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轉載:一輩子究竟需要幾個包 ?

 

【人生最難整理術】一輩子究竟需要幾個包?

OL時代,包包成為每次壓力大時的衝動消費品,現在回首,想不起自己到底是多麼失心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依稀記得人生擁有第一個「包」,是個暗紅色的塑膠玩具,可以扣合,表面是一粒一粒假的珍珠裝飾,摸起來很像葡萄觸感。我提著那個自以為公主風的包,學母親一樣將皮包掛在手腕,跟家人一起去當時台南市區往仁德方向,舊名叫崁腳的地方,那裡有一座可以摘水果的秋茂園,坐在草地上拍照,野餐。那個塑膠玩具包包,也出現在過年返鄉順道去拜拜的南鯤鯓照片裡。

上小學之後,除了書包之外,頂多就是裝便當的便當袋,以及可以裝鋼琴課琴譜的提袋。那時很常撿媽媽的包包,過於超齡,顯得老氣,但沒關係。約莫到了高中,才會去城內的中正路買包包,上大學之後,就去淡水山下的英專路或搭火車去士林,或偶爾逛中華商場西門町的時候,在拮据的零用錢預算之下,硬擠出添購包包的錢來。愛漂亮,沒辦法。

大學那四年,原文教科書跟磚頭一樣重,包包要夠大,但是原文書還是要抱在胸前才夠氣質。不太記得大學揹過什麼樣的包包,可以確定不走淑女名牌包風格,應該都像布袋一樣。

開始上班領薪水之後,手頭稍微寬裕,搭配上班服飾的包包也就快速累積,買包包的動機往往是想要而不是需要,尤其職場累積的怨氣,如果無法靠一個新包包來解決,那就兩個。尤其百貨公司周年慶,尤其專櫃小姐提出第二件五折的甜頭,你總會想起這個包可以配這件衣服,那個包又可以配那件衣服,即使換包包的時候常常要把公車票、零錢包、住家鑰匙辦公桌鑰匙、護唇膏、吸油面紙搬來搬去,也是甘之如飴。

在那種通勤如同作戰的日子裡,包包就好像一起格鬥的戰友,新包包第一天啟用就好像迎接新的革命夥伴加入。不過也有那種購買當時覺得可以長相廝守,買來之後卻一次也沒帶出門的例子。種種原因走入人生的包包,被操到脫皮斷裂的,被囤積到長出發霉白斑的,各種命運都有。

環保意識抬頭之後,經由各種環保主張的口號鼓吹,或免費贈送或滿額加購,最常見的是加入會員或購買福袋就能取得的那種號稱重複使用的環保袋,有時候也因為各品牌加碼推出的環保袋花色特別吸引人,價格其實不便宜,但不知為何好像被下了蠱,默默就飄去櫃台結帳。做不了抉擇時,甚至同樣款式來個兩種花色,反正刷卡就好,沒什麼好猶豫的。

一個包包一個「坎」,過往的人生到底有多少壓力靠買包抒發?

決定開始整理包包,也不單純是斷捨離的決心,而是包包在衣櫃裡已經呈現即將「爆開」的緊張狀態。只好先把埋在衣櫃各處的包包都拖出來,赫然發現數量之多,竟然佔據房間滿滿三疊榻榻米的面積,相當嚇人。

有些包包應該是OL時期搭配高跟鞋套裝的款式,或端莊典雅或精明幹練,那時特別喜歡A4大小的包,可以放一本時尚雜誌的尺寸,也有超迷你的手提包,大約只能放短夾跟一串鑰匙與早年那種不能上網不能拍照的折疊式手機。也有不少包包看起來根本不實用,造型設計也無特色,應該是心情不好的時候胡亂下手的結果。

