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畢業典禮和大學的課程終於都告一段落,不像大部分的同學,未來的學校和工作早已塵埃落定,才剛收到錄取通知的我,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頭,但還沒來得及慶祝告別大學生涯,隨之而來的又是一陣手忙腳亂,準備迎接我的,是一段陌生且未知的生活—北京清華大學研究所。
以制度和選課方式來看,兩岸在高等教育上的模式幾乎一模一樣,學期時間、週間、學分制度都跟台灣沒什麼差別。雖然如此,我還是在第一天去學校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震撼,不說環境大小跟資源,最大的差別還是在「人」。
雖然以前就聽說,大陸的學生很積極;但到了現場「親自體驗」,才覺得他們積極的程度,遠比自己以前想像得誇張。
先講「主動積極」吧!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兩岸學生的不同,也可以說完全在不同的境界。
初次見面,許多人不但熱情打招呼,像許久不見的老朋友,還有很多人在還沒見面前,就已經從班級的微信群組裡,把所有的成員都加好友還默默了解你的背景了,不少人也會自己私下主動去加老師、助教、領導等的微信。
平常在台灣我們總是習慣有點交情以後,才會進一步去加好友,這裡在這方面確實不太一樣。雖然不熟,然而很多人在路上還是會很親切的和你打招呼,也常常主動問要不要一起去吃飯,班裡即使還是會有幾個比較少講話的同學,然而一到台上,或是私下交談時,就會發 現文科的班級裡,幾乎每個人都還是能言善道、侃侃而談的,沒有真的內向的人存在。有些平常沒什麼講話的人,私底下其實對自己追求的事物比平常看似活躍的人還要積極,這讓平時有些怕生,甚至慢熟的我真的有點不習慣。
還有一個現象讓我大開眼界,大家對於「幹部」、「助教職缺」、「上台發言」這類機會,真的是以「快」、「狠」、「準」的態度在搶的。第一天班會,學長問起是否有人願意擔任班長或其他幹部,大家靜默幾秒,接下來竟然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的舉手。幾次微信群裡有人公告助教或相關機會,幾乎過「一、兩分鐘」後就會看到,報名踴躍已經找到人之類的消息,十分驚人!有時候可能才剛看到訊息,沒多久就被大家熱烈的回覆給淹沒了。
最誇張的一次,應該是我修了一門政治學課程,助教請大家用微信回覆他個人想上台報告的時間,先回的人可以優先選擇自己想要的日期,想不到在短短十分鐘內,全班四十幾個人就把一整學期所有時間都搶光了,而且真的都是「秒回」,感覺每分每秒都有人在高速回覆,還在狀況外或是沒注意到訊息的人,就只能撿大家剩下的時間,當第一個或最後一個報告的人,例如我....(慘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