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轉載:為偏鄉孩子點盞燈

蘋論:為偏鄉孩子點盞燈

 
 
 
更多專欄文章
台灣最讓人沮喪的就是偏鄉小朋友受到不公平的社會待遇,特別在教育方面最是缺乏公義精神。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數位鴻溝拉開差距

台灣靠教育推動的社會流動,曾一度很通暢。家裡窮沒關係,下一代用功讀書考上大學(當時頗難),畢業後總會找到待遇不錯的工作,他個人和家人因此向社會上層流動。可是現在階級流動停滯,考進台大的絕大多數是教授、電腦工程師等知識份子的兒女,家境殷實,而偏鄉的孩子再也不可能靠背書就能進好大學。
由於教育資源都在城市,有的學校連英語都是老外來教,就算沒有,還可放學後去老外教英語的補習班,偏鄉如何能比?台北市幾乎每個學生都有電腦,包括智慧手機,偏鄉窮孩子連BB Call都沒見過,只看過豬腦,沒見過電腦,在獲得資訊的方便性上遠遠落後城市裡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的競爭勝負用灰指甲想都知道。這叫「數位鴻溝」。
《聯合報》這幾天在連載偏鄉教育的專題報導,顯然是看到了偏鄉教育問題;許多慈善機構和個別善士都捐錢幫偏鄉老師,使他們有資源、誘因和時間幫助偏鄉學童。也有志工主動為偏鄉學生做課後輔導,像本報的蘋果基金會一直以來也對偏鄉孩童持續進行關懷服務。 

遭社會不公平對待

出版家簡先生和吳念真等人組織了「快樂學習協會」,宗旨是幫助台灣各角落經濟弱勢的國中小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同時更將針對全台各地,以不收錢的課後輔導為服務項目,提供各項奧援,使其得以有品質並穩定、長久的運作。其中最精采的是孩子的祕密基地專案,協助孩子下課後有人教導並提供晚餐和點心。這個組織已開始動起來了,提供偏鄉孩子免費的課後輔導,希望像路燈,幫弱勢孩子找到自己未來的光明。
台灣之可貴,就在人的素質與善良,因此台灣民間有很多自發性的組織和團體,默默從事慈善事業。政府公務員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偉大精神,是不希望由政府來幫助這些偏鄉學童;何況政府財務困難,在不該浪費的地方白白浪費很多錢,以致在該花錢的地方就無錢可花了。偏鄉的學生是我們社會上最被不公平對待的一群邊緣人,請大家關切這個問題。
沒有時間、體力和意願的人,可以捐錢;行善永不嫌晚,也永不嫌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