整整三疊榻榻米份量的包包,多少看得出自己購物的盲點與偏好,相同類型相同色系相同功能的包包,大概可以區分成幾個小組聯盟,我也不知道雙肩背包到底要累積到什麼程度才會看到終點。有個KOSE贈品的黑色提包讓我想起那些年衝刺百貨公司周年慶化妝品專櫃的戰鬥力,有兩個揹過幾次就開始脫皮褪色的時髦包包,讓我想起忠孝東路四段號稱某某名媛貴婦獨家進口的品牌,當時到底是如何失心瘋啊,現在過著清貧寡欲生活的自己,是無論如何都不想回首過去的揮霍種種。

此刻看著三疊榻榻米份量的包包「山丘」時,忍不住懷疑過去的人生究竟經歷多少過不去的「坎」,非要藉由購買包包的消費行為來療癒不可,有些包包甚至連外包裝袋都還沒拆呢!

揮手再見,回到最原始簡單的生活

而今最常使用的包包就是一點都不時髦也不昂貴的帆布袋,如果是雙肩背包還要講究人體工學,因為筋骨已經不太結實,出門要帶的東西又很多,舉凡保溫罐、長皮夾、手機、行動電源、摺疊傘、太陽眼鏡、濕紙巾、護手霜、環保袋與環保筷,今年還多了口罩跟酒精乾洗手,甚至塞滿綠油精薄荷棒之類的提神小物,出門好像搬家。包包的首要考量就是空間大,揹起來舒服,過往那些淑女款或精明幹練款,要是繼續堆著也只是堆著,最好的決定就是跟它們說再見。

舊包包的出路其實很狹窄,倘若是細心保養的名牌還可以送去估價回收,可惜我「旗下」的包包完全喊不出名號,一般街角舊衣回收箱並不收二手包,慈善團體的二手商店也只收八成新且不得有瑕疵的包包,不符回收條件的包包就只能丟進垃圾桶,進去焚化爐,從這個世界消失。

坐在榻榻米中央,懊惱了起來。想到往後有很大機率都不會再用到這些包包了,只能堅強起來,按照各回收管道的規定,將依然堪用的包包分類,用紙箱裝好,分次拿到郵局寄送。已經髒污或毀損的就只能丟棄,只是放進社區地下室的大垃圾桶之前,聽見自己嘆了好大一口氣,想要掉淚的衝動,彷彿人生重要的告別。

一輩子究竟需要多少包?唯有在認真整理收納的時候,才有機會反省這一路以來買包用包甚至囤積包的種種行為實在太任性,雖不到揮霍,多少也有無法掌控的消費爆走,尤其是那些數量可觀的環保購物袋,我實在對不起你們啊!

轉載 法律白話文運動 臉書:我只是想多做一點口罩 ,為什麼不行

 【我只是想多做一點口罩,為什麼不行】

最近高雄有一間口罩國家隊的廠商,因為涉嫌私自架設口罩生產線,所以被衛生局開罰了兩百萬。
廠商父子倆也被檢方叫去詢問,目前各以 20 及 30 萬元交保。
-
▍偷做口罩犯了什麼罪?
這家廠商呢,涉嫌違反的是《藥事法》的規定,如果要製造或輸入醫療器材,必須要經過主管機關核准。
如果「故意」這樣做,最多可以被判關三年,最高可以被罰一千萬元;但是如果是因為「過失」的話,最多只會被判關六個月,最高只會被罰到五百萬元。
而廠商雖然有合法的醫療器材製造許可證,也就是要賣、製作醫療口罩這種醫療用品前要先申請的證照。
有這種證照,消費者才能知道「這家廠商是合法經過驗證的,可以安心買」,但是他們這次被抓到的口罩生產線地點,並不是他們原本那張證照所申請的地點,所以就叭叭,違法了。
-
▍這個藥事法是什麼?
《藥事法》是一部負責管跟「醫療器材」有關係的法律。
從口罩、感冒用斯◯鼻塞鼻炎用斯◯,到隱形眼鏡,關於這些醫療器材的買賣、進口、製造、處罰等相關的規定都寫在裡面。
-
▍我想賣個口罩政府還要管東管西?
因為根據《藥事法》規定,醫療用口罩,顧名思義,是一種醫療器材,它的細菌過濾能力,需要達到法律規定的標準,以達到把我們跟細菌隔遠遠的醫療目的。
所以依據《藥事法》第 40 條規定,「製造、輸入『醫療器材』,應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申請查驗登記並繳納費用,經核准發給醫療器材許可證後,始得製造或輸入。」
也就是前面說的,你要進口或要自己做醫療口罩前,必須先跟衛服部申請跟繳錢,申請通過後,就會發證照給你,有那個證照才可以開始進口或製作口罩。
而如果有人想要當藥品商人,也要依照《藥事法》第 27 條的規定,要向所在地的政府申請登記,繳納執照費用後,才可以賣口罩,如果想在網路平台賣。
例如博◯來上最近根本搶不到的特殊色口罩等,也要申請「通訊交易」,之前衛生局就常常在夜市跟網路平台抓到違法賣口罩的人。
-
▍延伸閱讀
就算是在合法賣口罩的地方買口罩,如果遇到惡意哄抬價格的壞壞商人,可以依照刑法的規定來檢舉他們,讓壞壞商人不能再壞壞,也做個聰明用口罩人!
未提供相片說明。
870
9則留言
63次分享
留言
分享

