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場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中,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提出諾貝爾獎得主聯名建請美國總統加薪,引發討論。(三立提供)
在上週的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中,某位候選人主張調高基本工資,認為如此可以「帶動經濟成長」,引發一連串口水戰,甚至說美國幾位經濟諾貝爾獎得主也這樣主張。基本工資要不要往上調當然可以討論,但是若說「調整基本工資可以帶動經濟成長」,而且說2014年有7位經濟諾貝爾獎得主寫信給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持此意見,那就是混淆視聽了。我心想: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再不濟,好像也不致於昏聵至斯。雖然我不想扯進選舉口水,但是學理是非之辨,倒不能睜隻眼閉隻眼。政治人物不是常說「選舉是一時的,XX是永遠的」嗎?
2014年元月確實有600多位美國經濟學者聯名寫信給美國總統,信中有三個重點。第一是說美國基本工資已經5年未調整,建議要每年調整時薪0.95元,連續調3年,希望2016年能夠達到10.10美元。第二是分析如此調薪能造福多少低薪者,能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第三是強調美國調升基本工資對失業率的影響很微小,不致於有後遺症。我東看西看,左看右看,不知道這與加薪帶動經濟成長有什麼關係。如果有誰得到這種結論,那麼這個人恐怕要去檢測智商,看看是否只有柯文哲開根號。
真的要深入分析,美國與台灣實在有太多差異;老美的政策論述搬到台灣也是處處扞格。美國過去一百年早就是「創新經濟」的典型;年經濟成長率平均二點多趴,雖然不高,但卻是經濟發展後期的創新驅動模式,殆無疑義。台灣則在15年前經濟成長率動輒七趴、八趴、九趴,呈現經濟發展初期與中期效率驅動的特色。但是到了最近十幾年,傳統的效率驅動已成強弩之末,但是銜接的創新驅動力卻尚未開展,這就是當前台灣經濟的困境,也是我們需要突破的關鍵。任何人只要用膝蓋想就知道,要突破這種困境,實在與調整最低工資沒什干係。如果這麼簡單的思考都有困難,那麼應該去做膝關節檢查。
2014年元月確實有600多位美國經濟學者聯名寫信給美國總統,信中有三個重點。第一是說美國基本工資已經5年未調整,建議要每年調整時薪0.95元,連續調3年,希望2016年能夠達到10.10美元。第二是分析如此調薪能造福多少低薪者,能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第三是強調美國調升基本工資對失業率的影響很微小,不致於有後遺症。我東看西看,左看右看,不知道這與加薪帶動經濟成長有什麼關係。如果有誰得到這種結論,那麼這個人恐怕要去檢測智商,看看是否只有柯文哲開根號。
真的要深入分析,美國與台灣實在有太多差異;老美的政策論述搬到台灣也是處處扞格。美國過去一百年早就是「創新經濟」的典型;年經濟成長率平均二點多趴,雖然不高,但卻是經濟發展後期的創新驅動模式,殆無疑義。台灣則在15年前經濟成長率動輒七趴、八趴、九趴,呈現經濟發展初期與中期效率驅動的特色。但是到了最近十幾年,傳統的效率驅動已成強弩之末,但是銜接的創新驅動力卻尚未開展,這就是當前台灣經濟的困境,也是我們需要突破的關鍵。任何人只要用膝蓋想就知道,要突破這種困境,實在與調整最低工資沒什干係。如果這麼簡單的思考都有困難,那麼應該去做膝關節檢查。
景氣起伏時通常受害者是經濟弱勢者,因此最低工資、失業率對美國都是重要的問題。然而台灣的失業率相對於國外一直是低的;我們確實15年薪資凍漲,但那是肇因於產業外移、轉型不順,整體的勞動生產力起不來。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當然在產業轉型、開創新產業動能,而不是去調整最低工資。如果認為產業轉型的問題都能靠簡單的「加薪」法案解決,那麼此人更該去做全身斷層掃瞄。
美國是大國,常常自比為「世界」,國內運動冠軍就自稱是世界冠軍。相對而言,大國比較不需要考量「國外」的吸引力。此外,創新驅動經濟就是靠領先營運模式而開創商機,大國國內市場往往就足夠支撐新營運模式。因此,美國調整工資比較不需要擔心產業外移,也比較不害怕產業動能流失,因為他們國內就夠大夠主流。但是台灣不然:一則我們還有不少產業在拚成本、二則「外移」一直都是不少台灣企業的選項、三則台灣市場小,難以發展新營運模式,不得不關注國外磁吸。台灣若是民粹式的、喊價式的壓迫企業調薪,後遺症遠比美國來得大。
美國聯名的600多位經濟學者與我熟識的不少。我問其中一兩位他們的主要關切點,答案都是「公平」。美國的貧富差距遠比台灣嚴重,跨代財富流動極差、CEO與一般勞工薪資比動輒上百倍。那些靠最低工資渡日的,也是在不景氣時受傷最重的一群。這一大群聯名致函的經濟學者絕大多數是比較「左」的;他們關注的是分配議題,而不是成長問題。更何況如前所述,美國的成長問題也不太需要擔心。在台灣,左派右派從來不是對立的焦點,而當前迫在眉睫的經濟轉型課題,更是與分配問題互相平行。硬要把台灣問題與美國學者的意見牽拖,挾洋自重,那應該去精神科掛急診。
有時候,我對台灣少數自認是財經專業卻不讀書的人,真的感到遺憾。他們唸過的總體經濟經濟學文獻,大都是1990年之前的,所以渾然不知1990年後創新經濟的理論與意涵。老美教科書通篇景氣循環,他們在台灣也就跟著談景氣循環、短期預測、燈號轉變。他們自己不用功,卻喜歡用一知半解的道聽塗說,向政治人物妖言惑眾、向記者與媒體招搖撞騙。他們的學問是最不堪的,卻是最喜歡涉入公共事務的,成為「無知誤事」的典型。他們內心非常清楚自己的淺薄與卑微,卻永遠站在人群前排,用自大語言遮掩其自卑。
台灣需要能解決問題的人。但是需要做腦波檢查、膝蓋檢查、精神檢查、斷層掃描的,絕對沒有解決問題的能耐。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院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