以低成本的普通生物3D列印機,擠出這些溶液畫出同心圓,塑成人類眼角膜形狀,其列印時間在十分鐘以內,且這些幹細胞之後仍會繼續生長。

成本低速度快 可量身訂做

除了成本低、速度快,這項技術另一個賣點在於,能夠為病患「量身訂做」,可依據病人的眼球特徵,量身打造出適合的眼角膜。研究人員事先掃描病人的眼睛取得資料,就能快速印製出與真人尺寸、形狀相符的眼角膜。
研究主筆、新堡大學組織工程教授康能(Che Connon)指出,該研究可能有助解決移植用眼角膜短缺問題。全球目前每年約有一千萬人因為砂眼、傳染性眼疾等疾病,要求進行防止角膜失明的手術,此外約有五百萬人因為灼傷、劃傷、磨損或疾病等原因出現角膜瘢痕,導致兩眼失明。

希望5年普及 無限量供應

他表示,全球許多研究團隊都以「生物墨水」嘗試印製眼角膜的可行性。此前研究曾製出平面組織,但柔軟度不足,無法為3D列印機噴嘴擠壓。新研究則結合海藻酸及膠原蛋白製出獨特凝膠,能維持幹細胞活性,材質堅實足以維持形狀,柔軟到足以為3D列印機噴嘴擠壓。
然而,康能也強調,該研究的3D列印眼角膜仍需進一步測試,在實際用於移植前仍需數年光景,希望五年內就能正常使用。眼部雷射手術的盛行,導致上述捐贈短缺問題加劇,因為動此手術的人眼角膜無法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