留言

最相關


轉載:為什麼張韶涵可以 ? 歐陽娜娜就不行 ?

 

管仁健觀點》為什麼張韶涵可以? 歐陽娜娜就不行?

新頭殼newtalk 文/管仁健
中國官媒央視在官方微博公布國慶晚會表演名單,台灣藝人歐陽娜娜、張韶涵將與其他歌手合唱「我的祖國」等歌曲。   圖:翻攝歐陽娜娜(左)、張韶涵臉書(新頭殼合成)
中國官媒央視在官方微博公布國慶晚會表演名單,台灣藝人歐陽娜娜、張韶涵將與其他歌手合唱「我的祖國」等歌曲。   圖:翻攝歐陽娜娜(左)、張韶涵臉書(新頭殼合成)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好像台語俗諺說的:「阿公娶細姨─加婆(台語雞與家同音)。」用國語來說,就是「呆子幫忙,越幫越忙」,專門「幫倒忙」的。

2020年9月29日《新頭殼》報導〈黃立成護航歐陽娜娜:想唱什麼都可以!網洗版砲轟:藝人可浪漫但不能無知〉:

「台灣女星歐陽娜娜登上中國央視的國慶晚會,與其他歌手合唱〈我的祖國〉,消息一出引發各界爭議。同為藝人的黃立成今(29)天凌晨發文護航歐陽娜娜,直言……: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你想唱什麼就唱甚麼,我去了NBA,美國職棒大聯盟和NFL比賽,在那裡一個非公民唱國歌。』

話鋒一轉,他更批台灣政府,『並不非常支援我們的娛樂文化,我們站起來自己做,所以不要惹我們的藝術家』。對此,發文短短10小時,已遭逾千名網友砲轟,……」

為何央視一定要找台灣藝人上台?

自1983年起開始,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央視春晚),隔年1984年起,就固定安排一位台港歌手來演唱「統戰歌曲」。當時台灣還在戒嚴時代,香港也還在英國統治時期,所以會去配合老共的台港歌手,坦白說都是在台港的非主流或過氣歌手。

像是1984年央視春晚安排來自香港的歌手張明敏,除了演唱〈我的中國心〉與〈壠上行〉以外,還唱了台灣校園民歌,葉佳修創作的〈外婆的澎湖灣〉與〈鄉間的小路〉。這是中國電視台首次播出台灣歌曲,果然大受歡迎。

隔年(1985)央視春晚又安排美國喜瑞都的市長(全美首位華裔市長)黃錦波,演唱台灣校園民歌,1983年投共的「附匪藝人」侯德健創作的〈龍的傳人〉,統戰效果似乎更好。

