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轉載://誰有資格上台大// 採訪後記 / 就這一次,我和我的倔強

《誰有資格上台大》採訪後記 /就這一次,我和我的倔強

精華簡文

《誰有資格上台大》採訪後記 /就這一次,我和我的倔強
圖片來源:黃明堂

瀏覽數

7342

《誰有資格上台大》採訪後記 /就這一次,我和我的倔強

作者:程晏鈴  天下當期精選
採訪詹俊宥的前一天,才剛爬完批踢踢實業坊八卦版和台大版,討論繁星制度的各種文章和推文,擷取的資料將近兩百頁。我看著每個意見和推文發呆,那是充斥各種質疑與不滿的言論。
我開始感到害怕,害怕報導可能再次傷害到這個才剛要上大學,追逐夢想的大一新生。可是採訪完後,腦中卻響起五月天〈倔強〉這首歌的旋律。
「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我在風中大聲的唱
這一次為自己瘋狂 就這一次 我和我的倔強」
畢業自苗栗卓蘭高中的詹俊宥,在今年三月透過繁星推薦,以學測四十八級分上台大,約訪他前我們一直擔心外界的批評會狠狠傷害他。但那一天採訪後,我知道眼前這個曾經受挫甚深的18歲男孩,已經準備好,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倔強,在逆風中飛翔。
他很清楚自己要去的方向,「只要努力讀,我也跟得上,」採訪過程中,他不斷重複說著。「努力跟上,證明自己」那是對外界質疑的反擊,也是我們這次策劃採訪《天下雜誌》封面議題「繁星十年翻轉大學路--誰有資格上台大」時,發現每個繁星生不斷拼搏的動機。
我總以為每個人的選擇,都不需要向誰證明。可是幾乎採訪的每一個繁星學生,在剛上大學時都曾經背負這樣沉重的枷鎖,這令我相當疑惑,為什麼偏鄉地區學生做出選擇,卻得透過上大學後的表現與成就,去證明自己是否有資格獲得這個入場券?
今年台大社工系畢業的戴庭云,從新竹高商透過繁星進入台大,大一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跟其他同學的差距很大,甚至想過休學或轉學,「學測級分對我來說是個烙印,我會覺得自己不是憑實力考上,」清秀的她,臉上突然蒙上一層陰影,彷彿回到當年那個被分數建構的自己。
這似乎又回到想做這個題目的原因。
在今年3月之前,我從來沒有注意過繁星推薦制度。我在2008年高中畢業上大學(繁星計畫從2007年開始),記憶中當時曾掙扎於學校推薦和指考兩個管道,對於繁星我一無所知。那時的我可是堅信「指考最公平」。
但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卻用研究推翻這個認知。2002年他提出《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和城鄉差距》研究指出,台大學生有超過5成集中在雙北,更多集中大安區,指考並沒有想像的公平。
14年後的今天,駱明慶再次提出《誰是台大學生:多元入學的影響》研究,發現繁星推薦實施後,雙北地區占台大學生的比例下滑,其他區域學生人數則逐漸增加。14年來,區域的平衡似乎露出一點曙光。
我來自嘉義,當年台大學生裡,嘉義人佔了1.29%,而雙北就佔了52.7%。
我始終是悲觀的那派。我悲觀地認為,每個人都會受制於個人的社會與文化資本,受制於家庭背景與階級,影響了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教育資源的投入,這些都可能導致教育機會的不平等。
身為記者,我想改變這樣的剪刀叉,即便一點點也好。
於是,我開始理解繁星、理解多元入學。我想像的,是多了一個入學管道,給予偏鄉地區的學生有一個比較好的教育機會(進入好大學的機會),讓區域之間的差異可以稍微縮小(儘管研究社會階級流動還是不能單靠繁星);我想像的,是每個大學,可以用更多元的方式篩選學生,不要困在用成績或考試決定一切的囹圄裡,而且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不需要去向誰證明。
還記得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疾言厲色地質問:你們知道什麼是公平嗎?對我來說,這才是我看到的公平,一如詹俊宥看到偏鄉的困境,想進入他心目中的好大學,透過資源重新分配,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452#sthash.cDfrn9ZC.dp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