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空服員24日晚間聚集於南京東路台北分公司門口罷工抗議。(顏麟宇攝)
蔡英文總統二十四日啟程前往中南美友邦,「英翔專案」是她第一次出訪,然而,她上飛機前並不平靜,首見她所搭乘專機的航空公司空服員正在罷工中,這也是該在勞動三法通過後第一次真正用上的罷工新模式,因此而停飛達六十七個航班,即使罷工事件還是進行式,然而,蔡政府從林全內閣、乃至蔡總統本人,以及立法院長都公開表態支持勞工爭取應有的權益。
林全在第一次時間先後公布華航新人事,撤換華航董事長和總經理,第一樁任務交付就是解決罷工爭端。儘管華航新人事並不那麼「漂亮」,董事長何煖軒是個猶有爭議之人,去年二月監察院才機場運案彈劾他並移送特偵組調查,當然,機場捷運有沒有弊案和能不能解決(罷工)問題是兩回事,華航是一個老牌公司,內部管理自有一套運行久矣的機制,六十七個航班不是小事,罷工拖愈久傷害愈大,還不只是對華航的傷害。
華航空服員24日晚間聚集於南京東路台北分公司門口罷工抗議,空服員現場繳交員工證、護照、台胞證,預計3天將會收到1500份證件。(顏麟宇攝)
華航罷工開先例,勞資關係才是大挑戰
從事件的發生來看,其實只是非常「小」的事,一是上班打卡地點從松山改桃園,二是勞基法八十四條之一條款,在罷工之夜,華航發出簡訊以二千五百元的出勤獎金呼喚罷工空服員回到工作崗位,就人事成本效益而言,維持工作原契約的台北打卡的原本會比發出每人二千五百元更高嗎?空服員過勞,除了及壓榨勞力還涉及飛航安全,當然涉及公司形象,華航會想不通也出人意表。
林全在宣布新人事同時,立刻責成新的經營團隊立刻與工會協商,「儘速」解決勞資爭議,基本上是壓著華航公司正視他們不肯面對的現實,新任董總若解決不了,大概也就不必幹了。
當然,蔡政府還要做好心理準備,華航罷工若以滿足勞工訴求順利落幕,會不會其他事業單位群起效尤?但若不滿足,會不會鬧成全台勞工大串連?在經濟下行的時代,蔡政府的挑戰無疑是更大的。
民間要查電,林全讓他全公開
林全處理華航罷工事件之前,他還做了一件事,前國策顧問郝明義與一干「民間人士」要組成查電小組,稽核台電公布的電力數據到底是否可信。郝明義是前總統馬英九的國策顧問,是太陽花學運的精神導師之一,他出手就是洋洋灑灑的具體而且可行的計畫,要求看似簡單:政府(台電)資訊公開透明;實則不易,畢竟電力是高門檻專業,他的公開訴求才上網就遭到「核能流言終結者」的打臉,有謂之求官有謂之求資源。
先不論求官還是求資源,這樣的要求是對政府、台電的不信任,而以該團隊旗幟鮮明的反核立場,也很難講台電就算數據全公開,他們到底信不信,林全在知道他們的訴求之後,立刻安排會見,不但要求台電數據公開還要平易近人,更訂下每周半小時追蹤會。
行政院長林全(右)面色凝重聽著出版人郝明義的簡報,討論台電全面開放原始數據。(取自陳季芳臉書)
或謂蔡政府本來就是反核的,立場一致,但不要忘了,這個民間查電行動是源於林全內閣「不排除重啟核一一號機」之說,氣候變遷影響之下,這兩天氣溫已經連續飆高到破紀錄,今夏電力吃緊已可預見,林全內閣官員甚至胡說八道到要民眾逛百貨公司以節電,或把用電大戶指向學校,民間查電小組的出現,某種程度也算是以「外力」對台電的效能施壓,這在管理學上的確是個方法,當內部改革不可能,就從外部援引力量加以改變。
林全內閣知道尋求民意諒解之必要
這個民間查電小組到底會造成台電改革?還是給蔡政府添麻煩?一時半刻還看不出來,但可以想見,林全的動作至少讓他落實蔡英文的允諾:謙卑與溝通。
太陽花學運最讓人頭痛的是,馬政府上上下下找不出疏通民怨的方法,到現在前朝官員還是搞不懂郝明義為什麼跳出來反服貿,還是以個人利益為揣測,前朝官員有沒有人與之溝通呢?有,而且不只一個,然而都是秘而不宣,而且只想說服不想聆聽不想改變。林全不然,你有意見而且有你的辦法,直接找進行政院,見面公開,回應公開,最後的結果當然也公開。
這就是蔡政府和馬政府立即可見的不同!
能真正解決問題嗎?當然未必盡然,但是,沒有一個政府的全能的,就像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政府的誠心,至少有機會換得人民的諒解。在經濟下行,電力吃緊,勞資關係趨於緊張的時刻,林全內閣至少有一點比馬政府高明:他們懂得取得民意諒解與同情之必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