到了1987年,央視春晚安排了曾在台灣出道並走紅過,但當時已轉赴美國發展的台美混血歌手費翔,演唱〈故鄉的雲〉與〈冬天裡的一把火〉。在央視裡看到勁歌熱舞的資本主義腐敗模式,也讓中國觀眾大開眼界。

1988年蔣經國死了,台灣也解嚴了,央視春晚乾脆直接從台灣找來了原住民歌手萬沙浪,載歌載舞獨唱「山地歌曲」〈娜魯灣情歌〉。然後再與來自廣西壯族的女歌手韋唯,合唱〈相聚在龍年〉,代表全中國「少數民族」支持統一的熱切期盼。

不得不佩服「永遠姓黨」的中國央視,為了對台統戰,真的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從香港歌手、美籍華裔市長、美台籍台美混血歌手,到純正台灣原住民歌手,從此台籍歌手出席央視春晚,就成了慣例,也成了一年一度的「統戰大戲」,能在央視春晚露面的台籍藝人,也都感到光宗耀祖,名利雙收。

為何春晚可以?十一國慶不行?

拳譜上講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黃立成要替歐陽娜娜說話,偏偏自己書又讀得太少,一開口就破綻百出,難怪被鄉民「電」得「金閃閃」,只剩一個「慘」字了得,根本就是來「幫倒忙」的。

台灣藝人上央視春晚,明明唱得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統戰歌曲,甚至央視高層為何安排這個台灣藝人,今年唱這首歌或與人合唱這首歌,背後都有「統戰」意涵的。

但春節終究是個民俗節日,除了中國與台灣,韓國或越南等其他亞洲國家也過農曆新年,所以嚴格來說不完全是政治,這也給了台灣政府一個下台階。

因此從1988年起,沒有雙重國籍的萬沙浪踏上央視春晚舞台之後,這三十多年來,台灣政府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也從未依法處分過任何上央視春晚表演的台灣藝人。

但這次歐陽娜娜上央視唱中國的愛國歌曲,不是在央視春晚,而是央視的十一國慶晚會。十一國慶這是純政治性的節日,韓國與越南也沒人在過什麼十一國慶,台灣政府已經被逼到絕路,完全沒任何下台階可以視若無睹了。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1條第1項規定:

「台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非經各該主管機關許可,不得為下列行為:一、與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具政治性機關(構)、團體或涉及對台政治工作、影響國家安全或利益之機關(構) 、團體為任何形式之合作行為。二、與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為涉及政治性內容之合作行為。」

央視安排歐陽娜娜在十一國慶演唱〈我的祖國〉,跟以往在春晚安排台灣藝人唱什麼〈故鄉的雲〉或〈相聚在龍年〉不同。這就像習大大宣告「92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完全赤裸裸的圖窮匕見,把台灣政府的下台階全拆了。

如果不是政治性的十一國慶,不是絕對姓黨的央視主辦,或者不是唱〈我的祖國〉,只要這三個條件缺一,台灣政府就一定會裝糊塗,跟過去30年一樣假裝沒看到。可惜黃立成書讀得太少,完全不懂歐陽娜娜為何犯眾怒的歷史背景。

為何鄉民與媒體都只罵歐陽娜娜?

當然,黃立成或許也要抗議,又不是只有歐陽娜娜一個人去唱〈我的祖國〉,張韶涵不是也要去唱嗎?為何鄉民與媒體都只罵歐陽娜娜一個人,卻沒聽到有太多人在罵張韶涵?

黃立成就是書讀得太少,中文不懂也就算了,連英文用得也大有問題。他的臉書應該是用英文寫的:

“Taiwan government is not very supportive of our entertainment/culture. We stand up and do it ourselves so don’t fuck with our artists.”(台灣政府並不非常支援我們的娛樂文化,我們站起來自己做,所以不要惹我們的藝術家。)

英文裡的Artists,指的是藝術家或美術家,通常是畫家,也就是比較偏原創性。至於藝人或表演工作者,通常會用Artistes,所以1919年成立,美國最有實力的Associated Actors and Artistes of America(美國演員與藝人聯合會,簡稱4As),用的是Artistes。

當然,Artists也可以用來形容藝人或表演工作者。但如果一定要這樣擴大解釋,Artists也可以用來形容騙子,不是嗎?尤其是黃立成在臉書上把Artists翻成藝術家,請問大家一聽到藝術家,你會想到的是張大千?還是大S?

鄉民們評價台派或舔中派的演藝人員,還是有一把尺。除了政治立場之外,就是必須有代表作。作品若不暢銷,至少要得獎,也就是獲得專業肯定,這很重要。

女黃安劉樂妍與黃安不同之處,就在於黃安至少還有一首歌〈新鴛鴦蝴蝶夢〉,讓台灣人有點印象。歐陽娜娜與張韶涵的最大不同,也就在張韶涵有一首歌〈隱形的翅膀〉,就算年輕人沒聽過,也可以上網去聽「港湖胖虎」唱的高階變化版。

簡單說,在演藝圈沒有代表作的人,就不能算是藝人,更不會是黃立成說的「藝術家Artists」。就像去年打鄭麗君巴掌及今年到李登輝靈堂潑漆的鄭惠中一樣,只是單純刷存在感而已。

中國有十幾億人,演藝圈的競爭比台灣更激烈,潛規則也比台灣更誇張。歐陽娜娜沒有任何讓台灣人有印象的代表作,為何會被中國選上,代表台灣來唱統戰歌曲?鄉民們不罵張韶涵,卻只罵歐陽娜娜,原因不也就在這裡嗎?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轉載:開車看人的本性很準 !無預警煞車 邊發表演說....心理師解讀8種行為

 

開車看人的本性很準!無預警煞車、邊發表演說...心理師解讀8種行為

示意圖,非指當事人。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林萃芬
非讀BOOK 2020.09.23  86,088
摘要

搭某個同事的便車時,突然發現,平常看他做事慢條斯理,甚至有點拖拖拉拉的,但開起車來卻橫衝直撞,讓人嚇出一身冷汗;也有的人剛好相反,平常做事勇往直前,開起車來卻四平八穩。

心理師分享,原來人在開車的時候經常是處於「無意識狀態」,動作都是被制約的反應,難怪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不為人知的本性來。

經由開車去印證一個人的個性,可以觀察的訊息實在太多了,不僅從「價值觀」到「獨特性」都能一窺究竟,還能進入對方的潛意識,看到隱藏性的自動化反應,可說是最豐富的觀察旅程。

從多年搭人便車與自己開車的經驗中,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不管是什麼牌子的車子,都像一部X光機一樣,會把那個坐在駕駛座上、手握方向盤的人的真實面目照得一清二楚。不過,由於照出來的本性,與原來所認識的那個人的樣子相差太多,往往需要再認識一次這個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奇妙經驗,譬如,搭某個同事的便車時,突然發現,平常看他做事慢條斯理,甚至有點拖拖拉拉的,但開起車來卻橫衝直撞,讓人嚇出一身冷汗;也有的人剛好相反,平常做事勇往直前,開起車來卻四平八穩。

到底開車時會出現哪些小動作?和個性之間又有什麼關聯?下次有機會搭朋友的便車時,不妨做個細心的觀察家,把他的各種言行舉止記在腦海中,相信會更進一步認識對方的人格特質。

廣告

充滿侵略性的「路怒族」

在很多手機影片及電視新聞上,常常會看到暴躁易怒的駕駛人,只因被別人按個喇叭提醒,或是別人超車讓他不爽,就衝動到攔車爆打、砸車洩憤。有人稱這群人為「路怒族」,開車不愉快就會轉成侵略性的駕車行為(Aggressive driving)。

開車時何以特別容易引發「路怒族」的情緒?有些「路怒族」是把車子當成自己的私有領土,一旦感覺私領域被侵犯,就會立刻採取激烈的防衛措施。也有些「路怒族」會把別人「超車」跟「按喇叭」的行為解讀成挑釁、敵意的意思,於是二話不說,立刻不分青紅皂白下車報復對方。

還有些「路怒族」是因日常生活中累積大量不滿的情緒,以至於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任何小事都會讓他們大暴走。

另外,氣溫高低也跟情緒息息相關。研究發現,炎熱夏天暴力犯罪的比率也有上升的趨勢,特別是濕熱難耐的時候,很容易引發開車衝突。還有若開車駕駛剛好處於「雙相情緒及其相關障礙症」(躁鬱症)的狂躁期,也很容易生氣失控,變成不可理喻的「路怒族」。

廣告

邊開車邊演說的人

邊開車邊演說的人也很常見,不管原本從事什麼工作,只要一上了車,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聲音宏亮的政治演說家,特別是碰到交通混亂的塞車時刻,他更是口若懸河地講個沒完沒了,從交通問題一路批評到國家大事。

如果這種類型的人思想又較為偏激的話,那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便很容易遭遇挫折。惡性循環的結果,往往會讓他們看什麼都不順眼、做什麼都不如意,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他。

緊急煞車、橫衝直撞的人

喜歡緊急煞車的人往往情緒也較為焦躁,性格常會處於不安定的狀況,因此開起車來會毫無預警地來個緊急煞車,讓全車的人越坐越緊張。

橫衝直撞的人和緊急煞車的人頗為相似,大多是個性急躁且缺乏耐性的人。他們會為了求快而採取非常的手段,譬如,開車時會抄捷徑或不斷地變換車道,結果反倒欲速而不達,這時他的火氣會直衝腦門,動不動就遷怒他人。

追求速度的人

喜歡追求速度來紓壓的人,通常都有自我壓抑的傾向,會刻意隱藏自己的本性及喜好。所以,當他碰到不喜歡的事物時,常會勉強自己假裝喜歡;或是明明很討厭某個人,但表面上依然笑臉迎人;或是心裡不想做的事,卻不懂得如何拒絕。

而當他實在受不了外在人情世故的壓力時,往往會以出走、失蹤、飆車等冒險行為,來平衡內外失調、表裡不一的情緒感受。

烏龜慢跑的人

開車像烏龜一樣慢的人,可能是年紀大了反應變慢,也可能是個性較為溫吞的慢郎中,他們無論為人或處事都比較小心謹慎,非常重視安全,寧可慢一點也不要發生意外。

自言自語的人

有自言自語習慣的人通常朋友都不會太多,沒事時他們喜歡做做白日夢,讓思緒漫無目的地四處遊走。所以,音樂對他們來說,就如同陽光、空氣和水般的重要,他們不但一上車便立刻扭開音樂,還要邊聽邊唱,流露出一副沉醉不已的模樣。

至於聽音樂的動機,有些人是為了提神,以免長途開車會睡著;也有些人則是趁機練歌,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演出的機會,通常他們亦有某種程度的自戀傾向,很容易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

從不開發新路線的人

從不開發新路線的人,只敢開曾經走過的路線,不只個性較為謹慎保守,也較為膽小害怕,只要是從沒去過的地方,他都會卻步,即使有人自告奮勇要帶路,他也會想辦法拒絕對方的好意。在現實生活中,從不開發新路線的人既不敢嘗試新奇事物,連做個決定都猶豫不決,最好世界靜止不變,這樣他才會有安全感。

畫路線圖的人

每次在出門辦事前,畫路線圖的人會先依照地點的遠近和方向來規畫開車路線圖,然後按圖行事,不會想到什麼做什麼,徒然浪費時間在往返奔波上。

一般而言,行前喜歡畫路線圖的人都有「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同時也會為自己的生涯訂定近程、中程、遠程的目標,具有不錯的組織力,思考方面也頗為縝密周到。

在自己還不會開車以前,我很好奇:為什麼一個人「開車前」與「開車後」會有這麼大的差別?究竟是哪雙看不見的手,在暗中為他們的個性做整形手術呢?

等到自己也成為駕駛者後才知道,原來人在開車的時候經常是處於「無意識狀態」,所有的動作都是被制約的反應,難怪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不為人知的本性來。

此外,人與人相處時需要應酬客套、做做表面功夫,以免得罪他人;可是,人與物相處時哪還需要如此客氣,反正機器是死的也不會有感覺。於是,各式各樣的小動作、小尾巴便統統露出來了。

經由開車去印證一個人的個性,可以觀察的訊息實在太多了,不僅從「價值觀」到「獨特性」都能一窺究竟,還能進入對方的潛意識,看到隱藏性的自動化反應,可說是最豐富的觀察旅程,有時甚至還會解開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謎底。

 書籍簡介

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
作者: 林萃芬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4/14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轉載:丟掉劇本之後

 

丟掉劇本之後

文 / 張曼娟    
2020-08-27
瀏覽數 18,450+
丟掉劇本之後
分享Line分享分享複製連結

我的臉書粉絲團上的一篇短短貼文,沒想到竟引起了熱烈討論,貼文是這樣的:「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輕蔑老年人,他們難道不知道,只要活下去,就會成為老人?……天晴的日子裡,去和老人聊聊天,陪他們曬曬太陽,聽他們說說話。那不僅是他們的歷史,也是我們的未來。」貼文下的留言大概分成兩類,一類是批評現在的年輕人不懂得尊重老人;一類是陳述老人「倚老賣老」的言行實在令人不喜歡。這樣的對立面愈來愈激化,於是便出現了「不管老人家是對是錯,都該用愛包容,這樣才是美德」的「美德派」,與「是非對錯都不分,難怪會被輕蔑」的「實際派」。

老人家最令人頭疼的,首推倚老賣老。天上地下無所不知,不懂得畫出界線,明明與自己無關,卻要指手畫腳。看見瘦瘦的孩子便要叨唸:「讓孩子吃得營養一點。」看見胖胖的孩子也要叨唸:「渾身都是肉,該減肥啦,這樣不好。」孩子太白了要唸:「小孩子要出去運動,才會健康。」孩子太黑了當然要唸:「曬得跟黑炭一樣,這樣不好看啦。」囉唆嘮叨,是老人家第二個讓人失去耐心的通病。

母親在社區關懷中心上課,上的是專門為輕微失智的長輩開的音樂律動課,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陪母親一起上課,擔任家長。大部分的長輩是女性,都是笑呵呵來到教室。只有一位美華阿姨看起來不是很開心,她總是自己一個人來,不太和大家互動。某一天上課中間的休息時間,長輩們停下來喝水,我將帶來的水杯遞給媽媽,美華阿姨顫巍巍抽不出自己的水瓶,我幫忙遞給她,她說了謝謝之後,我們有了一段小小的對談。

凌駕別人才有快感,恐怕一輩子都不快樂

「妳是女兒還是媳婦?」我說我是女兒。「我女兒也是很想陪我來上課啦,她也是很孝順。」我點點頭。「妳應該是很閒沒事做吧?我女兒不一樣喔,她自己開公司,有十幾個人,她很忙,她是比較有成就的那種人啦。」美華阿姨說著,脊背挺直,臉上有種優越的笑意。在她眼中看來,我應該就是個沒有生產能力的女兒,只能陪伴母親。

我微微笑著,垂下眼睛,沒有說話,心中其實覺得有點悲哀。已經到了這樣的生命階段,還在做比較;還要分出優劣;還想凌駕於人,才能感到快樂。這漫長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恐怕都是不快樂的吧?如果從小到大,拿到的就是這樣的人生劇本,不管活到什麼年紀都要照本宣科,那麼,也只能成為一個不合時宜的老人了。如果,看清了這樣的劇本已經過時,行到中途就丟掉劇本,是否可以讓人生大開展,活成一個自在愉悅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